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基于中小企业运用物流银行融资问题探讨

2022-06-08

[摘要] 物流银行业务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分析在实践中小企业运用物流银行业务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物流银行 融资 

    

  一、物流银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各个国家无论其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发展如何,这一难题都会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首先我国中小企业成份多种多样,有乡镇企业、科技企业、国有工商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自筹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得较大,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明显偏小,有价证券微乎其微。再次融资市场方面,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票据市场都还存在很多空白,同时相关的法制还不健全,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则表现为企业“想贷贷不着”、银行“想贷不敢贷”。 

  2.物流银行业务应运而出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经济成份的复杂性总会使得作为个体存在一些自身的内在“缺陷”,比如信息不透明,发展不确定,交易不经济等。而这些所谓的“缺陷”正是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缺陷”,也就没有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的经营优势和特点。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中小企业自身要改变什么,而是我们的金融环境,包括制度、机制和产品,要努力去适应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 

  以动产质押为主体的物流银行业务则是能很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从广义的角度讲,物流企业资金运营及银行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都可称为物流银行;而从狭义的角度,“物流银行”则是专指物流质押银行贷款业务,它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要求的产品抵押作为银行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信息整合,由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银行综合业务服务。近几年,物流银行在我国异军突起,被“2004中国物流创新大会”列为“十大物流创新模式”之首。物流银行的引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问题,银行也可通过物流公司的信息平台把资金流、信息流和货流统一起来,达到一个银行、生产方、经销商、物流企业的四方共赢局面。

 

  二、中小企业实践物流银行融资中的问题 

  1.中小物流企业的艰难处境 

  物流银行业务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是指所有的物流企业,中小企业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拥有雄厚的实力、规范化的管理、先进的信息系统,银行才会与其合作开展物流银行服务。而中小物流企业的数量和在行业内承担的业务量已分别占到总量的80%和三分之二以上。可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实践中,与银行进行合作的物流企业往往是中外运、中储、中远等大型物流企业。虽然中小企业数量及发展潜力巨大,但总体利润率不高,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都反映企业贷款特别困难,其中遭遇拒贷率高达80%以上。与此同时,银行放贷更倾向于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如中储、中远等,他们从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这也是实践中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放贷的条件要比对国有大型企业苛刻得多的原因。目前短期内银行还是不会轻易进入专门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的信贷业务,也不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2.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能运用物流银行融资 

  物流银行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中小企业及银行界人士的热捧。理论上完全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利用的工具。能利用物流银行业务融资的中小企业仍然有限。这是因为一方面银行要求申请物流银行业务的中小企业必须满足一些硬性条件,这些硬性条件包括:产品销售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网络等。比如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物流银行刚刚面世不久,虽然效果显著,但还需要各方面配套设施的完善才能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比如,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一些不能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会被排斥在外。

3.物流银行业务融资成本相对高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消息获取能力较差,导致其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物流企业常常凭借其经营的垄断地位来充分利用其垄断经营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物流企业一旦采用垄断高价的短期定价策略就会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一部分企业就会因此而退出该业务;另一部分企业会不惜以高成本融资,然后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一旦投资失败企业也将遭到致命打击。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物流银行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给中小企业的建议 

  1.保证资金供应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 

  中小企业在运用物流银行业务中主要应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和资金的使用问题,保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以防出现资金链的断裂。此外,物流银行融资的单笔业务量通常较小,但是其频率却比较高。因此,要将物流银行业务系统化,业务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才能有效地降低每笔业务的成本。具体来讲,就是在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之前,银行、生产方、经销商、物流企业四方要认真进行协商、谈判、沟通,确定业务的具体运作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的承担等条款,然后签订合作协议,并将物流银行业务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各业务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处理、协调与监控。这样才能在保证物流银行融资安全的情况下,降低业务成本。 

  2.借物流银行运作之机提升自身业务与管理水平 

  抓住机会,建立自己的信用品牌。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银行的委托方,又是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伙伴,因此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企业和银行将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双方利益关系也由短期、临时转向长期、固定。在这种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机制将会大大加强.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不但会影响银行对企业今后的贷款,而且也将影响到自己的物流业务,从而使自身的经营受到影响,在长期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成本”将会很高。 

  借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若能够借此机会不断苦练内功,从供、产、销以及技术、组织市场等各个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只要这样,中小企业才有可能迈进物流银行的“门槛”,与商业银行一起为实现双方的利益目标而建立战略合作的投融资关系,从而让物流银行能够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也能使中小企业改造升级自身的物流体系。中小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物流思想,要善于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改造升级物流体系。这样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少艺:《物流金融——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江苏商论》,2005年第12期 

  [2]李碧珍:《融通仓: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路》.《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3期12 

  [3]张俭:《“物流银行”之生产商贸企业篇突破融资瓶颈》,《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9期 

  [4]赵双:《“物流银行”之银行篇物流金融市场发展的助推器》.《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9期,第28-29页 

  [5]毕晓娜:《中小物流企业融资调查》.《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18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