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财会人才培养探索

2022-11-21

  摘要:当今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激励了财会人员往更高的能力水平上发展,传统的财会人才培养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新文科建设的现状,总结了财会专业具有的数理、技术、创新等新文科建设特征,阐述了传统财会人才培养的短板,探究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专业课程体系、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在内的一系列路径举措,从而构建了“跨学科、跨内容、跨进程、跨平台、跨时空、跨维度”财会专业人才交叉融合培养体系,旨在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价值、有素质的高质量财会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 大数据 思政教育 交叉融合

  

  一、引言

  

  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是基本特征,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由此带来了传统学科的深刻变革,基于此背景,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科技部等十三个部门发布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提出了“新文科建设”,明确了新文科作为“四新”建设之一的重要地位,吹响了新文科建设的号角,更是强调了要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必须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根据《宣言》的精神,新文科建设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融合,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工程,开展新文科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建设方面着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样对财务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向激励了财会人员往更高的能力水平发展,比如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数值分析与统计能力等,而且将财务能力上升到经营决策能力,要求财会人员能利用已有数据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正在经历技术变革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传统的会计课程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传统的知识与社会应用脱钩,而企业又急需相应的人才。因此作为供给侧的高校迫切希望创新财会人才培养模式,而作为需求侧的企业则迫切希望提升新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质量,深度契合了新文科背景下财会专业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二、新文科建设现状

  

  在国外,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开始对其二十九个专业进行学科交叉重组,将哲学等传统文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改良,同时还引入了“TechandTrek”项目,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由此开启了“新文科”的教育模式。而美国的其他一些商学院也在进行此类改革,比如罗切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对金融、会计等传统商科增加了数据分析方面的课程。

  

  在国内,知网搜索“新文科”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从2019年至今,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理论研究角度,比如周毅研究了新文科建设的思路[1],操太圣认为新文科建设的内涵是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的统一[2],宁琦则从社会需求出发探讨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3],赵奎英从生态人文主义、新语文思维等方面论述了新文科的五大理念[4],杨灿明认为新文科应具有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世界的广度等七个维度[5]。第二类是基于专业建设角度,比如马费成、马世年、周星等探讨了高校在图书情报专业、中文专业、艺术类专业等不同专业开展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改革与建设[6-8]。第三类是基于人才培养角度,比如姜智彬、徐显明、强月新、唐衍军等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法治人才、新闻传播人才、会计人才等多种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路径[9-12]。

  

  但目前新文科建设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对于新理念引起的价值盲区、新技术引起的实践盲从、新要求导致的认知冲突等问题还未有合理、合适且有用的答案。

  

  三、新时代财会专业的新文科特征

  

  (一)云会计广泛应用中的数理特征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也出现了云的概念,云会计是基于数据云及云计算,云时代的数据量大、类型多样,信息过载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涉及到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具有典型的数学特征。基于大数据的云会计,更加注重数据的归纳和处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管,使得传统的会计流程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预测经济形势,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提供最大的帮助。因而云计算和云会计中涉及到很多数学理论、计算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显著的数理特征。

  

  (二)会计海量数据应对与处理中的技术特征

  

  会计海量数据应对与处理是企业应对时代发展的一种技术,具有现实的生产力,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资源得到了重置,根据会计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采集阶段,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约束,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可以采集内部业务和外部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生产资料信息、银行借贷信息、下游交易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等;处理阶段,识别、挖掘、清理、分析第一阶段获得的信息,从中提取价值数据;输出阶段,根据需求不同,实时、差异、个性化地生成不同的报表。

  

  (三)会计理论加速深化拓展中体现科学特征

  

  大数据时代促进会计理论加速延伸拓展,比如会计基础在不断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从实体扩展到虚拟,虚拟企业的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着较大区别,需要实时数据,财务报表也变得不定期,生命周期更加不可预计,计量货币也开始使用诸如比特币之类的虚拟货币。此外,企业在自身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还会依赖与之有相互联系的诸多环节信息,使得联系更加错综复杂。这些都涉及会计理论知识,是科学的范畴。

  

  (四)财务共享中心强调的创新特征

  

  现代大型企业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财务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标准化的财务数据快速上传,通过共享中心不仅可以纵向分析企业的发展历史,还可以收集公开披露的数据,建立会计数据资源库,与自身进行业务对比,提供分析报告,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因此,财务共享中心利用新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相比较于传统财务手段具有典型的创新特性。

  

  四、新文科背景下传统财会人才培养的短板

  

  (一)教育理念滞后,不主抓交叉育人

  

  传统财会人才培养体系中交叉育人和协同育人理念欠缺,导致专业性有余而通识性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主要是财务相关课程,通识类课程只在低年级时涉及,且都是基础入门知识,通识课教师一般不属于本学院,在讲授时也不会深入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虽然学生在财务方面知识理论比较扎实,但不会将财会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相互贯通和融合,学生将来在实践工作时面对现代化的财会环境会显得手足无措。

  

  (二)教学模式单一,不注重协同培养

  

  传统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多集中在传统且单纯的“理论+方法”“理论+实践”层面上,另外还存在技术方法单一的问题,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较少,手工做账占用课时较多,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终归是与时代脱节,财税机器人相关的智能化财务的理论与实务比较少,导致校内学习实践与校外实习工作不协同。

  

  (三)学科壁垒严重,不强调内容融合

  

  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存在一定“壁垒”和“割裂”,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导致学生能力受自身专业所限,其想要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尤其受技术发展深刻影响后,学生基于对技术的渴望,迫切需要加强在软件编程、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时,高校无更好的应对之策,课程教师受专业限制亦不能提供更好的指导。

  

  (四)思政短板明显,不落实价值引领

  

  传统的思政教育以少数几门思政课程为主,且思政教育浮于课件、流于形式,没有切实根植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课前学生没有深入领会思政的价值所在,课中、课后没有进行加强巩固。同时在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还有入学、课外、实习等诸多环节没有涉及到思政教育,思政意识的提高没有遵循认知的规律,学生的价值引领亟待加强。

  

  五、新文科背景下财会人才交叉融合培养路径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从2020年开始在前期开展STEM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文科建设实践,充分整合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式、丰富思政体系、健全实践体系、完善评价机制,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跨学科、跨内容、跨进程、跨平台、跨时空、跨维度”财会专业人才交叉融合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充分体现新文科的交叉、融合、价值、协同等多元特征,综合采用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知识,达到人才培养的学科通识性、融合性。

  图1-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财会人才培养探索

  图1新文科背景下财会人才交叉融合培养体系

  

  (一)创新基于“跨学科”“交叉”特征的培养模式

  

  财会专业的课程不仅具有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种文科特性,由于其含有统计分析、工具应用等知识模块使得其也具有一定的理工、工程特性,因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在顶层设计时就应打破原有学科专业疆界,由商学院牵头,联合校内的经管、数学、计算机、法学等学院共同量身定做跨学科、跨院系的“自上而下”人才培养模式。

  

  (1)制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设计应理顺学科专业体系,重视能力素质的多元性,以当代大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培养目标要体现财会专业学生“志存高远、诚信为本”价值理念,定位于熟悉财会业务、善于经营管理、精通大数据技术、遵守法律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2)开展核心微专业建设。为了人才的快速化、专业化、个性化培养,在财会专业高年级围绕核心技能以快速、集中培养的方式开展财会类微专业建设,微专业由5—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组成,增设共享财务方向、数据分析方向、创新创业方向等内容,后续再根据学生意愿和发展需要增减微专业方向。微专业还可以广范向全校进行推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吸纳其他专业学生加入微专业的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科融合生态循环。

  

  (3)实施弹性学分管理。学生可跨专业、跨校、跨年级、跨学段(选修研究生课程成绩合格者,在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时,可免修相应研究生课程获得相应学分)选课,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科学研究成果、学术专业赛事、专业实践活动等均纳入学分管理。针对跨专业选课的学生,可适当延长选课学习时长,给学生更充分的学习时间以达到合格的学分;针对跨学科学术实践活动中的优秀者,可适当奖励学分或在推免中予以优先考虑;针对跨年级或学段的学生,可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以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4)实行主辅修交叉培养。学生可选择财会专业作为主修专业,同时将另一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在完成主修和辅修专业的培养计划(单独制定)后条件合格的,可获得主、辅修两个专业的学位,从而鼓励学生跨学院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同时注重主辅修课程之间相互转化认定、主辅修的学业审查和个性化辅导,个别辅修专业或课程对数理、计算机基础要求较高,可将相关通识课程学分列入辅修学分要求,通过这些主辅修交叉的举措使得人才培养在交互中向纵深扩展,更加灵活自由。

  

  (二)改革基于“跨内容”“融合”特征的课程体系

  

  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融合贯通。

  

  (1)课程群融合。财会类的课程设置应体现通识、专业和实践教育三个维度的融合。第一,基于不同课程价值共识的实施理念的融合,主要是通识教育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开设专业拓展课,拓展理论视野。比如开设《智能报表》等课程可以将通识类的《计算机基础》与专业类的《初级会计学》这两门课程融合,开阔学生视野。第二,基于不同课程动态运作的实施过程的融合,主要是各专业方向课程群。通过强化专业优质课程建设、实施教改项目和金课建设、更新完善课程群,重点将专业核心课程打造成为“一流课程”,如《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第三,基于不同课程创新发展的实施系统的融合,主要是实践教学类或有实习实训课时的课程群。融合更新实践类课程体系和内容,增加《大数据分析》《财务机器人》等课程的实践内容,增加实操课时。

  

  (2)文理融合。除了在财会核心课程中适当地进行文理融合以外,还将融合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类课程、计算机与机器学习类课程。第一,设计数理类课程,强化学生数据分析逻辑。增设《理工类数学》《经济统计学》《数理模型分析》《管理运筹学》等课程。第二,增加计算机类课程,促使学生熟知数据处理逻辑。加开机器学习和互联网云平台信息知识,增设《Python程序设计》《财务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等课程。第三,增设顶石类课程,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设计《会计信息挖掘与分析》《大数据与财务共享》《RPA财务机器人》等仿真教学。

  

  (3)中外融合。对接ACCA、CIMA等国际商科认证,深化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制度,同时响应新文科的中国特色要求,将中国特色财会理念、制度、文化融合到专业中,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智慧的复合财会人才。第一,加强国际认证类课程,强化学生对于国际财会准则、体系的认知与理解,增设CIMA、CIA类相关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比如《商业数学基础》等。第二,设计中国特色类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根植民族情怀,增设《中国会计文化与制度》《中国会计准则概论》《中国财会案例解读》等课程。

  

  (三)丰富基于“跨进程”“价值”特征的思政体系

  

  新文科建设强调了价值引领,课程思政也应上升到思政体系以适应新文科的高要求。笔者梳理了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到课程教育、第二课堂、校外实习的一系列环节,从显性和隐形的思政教育入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这种体系类似于Android实现客户端和服务端互相通信的AIDL服务,即跨进程通信[13],在此借用这种说法称之为跨进程的思政体系。在思政教育方式上,以开放的姿态通过主动兼容、学习和吸收其他专业的培育手段或方法,通过跨领域融通、整合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1)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入学教育阶段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可聘请领导、高管、教授等从自身经验出发讲述职业发展和成才路径,给学生以启迪。课程教育是显性教育,以多专业一体化的课程思政为主。在课程中全面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内涵,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进行融合贯通,使思政教育不再空洞、枯燥,课堂中以思政案例讲解和讨论形式进行,课后辅以短视频作为补充。第二课堂是隐性教育,在课外实习实践类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升华,主要从双创体验、实践案例、公益活动、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校外实习同样以潜移默化的思政影响为主,在校企合作实习、公司实习等过程中把握好开展思政教育的形式。学生受时空限制,零星且分散,可采用在线的方式,将思政与实习紧密结合,以实习的环境入手,结合实习工作内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职业操守的思考。

  

  (2)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针对与理工学科交叉的大数据分析、Python与会计数据分析、财务共享原理等新增交叉课程的思政教育,应结合全球范围内大数据的应用案例进行,具体可讲解中国的健康码、行程码等大数据应用的典型案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与法学、哲学等“人社”学科专业交叉的财经法规基础、会计方法论、现代会计哲学等课程的思政教育,应采用体现认知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阶到高阶的递进式教学模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入手,到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再到爱国主义教育,逐步展开、分层渐进。

  

  (四)健全基于“跨平台”“创新”特征的实践体系

  

  财会专业实践体系不能止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应升华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这是新文科建设的应有之义。针对当前实验课程开设及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应搭建集产业、企业、学校优势平台于一体、“政产学研”为育人共同体的高水平财会专业“跨平台”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理实并重”的跨界实践教学模式。

  

  (1)“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与财务类软件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大型证券和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基地,比如金蝶顾问学院校外实践基地、用友云财务共享中心、大数据智能财经实验中心等,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构建。实践基地以校企双导师培养学生在大数据会计分析、人工智能与智能财务方向的实践能力,增强问题意识,以问题引导学生建构创新性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2)“政、产、学、研”育人共同体。高校与各级各界以共同体形式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实施共同体联动机制,主动了解产业发展动向和需求,积极从财会方面为企业技术革新与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并为政府制定产业、行业发展政策建言献策。共同体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岗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操类比赛,不定期为学生提供学术类讲座,还可以为学生培养提供更多学科前沿课程,为学生深造创造更多机会,实现教育主体由单一教师到育人共同体的转化。

  

  (五)探索基于“跨时空”“协同”特征的教学方式

  

  以集体备课制度、集体评卷制度作为教学保障,组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跨“课前—课中—课后”和跨“线上—线下”的“跨时空”协同智慧教学体系,综合运用智慧课堂、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将“雨课堂”“智慧树”等智慧教学工具引入了课堂教学,实施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课前输入驱动,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为主;课中交流驱动,教师讲授提问,学生互动讨论;课后输出驱动,教师教学反思,学生巩固复习。其次,由学习同伴、授课教师等构成学习团队,通过激发学生彼此之间的竞争、督促思考,提高学习效果和主动性。特别是2020年疫情以来,智慧教育得到了快速普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六)完善基于“跨维度”“包容”特征的评价机制

  

  对于新文科背景下的评价机制应有多个维度,既要体现质量文化,又要包容学生成长,有中国特色又容纳万物,从而建设既科学又包容的财会专业评价体系。科学的方面体现在能够实时得到学生参与线上学习和线上测试的数据,及时分析和评估学习情况并迅速进行调整;包容的方面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评价的同时,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国际视野,以及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的评价,这种跨维度的评价机制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更加人文性、多元化。评价机制在具体实施时以项目驱动过程考核,通过过程引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优化过程考核的维度,结合课内外思政表现、课后思政小论文、线上思政小测等多种考核手段,建立赋权重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

  

  六、结语

  

  针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应结合《新文科建设宣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中的要求,紧紧抓住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契机,通过探索交叉、融合、价值、协同、创新、包容特征下的跨学科、跨内容、跨进程、跨平台、跨时空、跨维度的全新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立德树人,努力实现文理等学科交叉、经管法等多专业融通,带动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程重组,着力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6):52-59.

  

  [2]操太圣.新文科建设的效用: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15-18.

  

  [3]宁琦.社会需求与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2):13-17.

  

  [4]赵奎英.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J].南京社会

  

  科学,2021(9):147-155.

  

  [5]杨灿明.新文科建设的“七个维度”[J].社会科学文摘,2021(7):22-24.

  

  [6]马费成,李志元.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前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6):4-15.

  

  [7]马世年.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5):18-21.

  

  [8]周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艺术理论建构的特色与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7):109-112.

  

  [9]姜智彬,王会花.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外语人才培养的战略创新—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9(5):3-6.

  

  [10]徐显明.高等教育新时代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11.

  

  [11]强月新,孔钰钦.新文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J].中国编辑,2020(10):58-64.

  

  [12]唐衍军,蒋尧明.跨界教育理念下的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通讯,2021(11):161-164.

  

  [13]Android中进程间通信(IPC)方式[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12):4.

  

  作者:吕沙 丁明鲜 汪瑞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