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围绝经期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6-08

顾雪芬1陈红玲1康 琳2黄细英1邱 银1江成林1

1.广东省韶关市粤北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广东韶关 512000;2.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妇科,广东韶关 51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患者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为盆底器官脱垂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于该院妇科就诊并治疗的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盆底康复仪+倍美力软膏+补中益气汤及盆底康复仪+倍美力软膏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结束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肌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盆底肌肌力出现下降,而治疗组患者盆底肌肌力较治疗1个疗程后未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显著增加(P<0.05),但1疗程治疗结束后6个月测量时,对照组患者的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有所减少,而治疗组则持续增加,接近或达到正常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盆底康复仪联合补中益气汤及雌激素软膏治疗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近、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提高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复发,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健词] 围绝经期;盆底康复;雌激素;盆底器官脱垂;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33-02

[基金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结束研究基金:围绝经期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盆底器官脱垂临床研究(WSTJJ20131021)。

[作者简介] 顾雪芬(1976.12-),女,广东韶关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

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一种,多是由于盆底支持薄弱导致的盆腔脏器移位,从而导致的器官功能异常,多数患者还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对于妇女,尤其是围绝经期的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重要威胁[1]。目前,对于盆底器官脱垂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激素、药物等)以及手术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都存在不足。因此,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盆底器官脱垂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采用盆底康复仪+倍美力软膏+补中益气汤对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进行治疗,并与盆底康复仪+倍美力软膏治疗对照,以期探讨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患者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妇科就诊并治疗的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 6 版)[2]中子宫脱垂分度、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及围绝经期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②排除重度子宫脱垂及有盆底康复治疗禁忌证者;③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坚持治疗者。对于纳入研究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0例,患者年龄为42~55岁,平均年龄为(46.5±3.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1.2)年;子宫脱垂57例,生殖道脱垂33例;盆底功能检测,肌力1 级45例,2级28例,3级17例。对照组90例,患者年龄为44~56岁,平均年龄为(46.8±3.9)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8±1.4)年;子宫脱垂53例,生殖道脱垂37例;盆底功能检测,肌力1 级42例,2级30例,3级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盆底肌肌力、疾病类型等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于治疗组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盆底康复仪+倍美力软膏治疗2次/周,每次30 min,间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同时加服补中益气汤,其药方包括生黄芪100 g、炙甘草15 g、党参15 g、当归12 g、陈皮10 g、升麻12 g、柴胡12 g、白术12 g、桔梗12 g,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辨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2次分服,连服10剂为1个疗程。而对照组治疗仅采用盆底康复仪+倍美力软膏进行,2次/周,30 min/次,间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其中,盆底康复仪采用PHENIX USB4盆底功能重塑仪,购自广州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倍美力软膏,由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33,批号:2B28。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结束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测定盆底肌肌力,测量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以及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对于盆底肌肌力的测定,参照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3]进行,将肌力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6个级别,其中,0级即患者阴道肌肉无法收缩,Ⅰ级即阴道肌肉可持续收缩1s并重复1次,依次类推,阴道肌肉可持续收缩5 s并重复5次即为Ⅴ级,观察并记录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对于临床疗效的评价,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Q-SF)、 尿垫试验及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状况,同时进行跟踪随访,其中,以尿失禁、会阴坠胀等症状消失且尿垫试验呈阴性为治愈,以尿失禁、会阴坠胀等症状显著减轻,连续3次以上尿垫试验为阴性为有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尿垫试验呈阳性者为无效,统计两组患者的治愈、有效的例数,计算治疗的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对于盆底肌肌力分级、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对于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等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分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肌力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跟踪随访发现,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部分患者其盆底肌肌力出现下降,较治疗1个疗程后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患者盆底肌肌力较治疗1个疗程后未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比较

对于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结束及结束后6个月测量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6个月测量时,对照组患者的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有所减少,而治疗组则持续增加,接近或达到正常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18例,有效64例,治疗有效率达91.1%,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再次调查显示,显效22例,有效68例,治疗有效率达100%;而对于对照组而言,在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14例,有效58例,治疗有效率达80.0%,但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结果显示,显效仅10例,有效47例,治疗有效率仅为63.3%。组间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盆底器官脱垂(POP)是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等,多发于围绝经期妇女,多是因妊娠、阴道分娩、长期腹压等所致的盆底筋膜和肌肉、韧带等组织损伤,张力减弱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部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盆底器官脱垂的治疗,仍然以手术治疗为主。刘小春等[4]回顾性分析了21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的临床资料发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表明全盆底重建术对于纠正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另一方面,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如网片侵蚀、性交痛、尿路症状)的发生都大大限制了手术治疗的应用。对于保守治疗而言,常采用盆底康复进行,利用生物物理专程技术,凭借高科技治疗仪,治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反射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并增加阴道的紧缩度,同时局部联合使用雌激素,调节肛肌受体的作用[5],从而加强疗效,保证治疗效果。杨晓梅等[6]在对160例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予以盆底康复仪联合雌雄激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但保守治疗虽然短期内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复发的几率增加,远期疗效不理想。

随着临床对于盆底器官脱垂治疗研究的深入,多项研究显示,中医理论以及中药的运用对于盆底器官脱垂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韩宁等[7]研究发现,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器官脱垂,患者治疗后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单独反馈电刺激治疗,疗效更佳显著。中医理论认为,盆底器官脱垂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纳运乏力,素体虚弱,清阳不升,中气下限,肾气亏损所致,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中药补中益气有缓解局部症状,促进盆地肌张力恢复的作用[8]。孙社敏研究认为补中益气方法可以改善子宫脱垂[9],该研究拟方补中益气汤中:生黄芪100 g、炙甘草15 g、党参15 g、当归12 g、陈皮10 g、升麻12 g、柴胡12 g、白术12 g、桔梗12 g,通过重用黄芪,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党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以增强补益中气之功,当归养血和营,以协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因此,补中益气汤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使得其可用于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

该研究采用生物物理联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盆底康复仪联合补中益气汤及雌激素软膏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肌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盆底肌肌力出现下降,而治疗组患者盆底肌肌力较治疗1个疗程后未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显著增加(P<0.05),但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6个月测量时,对照组患者的子宫颈与阴道口的距离有所减少,而治疗组则持续增加,接近或达到正常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表明采用生物物理联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器官脱垂的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仪联合补中益气汤及雌激素软膏治疗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近、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提高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复发,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白华.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手术治疗的进展[J].微创医学,2012(1):53-55.

[2] 宋岩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治疗策略及挑战[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7):492-494.

[3] 乐杰.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7-412.

[4] 刘小春,朱兰,郎景和,等.应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2):180-184.

[5] 王玉珍,杨萍,梁志清.盆底器官脱垂及其病因学研究进展[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3):216-218.

[6] 杨晓梅,王敏,刘宏宇. 盆底康复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6):68-69.

[7] 韩宁.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器官脱垂30例[J]. 中医研究,2012(7):67-69.

[8] 刘荣军,刘素云,郭小玲.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917-1918.

[9] 孙社敏.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子宫脱垂150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0,25(1):26.

(收稿日期:2014-04-0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