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利率市场化的产生、影响及进展

2022-06-09

  摘要:利率市场化在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大环境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信号,其决策权不仅受人为管制,而且市场化也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对经济进行不断改革,在利率方面也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由原先的利率管制到管制与市场化并存的双轨机制,迄今,利率市场化已取得较大成效。本文着重分类和归纳与利率市场化有关的文献,并阐述了其发展的必然性和现状,对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风险金融资产资本配置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全球金融服务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讲,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得到不断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传统的利率管制模式已经跟不上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逐步放开金融领域,相应的利率管制也在逐步放松,朝着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自1993年实施放松利率管制以来,我国一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改革,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任务,期间必然有许多问题相继出现,例如存在的利率风险,对各经济主体的影响和挑战,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准备条件不充分等。本文在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我国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借鉴。

  利率市场化概念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概念,专家学者们对其不断摸索与完善。早期以王国松(2001)为代表,认为利率自由化就是利率市场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利率水准和结构,并且其决定因素来自于市场的供给、需求、通胀等多要素的联合,这代表了大部分学者以供求关系为主的主流观念。而罗巧根、胥德勋(2003)重新描述了利率市场化,他们否定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化,认为它的确切含义是公平、理性地决定利率后,如何由市场各主体去认可并成为公认资本市场化价格的过程。此概念带来新的启示,即利率市场化的各市场主体的监管和货币政策的研究问题。晋重文、毛晓琴、李玉峰(2002)则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中央银行对产业利率和基准利率的适度控制,大尺度放开对其他利率的管控,但是此进程要求中央银行一开始就要认清楚货币政策终极目标的实质,搞清楚市场信号所暗含的意义。而这里所强调的是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也存在着管制,并不是放任自流。我国正处在转型经济的紧要阶段,而改革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利率不可能瞬间全部放开控制,总有一个渐渐被各主体认可和动态调整的过程,期间必然伴随着利率管制,如今利率市场化正处在一个慢慢向均衡利率体系发展的过程。周翔、胡海鸥(2014)认为市场化利率总体来说是一种自主调节引发自觉活动的平衡利率体系,政府管制被渐渐削弱直至清除,资本流通活动尽可能无拘无束,主体可自决在风险和收益的头寸中选择。在这里强调的是利率市场化不是不需要政府干预,而是通过购买国债等间接方式来干预。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理论界已经对此达成共识。受抑制的利率,容易阻碍利率在资金、资产等方面的自主合理分配,这就弱化了利率能反映资金供给和需求关系的作用,从而利率调配资源的效能也会变成有名无实,使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不相适应(许崇正,2001)。王国松(2001)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主要引用麦金农和肖的观点,即长期管制的名义利率贬低了投资的质量水平,上升的实际利率反而会刺激投资和储蓄的增长,同时,文中也从实证得到了肯定,我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受实际利率的刺激,而且是正向的促进。中国加入WTO后,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万解秋、孙文基(2004)加入开放经济这一决策变量,认为利率管制在开放经济下已经无效,使国内资金不能充分利用,致使中国内部和外部的目标不能达到平衡,因而利率市场化已是必然发展之势。周小川(2011)还强调了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的自主定价权、客户选择权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等方面来体现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虽然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但是实证部分有待于更新和变动,因为利率本身就是一个变动的过程,需要动态调整和分析,采用最新数据和将我国最近经济发展状态作为研究背景进行实证,才能在利率市场化中发现各种问题,找到应对措施,并从中收获新的经验。

  利率市场化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融资上,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阐述并不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企业影响的利弊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寿玉琴(2002)主要引用来自于麦金农的“企业三分法”理论,定性解析了不同性质、不同发展状态的企业,其贷款的规模、需求程度等会受到利率市场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指出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对象的限制会显著降低,因而对于城市及乡镇集体私有的市场化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将是非常有利的。傅利福(2014)则加入公司动态的资本结构变量,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一致结论。王东静、张祥建(2007)利用协方差分析模型实证检验得出: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对企业影响较明显的就是增加了企业的负债,从而对其融资约束有一定的缓和作用;较大的企业不得不因为融资成本的增加而缩减资金需求,更倾向于选择内部渠道融资,从而更加规范融资结构。以上观点代表了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融资带来的积极影响,利率市场化后,大型企业融资成本可能会增加,融资需求受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企业会做出更有效率的融资方式来弥补,从而使融资结构更趋于合理;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门槛相比以前已经大大降低,这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更为有利。然而李腊生、张岩、李彩霞(2014)定性定量分析了国企和非国企对利率的需求弹性具有差异性,利率市场化下这种差异所致使的企业之间不同的投资融资举动会恶化信贷结构,国企可能会变动价格垄断市场来减轻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高成本,这样容易挤兑非国企,发生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现象。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有利有弊,那该如何衡量利率市场化的综合有效性呢?因为利率市场化能抑制融资过度需求、规范融资结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就大力推进,还是因为对非国企易产生排挤就不提倡,为此还是需要对此问题加大定量分析力度,选取更广泛的样本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很多文献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后的具体反映,所产生的观点仍有争议。其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要求更高,增加商业银行的竞争和挑战,促进银行多元化发展,使行业集中度提高,但并不一定会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早期王廷科(2003)、肖新荣和伍永刚(2011)定性分析了此观点。后期定量分析力度提升,邓伟和付雯雯(2014)实证发现,发展落后的表外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后快速发展,增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左峥、唐兴国、刘艺哲(2014)采用近十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从存贷利差缩小的角度分析得出,利率市场化所引致的利差压缩可能会使银行的资本水平受抑制,反而会降低收入的波动幅度,减小银行破产率。其二,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业形成冲击,增加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所带来的利差收窄会影响银行的盈利和收入结构。对于此观点,部分支持者从银行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余新华、朱建伟、王清丽(2001)认为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监管商业银行不再执着于政策执行,而是转向经营风险的监管,同时客户的地位更趋向于主动性,客户会因为不同的贷款利率而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吸引金融资源的能力会降低,加上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潜在储源甚至银行存款可能会被其他领域抢走,因而对银行的生存基础构成威胁。刘姣华(2014)用个案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村镇银行带来的机遇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规模小等特点,利率市场化必将对村镇银行产生更大影响。也有部分研究从利差收窄的视角分析利率市场化提升中小银行的风险。由于中小银行存在本身规模较小、传统业务占主导、没有充足的竞争力度、中间业务发展滞后、没有较强的应对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等一系列劣势,加上来自互联网金融等的竞争和挑战,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的缩窄将严重冲击中小银行(巴曙松、严敏、王月香,2013)。彭星、李斌、黄治国(2014)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进行实证,得出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城市商业银行破产率和不良贷款率提升,从而提高了银行风险水平。紧接着,李斌、黄治国、彭星(2015)又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得出,存款利率市场引发的存贷利差的缩窄会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降低,并对城市商业银行投融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陆军、赵越(2015)将样本扩展到国际上,选用38个国家近3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指出由于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存贷利差的缩小会导致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困难,因而提升这些金融机构的破产率和风险。

  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类问题的出现。为增加存款人对银行业的信心,保护存款人的相关利益,也为了提升银行的信用,维护金融的稳定性,金融机构联合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此制度的建立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推进有着极大影响,必然要引起重视。但是大部分文献中只是定性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必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应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银行系统性风险(李冀申,2011;彭星、李斌、黄治国,2014;左峥、唐兴国、刘艺哲,2014)。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在此背景下,陆军、赵越(2015)也表明加快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退出机制,以分散银行风险和系统性危机。詹向阳、郑艳文(2015)也提出银行要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存款保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要素。在定量研究上,仅有王道平、杨骏(2014)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的银行风险水平将会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而降低,进而使银行处于较稳定的状态。综上,研究的重点可转移到存款保险制度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上,尤其是加强此方面的定量研究,对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防范银行风险有极大意义。

  国外利率市场化及其经验借鉴

  对发展中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分析和总结。第一,从宏观层面上讲,每个国家的性质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因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因地适宜,不能生搬硬套,同时也要基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机,是否有着良好的财政现状,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发展的成熟度是否已足够等条件。1988年,世界经济政治都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不是苏联在筹划解体就是东欧在酝酿剧变,各种不利因素对韩国的经济环境构成挑战,但是恰在此时韩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因而产生放开又重新管制利率的失败结局(韩鑫涛,2011)。第二,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渐进方式的改革模式成功率比较大,控制好利率市场化的速度,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走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道路。闫肃仙(2009)分析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拉美国家,主要以阿根廷为代表,根本没有全面去考虑经济等因素,就急于求成的推进利率改革,这种激进式改革致使经济和金融产生波动,体系被打破,从而以失败结束。第三,推进利率市场化要有完善的配套制度支持,包括合理有效的准入退出机制、金融审慎监管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等(崔慧芳、赵伟,2014)。

  而关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和日本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候,找准关键口,选用金融工具最新颖之处来丰富和完善货币市场,从而使金融产品趋于多样化,极大促进了改革成效(尹继志,2011;刘金山、何伟,2014)。因此,要大力发展、完善与创新金融市场,符合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和客观要求。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相应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和多样化,难以迎合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其中,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创新可能会是利率市场化可行性的切入点,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深化改革应该加强和努力的方向。

  利率市场化当代阶段进展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除存款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其他已基本完全市场化,其次,现阶段利率市场化中还存在着基准利率体系建设问题,至今基准利率的选择与确定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任务之一。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不仅仅要减少金融市场中政府的过度干预,完全放开利率管制,还要重新确立金融市场的价格基准,后者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中最具影响力,处于关键领导地位,它的变动会引发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调整,只有明确了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才能更有效和实现突破性进展(胡海鸥、季波,2006)。但是有很多文献对确定基准利率方面还存有异议。温彬(2004)在较早的时候通过对比与定量分析,指出比较适宜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债券回购市场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但最后的基准利率的确定还是要看利率市场化后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和经济进步的节奏。方意、方明(2012)选取有向无环图这种比较新颖和刚开发的方法来研究如何定位我国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问题,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有序进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基准利率属性都在慢慢强健起来,然而两者相比较而言,前者的基准利率属性更强。袁朝阳、刘展言(2012)则认为存款储蓄率带有较多政府成分,央行再贴现率有局限性并且没有充足的流动性,不能更好的反映利率市场供求关系,由于SHIBOR和LIBOR是实行做市商的报价制度,不需要背负交易责任和义务,降低了信任力度,因而这些都不能成为市场化基准利率的最佳选择。由于国债的风险小、权威大,规模和交易量也大,它的复出将有助于发现基准利率,因而国债收益率可以作为基准利率的最佳选择。综上所述,对基准利率的确定仍然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也有文献作出相应的定性定量分析。刘金山、何炜(2014)通过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中国各种利率进行分类权衡和测算,指出中国各利率市场化累计贡献达百分之八十左右,目前总体来说已基本实现完全市场化,仅有存款还在进行中,是作为压轴的部分。周小川也在2014年3月11日时提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完工之作是在大约1-2年里尽可能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的管制,直至完全市场化。综上所述,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已指日可待了。2015年6月2号,央行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来加速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此举有助于利率体系的升级,使数量型的货币政策转向价格调控型的货币政策,而且最主要的是加快了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的融资成本,可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就是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朱振鑫、朱鹤,2015)。这也提示我们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加大对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定性定量分析,看其是否真的如同预想的一样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经营,以及验证其与存款利率市场化两者的关系。

  综上,利率市场化虽然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完全放开利率管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未完全成熟,基准利率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利率体系就会层次不齐,没有最终统一的标准。由金融机构来掌管利率的决策权,并不是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仍存有对利率的管制,双轨并存,尽量引导政府通过市场化的力量来干预经济,进而迎合金融市场的发展。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宏观经济环境及其稳定性也不一样,因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及其进程也不尽相同,但我国通过借鉴外国经验教训采取渐进式改革模式,目前除了存款利率还未完全放开外,基本上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完全市场化近在咫尺。

  参考文献:

  1.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6)

  2.许崇正.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01(1)

  3.万解秋,孙文基.开放经济下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制度分析[J].世界经济,2004(4)

  4.王东静,张祥建.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2007(2)

  5.傅利福.利率市场化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维度,2014,31(3)

  6.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1)

  7.邓伟,付雯雯.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对传统业务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4,36(6)

  8.左峥,唐兴国,刘艺哲.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否会提高银行风险[J].财经科学,2014(2)

  9.陆军,赵越.存款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结构变动[J].财贸研究,2015(1)

  10.李斌,黄治国,彭星.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商业银行投融资水平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1)

  11.彭星,李斌,黄治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吗[J].财经科学,2014(12)

  12.刘姣华.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防范与现实应对:村镇银行个案[J].改革,2014(1)

  13.闫肃仙.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深层次思考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9(6)

  14.尹继志.从美日经验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运行的影响[J].亚太经济,2011(3)

  15.刘金山,何炜.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关照发达国家[J].改革,2014(10)

  16.胡海鸥,季波.完善我国基准利率主导作用的基本思路[J].上海金融,2006(11)

  17.温彬.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11)

  18.方意,方明.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确立及其动态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12(7)

  19.袁朝阳,刘展言.国债期货与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兼评国债期货仿真合约的功能发挥[J].财经科学,2012(8)

  20.朱振鑫,朱鹤.利率市场化的催化剂[J].中国金融,2015(1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