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心包脂肪体积与高脂血症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探讨

2022-06-08

 【摘要】 目的:研究心包脂肪体积与高血脂症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11月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测量患者心包脂肪体积并检测血液血脂水平,并分析两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狭窄组心包脂肪体积大于非狭窄组,高脂血症患者多于非狭窄组,血脂水平高于非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脂肪体积及高脂血症均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有关,心包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相关性较高脂血症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强(r值分别为0.578,0.392,P值分别为0.010,0.049)。心包脂肪体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患病风险预测中明显优越于高脂血症,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冠状动脉狭窄症状评分、血脂水平及心包脂肪体积均随冠状动脉狭窄层级增加而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脂肪体积以及高脂血症用于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 心包脂肪体积; 高血脂症; 冠状动脉狭窄诊断 
  冠状动脉狭窄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死亡性疾病。死亡人数在心脏类疾病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较高[1-2]。临床研究表明心包脂肪体积的大小以及高脂血症与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针对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研究中,由于心包脂肪多数较为肥大,并且转换成一个能分泌多种内分泌物质的特殊器官,由此可诱发血管内炎症,而血管应对炎症的应激结果为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接近冠状动脉的内脂肪库,心包脂肪本身生理特点极易引起血管炎症应激结果。而高脂血症患者,由于冠状动脉血管中血液的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过高,容易导致血液过度黏稠,从而粘附于血管壁,导致发生冠状动脉狭窄[3]。在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包脂肪体积均有异常增大现象,但在两者病理学因素相关性分析过程中,并无确切的病理学证据证明心包脂肪体积过大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而有证据证明,心包脂肪体积增大是冠状动脉狭窄的一个临床症状指标,所以本研究探讨分析了心包脂肪体积以及高脂血症在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11月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无心脏支架相关病史,并且无其他心脏疾病。所选患者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36~47岁,平均(40±5.7)岁。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筛选标准,将狭窄程度在50%以上的定为狭窄组,狭窄程度50%以下的定为非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层级0级49例,Ⅰ级63例,Ⅱ级56例,Ⅲ级32例。 
  1.2 方法 200例患者均进行心包脂肪体积检验以及高脂血症的诊断检验。高脂血症的决定性因素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血液含量作为诊断标准,并且依照标准以超过正常范围最大值时为高脂血症情况,高脂血症诊断参照临床诊断标准;临床上主要通过冠状动脉导管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比较两组心包脂肪体积以及高脂血症情况,寻找心包脂肪体积以及高脂血症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狭窄不同分级血脂水平(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高脂血症患者例数及心包脂肪体积;比较冠状动脉狭窄不同分级间的冠状动脉狭窄症状评分、血脂水平及心包脂肪体积[3];分析心包脂肪体积、高脂血症及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联性,心包脂肪体积以及高脂血症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使用spss 1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心包脂肪体积及高脂血症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利用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心包脂肪大小以及高脂血症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心包脂肪体积及高脂血症情况比较 狭窄组有120例患者,非狭窄组有80例患者。狭窄组心包脂肪体积大于非狭窄组,高脂血症患者多于非狭窄组,血脂水平高于非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包脂肪体积及高脂血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心包脂肪体积及高脂血症均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有关,心包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相关性较高脂血症强(r值分别为0.578,0.392,P值分别为0.010,0.049)。心包脂肪体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患病风险预测中明显优越于高脂血症,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见表2及图1。 
  2.3 不同冠状动脉狭窄分级评分、心包脂肪体积及血脂水平比较 冠状动脉狭窄症状评分、血脂水平及心包脂肪体积均随狭窄层级增加而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状动脉是包绕在心脏外面,为心脏提供营养和各种养分的血管。在心血管疾病类型研究过程中发现,高脂血症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生理学理论支持下可以了解冠状动脉是与心包脂肪紧密联系的,两者存在位置以及存在形式几乎保持一致,并且组织间接触范围非常广,对于心包脂肪体积,由于正常人也存在心包脂肪,只有在心包脂肪体积过大时,才会对冠状动脉狭窄症状造成一定的病理学相关性,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所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包脂肪体积均大于正常人的心包脂肪体积,不足之处,心包脂肪体积判断仅通过临床经验,没有公认的正常阈值,对于心包脂肪体积的正常值设定仍存在争议,故本研究着重讨论心包脂肪体积大小以及高脂血症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4]。冠状动脉狭窄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导因素[5-6]。但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在早期诊出困难,对于无症状表现时诊出尤为困难。所以在不进行创伤性诊断的过程中造成误诊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7]。而且现在广泛使用的诊断方法虽然灵敏性和准确性较高,但是其有创性和昂贵性,并不能被无症状早期患者接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冠心病早期诊断有了更多的诊断途经,从而使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了理论可行性。冠状动脉狭窄,动脉对于内膜损伤的应激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僵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为血管内膜功能混乱,包括覆盖和粘连;也有内膜完整性受到破坏,血管内壁发生炎症等[8-9]。引发动脉血管内部覆盖和粘连,导致血管内膜功能丧失或紊乱,临床探究中主要因素为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内部形成血脂覆盖导致的血管内膜功能紊乱。而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内壁完整性破坏临床分析中主要因素为心包脂肪分泌物的影响导致血管出现炎症,破坏血管内膜的完整性[10]。  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病因素包含心包脂肪体积过大以及高脂血症[11]。通过临床对进行过冠状动脉导管造影的患者的心包脂肪体积以及高脂血症进行分析,心包脂肪体积及高脂血症均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有关,心包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相关性较高脂血症强(r值分别为0.578,0.392,P值分别为0.010,0.049)。心包脂肪体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患病风险预测中明显优于高脂血症,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相对来说更加准确和有效。但是高脂血症在分析过程中,同样可以补充心包脂肪体积的一些缺陷;心包脂肪体积在使用过程中,并无公认的阙值性数据,对于心包脂肪体积正常情况下应该多大仍有争议[12]。心包脂肪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数据对比,不同仪器不同方法不同软件测量出来的心包脂肪体积的单位和测量值均有差异。测量软件和仪器在测量心包脂肪体积过程中误差较大,需要人工大量的修正工作,标准误差需要大量修正校对。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采用高脂血症的诊断数据进行补充[13]。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狭窄早期诊断,由于传统方法对无症状患者诊断的局限性和患者的抗拒性,探究新型诊断办法是当务之急。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变的动态表现形式,诊断的一般定义上并不能明确描述其本身的实时情况,所以其表现过程中病理性的心包脂肪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和表现,便成了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状态反应,高脂血症脂质沉积于动脉粥样硬化位置导致动脉血管形态改变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和阶段[14]。所以心包脂肪体积以及高脂血症能通过在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表现形式,反映冠状动脉狭窄早期的变化趋势。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心包脂肪这种局部脂肪集团以及血管内壁形成的血脂团均可以为治疗粥样动脉硬化提供目标。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探讨高脂血症与心包脂肪体积增大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讨论高脂血症和心包脂肪体积增大以及冠状动脉狭窄表现的粥样动脉硬化之间的病理性联系,更好的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15]。 
  参考文献 
  [1] Kim S H,Kim M K,Kim E J,et al.Spontaneous coronary attery dissection mimicking acute aortic[J].Angiology,2012,59(3):382-384. 
  [2]Neuthauser B,Greiner A,Jaschke W,et al.Serious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ndovascular thoracic aortic stent-graft repair for type B dissection[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3,33(1):58-63. 
  [3]李江,翟继良,张海静,等.心包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917-922,932. 
  [4]韩勤甫,张福全,金培印,等.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2,16(6):52-53. 
  [5] Rifkin R D,Parisi A F,Folland E.Coronary calcif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12,44(1):141-147. 
  [6]何娅,田刚,卢群,等.血管周围脂肪体积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6):419-426. 
  [7]施宗学,黄文芳,钟宏.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颅内动脉狭窄的多普勒观察[J].西南军医,2005,7(2):6-8. 
  [8]梁莉,寇海燕,苏金花.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1):5-6. 
  [9]杨海侠.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早期检出及临床意义[J].中原医刊,2007,34(5):52-53. 
  [10]董莘,秦崇,时文伟.心包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斑块组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 144-11 148. 
  [11]李江,孙钢.心包脂肪体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6):977-979. 
  [12]张雨,李振山.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39-142. 
  [13]田希存,任华,于晓晶,等.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2375-2377. 
  [14]李健,周瑞臣,刘景旺,等.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6):850-853. 
  [15]陈均,吴青山,陆锦贵.心外膜脂肪与心周脂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11-1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