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综述

2022-12-29

  摘要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对幼儿的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展开探究,旨在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共同努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成长。

  

  关键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代币法;榜样示范法;幼儿园;环境教育;一日活动教育;家园合作;家庭教育

  

  0 引言

  

  积极、乐观的心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石。3~6岁是幼儿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幼儿的品格与行为习惯可以对其成年期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具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幼儿,据研究表明,其更易于与周围人交往,社会能力也会随之发展得更好。但就近些年我国的家庭教养方式来看,祖辈及父母对待家中的幼儿溺爱与娇惯多于教育与引导,这就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较难养成。因此,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李永慧[1]指出: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的表现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性,心理发展较为消极的幼儿其生活习惯集中表现在抗拒上幼儿园,经常烦恼、焦虑,易怒,害怕接触陌生人或独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等;社会行为多表现在产生退缩行为或者具有攻击性倾向的行为。赵志秀[2]认为:儿童优良的卫生习惯、正常的饮食生活习惯是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之一。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公共卫生习惯在幼儿期开始培养,不但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儿童自身优良道德情操的培养。常艳云[3]强调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是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从引导规范其日常常规行为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日常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把幼儿的道德教育与一日生活活动相结合,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阳光的个性,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好铺垫。

  

  由此可见,作为心理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幼儿期开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以及道德品质发展的成长需要。养成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目的性及针对性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幼儿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积极引导与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及文件都肯定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其他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因此,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学习习惯

  

  杨越[4]认为:幼儿在教师或家长引导下,养成爱读适合其年龄阶段阅读的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富有情趣的图书的学习习惯,利于幼儿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再为幼儿创设轻松、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幼儿讲述图书情节等,进而促进幼儿愿意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乐于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使得情感更加细腻,利于形成勇敢、热情的心理。江晖[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小学教师对于学习知识的能力要求高,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及时呼应教师等,可能会使幼儿在小学中无法适应学习节奏,幼儿会有很大的挫败感,产生低落、羞怯的情绪,进而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张晓茹等[6]研究发现:早期阅读能力水平较低的幼儿大多拥有的儿童读物数量少,又或者没有固定的阅读空间,因此,给予幼儿良好的阅读空间,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与兴趣,能间接或者直接影响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养成,进而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2.2 生活习惯

  

  袁萌[7]表示: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直接决定的作用,如果此部分教育缺失,就会对形成正确的吃饭、睡觉、洗漱等生活习惯及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王莉等[8]认为: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主要集中在饮食、个人卫生和睡眠习惯三个领域,而幼儿的告状、同伴冲突等行为是在其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突出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家长与幼儿教师在此时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避免将来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江晖[5]表示:在幼儿园中,幼儿身处集体活动环境,通过集体日常生活与各项活动更易让幼儿产生竞争心理,幼儿很愿意将自己在幼儿园内被教师夸的、好的行为表现告诉家长,加强其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意识。因此,在幼儿园内,通过教师的引导,更容易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但是在家庭中,家长反而需要去央求、哄着幼儿,端着饭碗追着喂饭成为常态,上桌吃饭变成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家长的这些行为会让幼儿对进餐或者对某种食品、食物产生恐惧、抵触的心理,进而不易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心理到生理都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

  

  2.3 文明礼貌习惯

  

  刘晶波[9]提出:现如今家长习惯用奖惩法来约束或者组织幼儿的某些动作、行为,但奖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获得道德水平上的提升,并且滥用奖励会导致幼儿对成人的话一味服从,完全丧失理解与自我判断能力,并且诱发其不正确的功利心理。刘晶波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现如今很多家长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就对幼儿进行许诺,承诺给予幼儿奖励来使他们约束自身行为,其实很多时候幼儿在得到奖励后,此行为习惯并不能长久保持。如让幼儿在安静区域不大声喧哗,不大笑、尖叫时,幼儿听话并停止不良行为,家长就会因此奖励幼儿,带他去吃好吃的或者给他看动画片等,但部分幼儿在尝到“好处”后会再延续这种行为,以此来得到相应“奖励”。这样不但没有使幼儿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反而会诱发幼儿不满足、功利的心理,在家长未满足幼儿需求时,幼儿则会产生逆反、过激心理,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詹芳香[10]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言语一方面会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对其焦虑水平、归因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父母亲切的问候、温柔的鼓励、文明性用语习惯皆会对孩子心理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大量消极性言语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加剧亲子冲突的发生。由此总结得出:在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与家长都应做好表率,形成榜样作用,从自身文明用语开始,让幼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用语习惯,文明礼貌待人、待物,从而得到积极、友善的回应,这也会使幼儿逐渐拥有感恩、真诚等优良心理品质。江晖[5]提出:幼儿园需要设计、组织更加丰富的活动来促进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如引导幼儿在园内与碰到的老师、其他小朋友亲切问好,久而久之,幼儿无论在园内还是园外,都会习惯性地与他人打招呼,逐渐掌握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学会尊重父母、老师、同伴,对他人常怀感恩之心,这不仅是年龄的成长所带来的结果,还是心理健康发展、心理逐渐成熟的一个标志。

  

  综上所述,幼儿的行为习惯又可以具体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相应的影响。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幼儿能动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并且易于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幼儿今后成长之路上必备的基础素质之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涉及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忽视”是决不可取的,需要尊重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及其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养成教育过程中不断重复的现象。

  

  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3.1 教育方法研究

  

  3.1.1 代币法  代币法是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派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始实施时,编制一套相对应的激励体系并运用代币来对符合目标要求的行为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作为一个简单符号,代表表征的作用,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11]。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代币,针对幼儿可选择的代币有小红花、印章等。代币法主要围绕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展开,就是用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12]。主要可表现为:在幼儿园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幼儿使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如“你好”“谢谢你”等文明词汇,可以朝幼儿竖起大拇指表示鼓励,以此激励幼儿使用文明用语与他人交往,使其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由此可以得出:代币法的主要原理包括新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阳性强化和行为自控。代币法是将奖励法、行为契约法、行为塑造法、自我调控结合为一体的方法[13]。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教师或家长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奖励刺激,由此来达到良好、文明行为的养成,并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3.1.2 榜样示范法  我国榜样教育的心理学来源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就是通过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所进行的学习[14]。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学习是从观察中习得的,是在替代基础上所发生的直接经验中所产生的,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如受到奖励或惩罚),不需要直接的作用强化,往往就能习得类似的行为。他将这种学习称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13]。

  

  榜样示范法主要是通过宣传、弘扬他人的模范文明行为表现以及积极、优良的心理品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比“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更有效[15]。因此,在设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有效、适时地运用榜样示范法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更具积极意义。如在饭后排队领水果吃时,有的幼儿会争先恐后上去找教师要,而有的幼儿就会安静排队等待教师发水果,这与幼儿年龄、个性有关。但此时,教师可以以排队领水果的幼儿为榜样,先把水果给他们并肯定鼓励这种文明行为,让争抢水果的幼儿去学习、观察模仿,有了行为刺激与强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得这种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运用榜样示范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循序渐进,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行为需求,让幼儿在观察学习新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自己的知识经验储备来让榜样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理解并不断强化,最终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3.2 教育策略研究

  

  3.2.1 幼儿园

  

  1)游戏教育。游戏疗法、心理治疗是针对幼儿行为问题进行帮助的一种心理干预。苏知劳[16]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更易接受游戏的规则与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让幼儿拥有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游戏规范,促进其在游戏中良好行为的形成。樊人利[17]表示:教师应充分地将游戏融入各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先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梳理出不同年龄幼儿行为应达成的发展目标;再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根据发展目标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设计并组织其他延伸活动,强化、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陈佳华[18]认为:游戏是与幼儿沟通最有效的媒介之一,根据幼儿喜好,让幼儿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如铃、沙盘、蹦床等,通过这些材料让行为出现问题的幼儿进行身心平衡运动游戏,适当宣泄情绪并自由地表达内心情感。幼儿通过一次次的沙盘游戏、器械运动等,能够激发出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动力,潜移默化地被影响,产生积极情绪情感并不断努力克服游戏乃至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乐观向上,在游戏过程中树立信心,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通过文献整理与总结可以得出:儿歌、童谣、故事等皆为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游戏作为幼儿园主要的教育活动方式之一,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完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自身或者其他行为规范的幼儿作为榜样,运用榜样示范法督促幼儿在游戏中养成文明用语习惯和良好游戏行为,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观,增进同伴间的友谊,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环境教育。袁晓春[19]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必要的成长条件,如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和整洁、干净的教室等都可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王海燕[20]认为:好的环境会说话,幼儿园应该创设利于培育幼儿健康心理的物质环境,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从创设好的教育环境中随时随地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王立红[21]提出: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种温暖、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图示的力量,在幼儿园建筑内、班级环创中张贴有关小朋友独立吃饭、洗手或相互帮助等良好行为的照片,让这些照片潜移默化地发挥鼓励和教育的作用,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此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总结得出:幼儿园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幼儿的行为、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因此,应根据幼儿所处年龄阶段及身心发展特点,为园内不同年龄幼儿创设不同的班内环境,利用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丰富幼儿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的同时自觉形成行为规范。在幼儿园内还可以利用引导式卡通图片进行环境装扮,在洗手池张贴勤洗手、不浪费水的图片,在楼梯旁贴上排队上下等良好行为照片等,使幼儿从自然的、规范的教育环境中随时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进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3)一日活动教育。王红花等[22]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开展各项学习,通过不断引导,让幼儿反复实施与不断巩固,才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达到持续性与长久性的目的,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如此。华丽[23]表示: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时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一日活动(如游戏常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作一些具体要求,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施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王海燕[20]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幼儿一日生活,通过日常观察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及时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锻炼,并逐步转化为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总结归纳可以看出:一日活动作为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基础、最常接触的活动,其影响力是由点到面的。教师在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可以从最简单的一日活动入手,通过运用代币法、榜样示范法进行多方面的行为刺激,将教育从幼儿的日常点滴中渗透到其行为习惯养成中去。通过每日得到的幼儿行为反馈,从而对一日活动中的行为习惯教育进行灵活调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使其内心获得积极、满足的情感。

  

  3.2.2 家庭

  

  1)环境教育。韩娜等[24]认为:第一,父母在家庭中应互相尊重并积极构建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同时需要长期、有效地保持,在这样的家庭中,幼儿才会被爱环绕,利于自信心、同理心等的萌发,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第二,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积极进行教师教育模式的延伸,与教师配合进行相同方向的教育培养,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王明霞[25]认为:通过有效利用家庭中闲置角落和走廊空白墙面,设立幼儿创意空间,使其充分表达内心所想,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应营造平等、和谐、温馨家庭氛围,不苛责幼儿不良行为,而是平等交流、耐心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转变教育观念。宋星星[26]认为:幼儿身上出现的某些问题实则是家庭问题的缩影,幼儿身上所表现出的消极行为可能与父母家庭互动方式、教育观念等有着密切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同时重视家长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使父母更加理解、掌握幼儿积极行为的培养,更可以起到教育父母、矫治家庭的作用。何倩[27]通过研究发现:在隔代教养中,祖辈的观念中多有“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懂,打架抢东西都是其天性,年龄大了就会变好”的认识,但往往欺负者会对此类不良行为产生兴奋、爽快等不良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依赖、攻击性的人格特点。此时,父母要发挥好桥梁作用,将正确的教育观念普及给祖辈;同时做好榜样,将自身的良好行为通过日常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影响。例如:要想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先做到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按时就寝、起床等,如此,幼儿受到熏陶,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无论是利用家庭环境教育,还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教育,都要在科学、正确的教育观下展开。因此,家长应为幼儿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一个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中成长;家长也应在此基础上审视自身,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与幼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2.3 家园合作  冯雪[28]表示:幼儿园应在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与知识、定期开展科学育儿知识讲座、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体现家园共育,同时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只有两个系统之间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达到促使幼儿朝着家园期望的共同方向即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高芳[29]提出:幼儿园可以借助当前科技优势,展开微信、网络等前沿的家园共育合作方式探索,重点探索出不同个性特点、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良好习惯培养的针对性策略,与幼儿教师一起共同完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王海燕[20]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忽视或缺失,则将抵消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密切联系、家园共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为促进幼儿健康心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时代的发展,家园合作、联系的方式也愈发多样,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现如今通过手机、网络可以变得更为及时与紧密。无论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家庭中,教师和家长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行为情况,并共同督促与引导,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达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4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在往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注重选择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能只局限于个人经验总结和观察分析,要通过横向、纵向研究拓宽教育视野,增加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内容上,要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同时需要注意行为习惯养成与其他心理健康领域内容的关联性与整合性,为幼儿心理、生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与指导。

  

  本篇综述题目设定、选题可能更偏身体健康教育,但是通过对综述的修改与内容的完善,在文中更多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更多展示的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来达到改变幼儿行为习惯为幼儿健康心理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标。纵观全文,本篇研究较为单一,只关注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没有对幼儿具体行为习惯做细致划分与分析,没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进行不同指导策略研究,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更深层次挖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这些都是今后需要努力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永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2]赵志秀.注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社会性行为[M].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5:975.

  

  [3]常艳云.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J].现代交际,2014(8):147.

  

  [4]杨越.浅谈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J].才智,

  

  [5]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以湖北省H市幼儿园为例[D].湖北:湖北师范大学,2018.

  

  [6]张晓茹,陈明,郭红霞.家庭读写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及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来自雅安市幼儿园的证据[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0):71-76.

  

  [7]袁萌.健康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9):66.

  

  [8]王莉,李建群.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机理及其培养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84-87.

  

  [9]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27-30.

  

  [10]詹芳香.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11]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7-8.

  

  [12]赖小静.运用代币法矫正课堂干扰行为的研究:基于绵阳市第八中学的课堂管理个案[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13]金鑫.戒掉陋习,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一名高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0):51-52,55.

  

  [14]康克南.榜样示范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0(1):61-62.

  

  [15]郭亨杰.《心理学》:学习与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20.

  

  [16]苏知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的原则[J].教育导刊,2002(10):24-25.

  

  [17]樊人利.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4(9):67-69.

  

  [18]陈佳华.问题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6):96-99.

  

  [19]袁晓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导刊,2013(12):154,160.

  

  [20]王海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90-191.

  

  [21]王立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探究

  

  [J].成才之路,2019(11):18.

  

  [22]王红花,尹瑛.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1(4):45-47.

  

  [23]华丽.小班幼儿一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名师在线,2017(15):89-90.

  

  [24]韩娜,张玉峰,裴婷婷.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赤子,2016(22):191.

  

  [25]王明霞.从家庭环境着手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华夏教师,2019(22):21-22.

  

  [26]宋星星.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现状[J].河南教育(高教),2017(4):135-136.

  

  [27]何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92.

  

  [28]冯雪.3—6岁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案例分析[J].科技展望,2016(23):262,264.

  

  [29]高芳.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45-46.

  

  作者:胥捷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