缔冠期刊网

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2-06-08

摘    要:目的:分析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早产儿120例,根据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未发生宫内感染;观察组发生宫内感染。比较两组早产儿与母亲的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对观察组诱发宫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中诱发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早产儿母亲未规范产检、阴道检查次数>4次、母亲接受过侵入性操作、母亲存在阴道炎与盆腔炎、母亲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时间≥12 h。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宫内感染早产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因此临床需提高警惕,加强宫内感染的早期防治措施,保证早产儿的安全。

关键词:早产儿;宫内感染;危险因素;临床特征;

 

宫内感染又可称为先天性感染或是母婴传播疾病,指的是孕妇在妊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后,从而引起胎儿发生宫内感染[1]。宫内感染一旦发生后,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目前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大约在10%[2],其中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胎膜早破、孕妇妊娠前发热、孕妇产前感染、羊水过少等;同时,临床上也发现,因前置胎盘导致的早产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情况也比较严重[3]。因此,本文主要回顾性纳入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与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发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早产儿120例,根据是否有发生宫内感染分为两组,各60例。胎龄28~29周24例,胎龄30~31周16例,胎龄32~36周20例。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基线资料对比[n(%),(±s)]

纳入标准:(1)单胎未足月妊娠;(2)早产儿;(3)产妇及家属知情统一,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未明确宫内感染;(2)足月妊娠分娩;(3)先天性疾病;(4)家族遗传病史。

方法:分析两组的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产妇情况包含年龄、胎盘情况、妊娠合并症、孕期合并感染等;(2)早产儿情况包含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有无窒息等。

观察指标:分析诱发宫内感染因素,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宫内感染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败血症、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的情况[4]。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诱发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诱发早产儿母亲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早产儿母亲未规范产检、阴道检查次数>4次、早产儿母亲接受过侵入性操作、早产儿母亲存在阴道炎与盆腔炎、早产儿母亲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时间≥12 h(均P<0.05),见表2。

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两组早产儿在败血症、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脑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讨论

宫内感染通常是在孕妇怀孕期间,因感染后导致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一种现象。当孕妇出现该病症后,其出现的症状可分为两种情况:(1)孕妇妊娠期间出现的宫内感染时,孕妇一般会存在宫体压痛,且同时可能会伴有发热等症状;少数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质会增多,并出现胎膜早破、胎儿感染等情况;可以通过子宫附件超声检查、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方式,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宫内感染[5]。(2)非妊娠期间出现的子宫腔内感染,此时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临床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同时伴有寒战、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等现象,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所以需根据个体情况来评估症状[6]。

诱发早产儿合并宫内感染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早产儿单位组织内具有功能活性的肺泡数量比较少,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够充足,红细胞内碳酸酐酶缺乏,从而使其二氧化碳生成量不足,进而引起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症,使得早产儿无法及时吸入或是排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最终引起肺部感染[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诱发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因素有早产儿母亲未规范产检,阴道检查次数>4次,早产儿母亲接受过侵入性操作等,此外再加上大多数孕妇在妊娠早期阶段,发生宫内感染后的症状都比较严重,这可能是因为胎儿在此期间器官发育较为敏感所引起的。同时,分析孕妇早产的相关因素,有助于临床对预防宫内感染提高警惕,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引起早产的机制可能与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有关,病原微生物被Toll样受体识别之后,会释放炎性趋化与细胞因子,从而引起子宫收缩、胎膜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导致孕妇胎膜早破,早产儿孕周数越小,胎儿越更易发生宫内感染,那么早产儿的发育就越不成熟、免疫能力也就越低下,进而会增大死胎、死产等风险[9,10]。所以,早产儿宫内感染后比未感染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宫内感染的出现会增加早产儿出生率,而早产儿会因机体发育不全而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如疾病或是死亡,故需要在临床增加提前预防性护理指导,如女性在妊娠后,需要遵医嘱按时进行产检,及时了解妊娠情况与胎儿的实际情况,尽早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可以减少阴道检查的次数,预防细菌从阴道进入,对羊水产生侵犯;尽量不要在妊娠过程中实施侵入性操作;在妊娠前,提前检查妇科疾病,及时了解妇科疾病病情,做到早防治、早干预;如在妊娠中发现异常,立即到院检查,缩短胎膜早破治疗与干预时间,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改变妊娠结局[11,12,13]。

综上所述,诱发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宫内感染的早产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因此临床需提高警惕,加强宫内感染的早期防治措施,保证早产儿的安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