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2-06-08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2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全程关爱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全程关爱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 全程关爱护理 不良情绪 服药依从性

 

艾滋病是因HIV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根据患者感染后症状、体征的不同,可将HIV感染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1]。急性期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咽部疼痛、皮肤有皮疹、反复感冒等症状[2]。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受损,期间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一般没有任何不适,不易引起重视。艾滋病患者会出现长期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口腔白斑等症状,也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3],一旦发病需及时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2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6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0.35±3.12)岁。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5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0.12±3.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入院关怀: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保持沟通交流,态度要温和,并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亲近,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及心理状况,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若其有负面情绪产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2)住院关爱:①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与患者进行交谈,耐心聆听患者心里的真实想法,和患者进行握手且不戴手套,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若其有抑郁、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包括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并发症以及如何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同时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②对患者隐私进行保密,由专人负责抗病毒治疗室资料保管工作,设立患者的个人档案并编号。③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在活动中找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3)出院关爱:①由护理人员制作爱心卡片并赠予预约卡,为患者赠送鲜花,由患者家属接送出院。②饮食指导,嘱患者以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为主。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患者健康不利。③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的重要性,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不能随意更改服药时间、剂量或者中断治疗,若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就诊。

(4)出院后关爱:患者出院后要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全程关爱。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应用问卷调查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统计)。总依从率=(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服药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或者母婴进行传播,其死亡率较高,生存期相对较短[4]。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特异性药物,所以一旦患上艾滋病,会给大部分患者造成心理伤害,在治疗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利于患者病情恢复[5,6]。

全程关爱护理模式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通过入院关怀、住院关爱、出院关爱、出院后关爱,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疏导,并对患者开展艾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提高服药依从性,科学合理地开展护理工作[7-9]。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焦虑评分(44.21±9.87)分、抑郁评分(45.34±9.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52.72±9.12)分、抑郁评分(53.56±8.64)分;观察组总依从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依从率85.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全程关爱护理模式临床效果佳。

综上所述,全程关爱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对患者的身心双重的护理,让艾滋病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尊重,同时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子彤.探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6):120-121.

[2] 王艺.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7):101.

[3] 徐彩霞,李雪梅,贾静月,等.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118,120.

[4] 李燕妮.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4):713-714.

[5] 梁爱华.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对艾滋病病人不良情绪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6):33,38.

[6] 冯忠敏.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88.

[7] 宋玉琴.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188.

[8] 刀美琼.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2):179,181.

[9] 易云兰.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2):41-4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