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初探

2022-06-08

王明贤 郭萌萌 秦晓慧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涉及高校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更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晴雨表。而要想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必须首先明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和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规范;途径;研究初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他们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无论对高校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意义深远。而只有将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时刻铭记于心,才能从根本上寻求并找到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因而,本文拟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密不可分的两大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进行初步性研究: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道德规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窥视自身职业关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必须明确教师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主要有:

⑴热爱教育,尽职尽责。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尤其是作为专门教育培养人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教师育人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在热爱的前提下,要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

⑵严谨治学,夯实教研。高校教师作为专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工作者,首先自身的治学态度一定要严谨,勤勤恳恳的搞教学。除繁忙的教学之外,为了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他们还笔耕不辍,废寝忘食的搞科研。

⑶以身作则,言表风纪。为人之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只有高校教师自身的言行符合甚至高于教育这一高尚职业的标准,才能保证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大学生,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穿着一定要得体、作风一定要硬、纪律一定要严。

2.探寻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成功教师必备的美德。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

⑴由衷的热爱学生。所谓热爱学生不是要溺爱他、袒护他,而是要要发自内心的爱护学生。具体要做到: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还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⑵耐心的教导学生。做教师这一行,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首先,教学方面:对成绩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一定要有十足的耐心,对他们不懂的内容反复讲解。其次,管理方面: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也要有十足的耐心,把他们从无组织无纪律的边缘拯救过来。

⑶严格的要求学生。所谓的“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而是要具体问题问题分析,该严的严,该松的松。一方面,对涉及法律法规、校纪院规之类原则性的问题上一定要严;另一方面,必要时,也可适当的对学生采取宽容政策。

3.重视其他重要人际关系

⑴搞好同事关系。高校教师之间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影响到本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氛围的好坏,所以不管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一定要搞好教师间的关系。⑵处理好与领导关系。一方面,高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宽厚仁慈,这样才能保证上通下达,布置的教学或学生工作很好的被教师完成;另一方面,老师要恪尽职守,严格及时的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办事,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大学环境和气氛,从而提高高校的软实力。

⑶树立好社交形象。毋庸置疑,在当今社会,高校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是很高的,这就决定了在与社会上的成员接触交往时,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高校教师的形象,加强自身的道德修炼,这样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期待与要求。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外在的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努力探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知行合一,夯实教育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知行合一”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非常深远的启发意义,所谓“知”即理论知识,所谓“行”即社会实践。

⑴重“行”。我们身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因为实践决定认识,它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投身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去,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用其检验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时效性。

⑵求“知”。毋庸置疑,在实践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其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其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其二,也不要忘记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加强这两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提升和完善自身的道德境界。

2.一日三省,寻求科学方法

《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至理名言为我们今天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供了科学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即提高修养的自觉性,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此,要做到

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善小”做起,并永久的坚持下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正是从一件一件小善上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师德修养也应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并努力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⑵时时地自我批评,刻刻地解剖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做到:第一,对自己狠一点。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出高标准,立大的志向和目标。第二,对自己准一点。要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俗话说的“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第三,对自己稳一点。除了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之外,还要做到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做到“兼听”。

3.多管齐下,加强全方位监督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想提高我们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必须充分重视外因的作用,即加强外部监督。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⑴学校的监督。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不仅要包括教学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还应该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纳入考核的标准,并且把这一考核作为重要方面,这一方面不合格,就被认定为总体不合格。与职称挂钩,可以敦促老师们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⑵学生的监督。每一学期学生都会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打分,以后不仅要保持这一传统,而且还要加强对教师道德品质的考察,对考察不合格的老师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并进行定期考察。学生的有力监督,也是保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保障。

⑶社会的监督。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媒体以及社会个团体、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德和修养的考察和监督,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督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综上所述,我主要从规范和途径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进行了初步性研究。总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向社会提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是否合格,并最终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能以高度发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姚青.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及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李树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

[3]李建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