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心理护理对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

2022-06-08

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66例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的研究组(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各33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PTSD评分、SCL-90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PTS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即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经心理干预有助于负面情绪的缓解,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减轻,使患者顺利走出心理阴影,心理护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 骨折 精神障碍 护理措施

骨折后骨折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引起关节障碍、活动受限、残疾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健康造成影响[1]。骨折后需积极接受治疗,促进快速康复,但由于多数骨折是由撞击、车祸等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引起,患者遭受创伤后出现应激反应,生理上表现出激素分泌异常、心率、血压升高等,心理产生较强的抵御反应,对外界较为抗拒[2]。骨折伴发精神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同时患者情绪一定程度干扰了骨折治疗的进行,不利于康复[3]。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我院患者为对象,分析了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66例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折;所有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中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器质性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病史。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75±3.51)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1.37±3.68)岁。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根据医嘱进行换药、给药等医疗操作,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定期观察肢体远端的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指甲颜色,如果有青紫、苍白,说明有血液循环的障碍,尽早进行处理。治疗后开展康复训练,出院前说明饮食、生活等方面要点。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1)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利用PTSD量表、SCL-90量表、SAS量表、SDS量表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价,收集评价结果。了解患者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伤情认知、需求等多方面。患者创伤后心理障碍影响因素较多,如疼痛、对病情的担忧、对治疗费用的担忧、对康复效果的担忧、对住院环境的不适应等,结合各项结果为患者制订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并为其介绍住院环境、病房陈设,帮助其适应周围环境。住院期间加强病房环境护理,保持房间内通风。对家属及探视人员说明病房制度,保持房间整洁,勿大声喧哗,不可随意挪动室内物品。(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即骨折、创伤后应激反应,从客观角度为患者阐述骨折伤情、药物、手术治疗方法、康复训练流程等。并解释创伤应激反应原因及表现等,让患者对自身的生理、精神状况有客观认识,以平常心态应对。健康教育过程需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词语解释专业术语,并联合视频、图片等让患者更好理解。(4)心理干预:骨折患者因遭受创伤而出现应激性精神障碍,不同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精神类药物并无较大帮助,需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干预力度,治疗期间提供良好环境,对其悉心说明相关治疗事项,提供娴熟、细致的护理操作,赢得患者信任。(5)情感支持:患者经历骨科创伤后易出现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在睡眠中容易做噩梦再现创伤事件,因此多数患者对于创伤事件具有抵触、回避情绪,同时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麻木。护理人员应当予以情感支持,通过语言沟通及肢体语言等方法安慰患者,在其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时缓慢接近患者,以拥抱、握手、眼神的方式稳定其情绪。同时也要与患者家属、朋友联系,加强家属、朋友的陪伴与关怀。
1.3 观察标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量表评价PTSD症状,17~37分提示无明显症状;38~49分提示有一定程度的症状;50~85分提示有较明显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里状况。SCL-90量表从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9项因子进行评价,评分超过160分为阳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超过7分有临床意义,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TSD评分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PTSD评分(62.29±7.53)分,对照组PTSD评分(64.39±8.67)分,t=1.051,P=0.297;护理后:研究组PTSD评分(25.31±4.92)分;对照组PTSD评分(37.71±7.51)分,t=7.934,P=0.001。研究组护理后PTS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SCL-90评分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SCL-9 0评分(1 7 2.3 2±8.2 1)分,对照组S C L-9 0评分(174.55±6.28)分,t=1.239,P=0.220;护理后:研究组SCL-90评分(142.16±10.85)分,对照组SCL-90评分(161.74±9.77)分,t=7.704,P=0.001;研究组护理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HAMA、HAMD评分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HAMA评分(21.31±3.88)分,对照组HAMA评分(22.24±2.76)分,t=1.122,P=0.266;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6.32±1.42)分,对照组HAMA评分(8.87±1.59)分;t=6.872,P=0.001;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23.57±3.42)分,对照组HAMD评分(23.54±4.11)分,t=0.032,P=0.974;护理后:研究组HAMD评分(6.43±1.81)分,对照组HAMD评分(8.55±2.16)分;t=4.322,P=0.001;研究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因为患者在生病期间精神受到了刺激引起,生病期间会导致身体出现不舒服,可能会引起患者睡眠质量不好,长期的睡眠不足或者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精神障碍的病情。患者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改变,常常伴有痛苦的体验或者呈现功能损害。部分抑郁症患者更是可能因为疾病存在而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部分患者因此丢掉性命,极少数患者甚至出现扩大性自杀,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精神障碍分类如下:(1)器质性精神障碍。像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脑梗死之后出现的精神问题;(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最常见的就是毒品之类的使用之后所致的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4)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5)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以精神分裂症谱系为主的一类疾病,也叫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和双相障碍;(6)神经症性、应激相关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7)伴有生理紊乱以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进食障碍;(8)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即经常说的人格问题;精神发育迟滞。生活当中常见到的发育问题为智力发育障碍、心理发育障碍,特发于童年和少年期行为与情绪障碍。起病年龄在童年和少年期,可能将来会延伸到成人[4-5]。发生精神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精神疾病都是多病因疾病,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结果,很少有精神疾病是某个单独病因导致[6]。这些病因里面概括起来一般把它分为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两个方面,生物学因素重点包括遗传,因为很多精神疾病和遗传会有一定的关系,有一定的遗传风险。先天因素重点是在胎儿发育期母亲经受的一些异常事件,如感染病毒或者受到比较大的应激这些情况,另外新生儿期感染严重疾病,成年以后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都会有增加[7-8]。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良事件,如童年期遭受虐待、遭受伤害,或者经历一些重大刺激、应激事件,像经历地震并且在地震中发生了身体上的伤害这样的事件,在成年以后发生精神疾病的风险都会有所增加[9]。总体来讲,精神障碍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亲人或者患者在得了精神疾病以后,不要过于去分析疾病发生原因,面对这个精神疾病的表现,积极接受相应治疗,这才是更重要的[10]。
骨折创伤作为一种应激源,容易导致患者在创伤后出现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从而造成精神障碍。创伤性精神障碍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该疾病的治疗有如下方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目前用于PTSD治疗的药物很多,主要有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惊厥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等。非药物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冥想放松疗法、游戏疗法、艺术疗法、内观疗法、暴露疗法、应激免疫训练、气功和太极疗法、瑜伽疗法[11-13]。对于PTSD和重性抑郁症共病的患者,可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有严重消极自杀观念或行为患者,推荐使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14-16]。
PTSD的首选治疗尚无一致意见,比较肯定的是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文献报道有效率达70%[11]。PTSD患者往往感到外部世界不安全,不可预测,无从把握,因此稳固的治疗关系在PTSD治疗中格外重要[17]。对骨折的担忧、对治疗效果的担忧、对康复效果的担忧、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不足等多方面都将影响治疗效果[18-20]。精神障碍会造成治疗期间患者配合程度降低,不利于预后,因此护理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精神状况予以重视。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工作重心侧重于执行医嘱,难以重视患者心理状况,心理护理方法单一,护理措施不全面,患者精神障碍多个影响因素难以得到控制,护理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改进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理、精神状况评估,了解其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影响因素,制订护理计划,为心理护理明确方向[21-23]。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对外界表现出麻木、迟钝,实施住院环境护理,烘托良好住院氛围,促进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进入陌生环境后的戒备。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对治疗、伤情较为担心,根据患者学历实施健康教育,对其深入剖析伤情、精神障碍,引导患者思考骨折伴发精神障碍,分析自身情况,以客观心态接纳现状[24-25]。并对骨折伴发精神障碍的危害加深认识,增强治疗信心以及配合度。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在工作中以诚恳、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使其感受到尊重。维系医患良好关系,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做好倾听者的工作倾听患者诉说,帮助患者从负面情绪中解脱[26-27]。深化情感支持,社会、家庭支持对患者的情绪控制有很大帮助,在其住院期间强化社会、家庭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属、朋友、社会的关爱,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帮助患者消除应激反应。这种护理方法是比较人道的,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并不是其一个人在孤单地对抗病魔,相反,在患者身后有无数的人在摇旗呐喊,并且在每一个瞬间都帮助其努力向前,这有利于患者建立起信心对抗病魔,并且更加坚强自信地面对每一天,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其优势在于护理人员能够重视患者多方面心理影响因素,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执行个体化护理措施,在针对精神障碍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责任意识。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护理后PTS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心理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骨折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经心理干预有助于负面情绪的缓解,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减轻,能顺利走出心理阴影,心理护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