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

2022-06-08

张迎明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输血科,辽宁葫芦岛12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240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检查结果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为地中海贫血组(114例)及缺铁性贫血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液检验结果。 结果 地中海贫血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贫血患者血液检验临床鉴别的重要指标,可据此进行分型,利于后续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贫血;血液检验;临床诊断;鉴别价值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175-02

[作者简介] 张迎明(1974.4-),女,辽宁葫芦岛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常见的贫血可分为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两类,由于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方法存在差异,需要进行鉴别诊断[1]。血液检验是一种常用的贫血检验方法,虽然血常规检验对两种贫血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两者检验结果并非完全相似,仍然存在着一些指标的不同,而通过这些指标可实现对大部分贫血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240例,根据检查结果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为地中海贫血组及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114例,其中男54例,女60例,年龄在17~62岁,平均年龄(39.4±7.5)岁;缺铁性贫血组126例,其中男57例,女69例,年龄在16~63岁,平均年龄(39.2±7.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清晨6点进行空腹采血,门诊患者则在上午进行空腹采血,采集肘静脉处的血液样本2 mL,将血液标本置入血常规专用管内,进行真空采血,血液标本则需要加入抗凝剂混匀,该检测均采取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并使用配套的试剂,严格遵照操作流程进行血液检验。

1.3 血常规标准

正常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范围是10.5 %~14.5 %,平均红细胞体积则在79 fL以下,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则在300 g/L以下,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则在28 pq以下,均可以判定为地中海贫血;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在79 fL以下,血小板分布宽度在14.5 %以上,均可以判定为缺铁性贫血。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检验结果

地中海贫血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检验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

两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贫血类型为缺铁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两种贫血分别由不同原因导致,因此应区别诊断[2-4]。目前诊断贫血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两种贫血分型诊断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现有条件下仅能通过蛋白、基因检测进行鉴别,而国内许多医院尚不足以进行,同时,有条件开展该检测的医院因顾忌经济以及操作难度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并不常用。所以对简便经济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贫血鉴别中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是较为实际的研究课题[5-7]。

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由铁元素合成减少,机体处于长期缺铁状态,而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因此而下降,从而导致的贫血。地中海贫血则是由于血液中珠蛋白合成障碍,因此导致,其中很多患者由遗传因素导致。两种贫血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而患者无法得到正确诊断时,治疗效果得不到保障。血液检验是临床常用的贫血检验手段,绝大多数贫血患者通过血液检验可以得到确诊,然而根据血液检验结果确定患者属于哪类贫血是较为困难的[8]。该研究结果显示,地中海贫血组血小板分布宽度(12.5±1.2)%,平均红细胞体积(68.7±3.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3.3±17.6)pq,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7.2±4.1)g/L,缺铁性贫血组分别为(19.6±2.6)%,(70.8±4.2)fL,(22.9±3.8)pq,(276.6±6.1)g/L,两种贫血类型检验结果较为类似,然而依然存在着不同,地中海贫血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结果显示出了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通过这3项比对,可以对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组符合率78.95%,灵敏度96.49%,特异性67.54%,缺铁性贫血组分别为77.78%,95.24%,69.05%,诊断的符合率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重视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进行正确的分型十分重要。结合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大部分患者贫血类型,对于后续治疗十分有利,且该方法经济、快捷、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赵静峰.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58-1659.

[2] 马菲菲,吕长坤.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J]. 健康之路,2013,12(10):575-576.

[3] Yuping Zhang,Wei Zhang,Shunqing Wang et al. Detection of human erythrocytes influenced by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thalassemia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J]. Micron,2012,43(12):1287-1292.

[4] 李琳.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上旬刊):2748-2749.

[5] 李小林.贝克曼生化仪在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 23(2):93-94.

[6] 欧琴.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0下旬刊):370-371.

[7] 王凤莲.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135-135.

[8] Yuping Zhang,Wei Zhang,Shunqing Wang et al. Detection of Erythrocytes in Patient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J]. Scanning,2012,34(4):215-220.

[9] 张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108-109.

[10] 惠双红.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4, 35(9):1948.

(收稿日期:2014-11-0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