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场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2022-06-08

  摘要: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研究是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内容丰富、体系严谨、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场域视角切入,用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场域—惯习”理论作为创新机制的研究工具,调研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外部场域因素和惯习因素,重点围绕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实践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场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80-02
   一、布尔迪厄场域理论阐释 
  场域是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知名社会学理论家)提出的实践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布迪厄从事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他认为:高度分化的社会世界,由相对自主的社会小世界构成,进而形成了包括艺术场域、政治场域、经济场域在内的各种不同的“场域”。社会“大场域”就是由这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场域”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 
  惯习是指每个场域所拥有的、属于自己的性情倾向系统。个人在不断的接触某些社会状态后会逐渐形成一种性情倾向,对社会环境的必然性进行内化,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经过调整并且定型的思维和行为惯性。 
  场域与惯习有着如下的关系:场域是动态的网络运行体,每个人都是这个运行体的建构者,有自己的认知建构方式,每个人的惯习被场域所形塑,反过来也影响场域的发展变化。 
  “场域—惯习论”为创新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第一,布迪厄的关系性思维有助于分析实践活动中涉及的种种关系。一定程度上,场域对应于人们生活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对应关系”进而理解一个人在场域中的行动策略和惯习;第二,布迪厄认为社会由许多亚场域构成,不同亚场域间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研究不同场域的差异性,即场域性惯习直接对应于产生这种惯习的场域;第三,场域理论推崇“双重存在观”,客观性的场域和主观性的惯习之间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双重存在,有利于辩证地思考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场域因素和习性因素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活动开展、校风学风建设等工作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思想观念、家庭期望、利益定位的变化与调整,使得部分党员在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日常表现等方面呈现出多变性和多元性,给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带来深刻挑战。 
  结合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外在场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大学生党员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多元形态的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开明进步的社会政治会对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产生冲击,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变得多元并且现实; 
  2.家庭因素。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兄长等会采用实际案例、世俗观念等对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渗透熏染,部分学生党员自我定位趋向现实,出现提升自我修养意识不强、服务群众思想的根基不牢、判断是非的能力缺乏等现象。 
  3.校园因素。学生党员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大学校园的熏陶。校园各种社团文化活动,教师及辅导员的教育指导以及优秀榜样的示范力量,都会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到大学生党员主体习性因素的调查和探究上:一方面,学生党员个人性格、气质等个人特征相差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其在理想信念、入党动机、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等方面千差万别,在实际日常表现特别是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不尽相同。目前,现实社会与个人思想层面的各种矛盾左右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判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才,例如自主独立意识与社会传统态度间的矛盾、迫切成才期望与短期成才行为间的矛盾、强烈社会责任感与现实公德淡漠间的矛盾等。 
  三、场域理论视角下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研究内涵 
  基于场域理论视角研究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 
  1.场域对基层党组织地位处境的影响。大学生党员身份地位在场域中的处境会直接受党组织在场域中地位处境的变化所影响。场域自身具有特有的规则、空间位置结构及价值,不排除这其中也会存在一些排斥主流价值、规则制度以及组织运行的力量与现象。这些因素结果都会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处境受到挑战,从而党组织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2.场域对党员主体行为的影响。党员身处的现实场域特性决定着党员愿不愿以党员身份活动。场域之中,每个成员表现出的行动决策是由所在场域中身处的客观实际位置决定的,党员作为场域的行动者也必须受到场域特性的影响。党员的主体意识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场域中对党的态度以及价值偏好。由此可以看出,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涉及到整个社会中各个场域里空间价值、规则的引领和重塑问题。 
  3.场域对党员主体心理的影响。党员主体的心理会受到场域的影响。如果党员长期处于一个消极的场域环境,如缺乏主流正向价值观念、缺乏理想信仰追求、基层党组织被边缘化,那么其对党组织的态度会急转直下,从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党员主体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需要在积极正向的场域环境中得到强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党组织的信任与信赖,重塑党员价值观,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以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使命意识。 
  四、基于场域理论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 
  大学生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中国梦的开拓者和实现者。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尤其是入党后的再教育、长期教育环节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最为关注的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基于场域视角研究建立和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