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民间借贷SWOT分析

2022-06-09

  [提要]近年来,民间借贷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民间金融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民间借贷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客观分析,期望能抑制民间借贷中的负面作用,积极发挥其正面作用,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成因;SWOT分析

  一、民间借贷成因

  (一)经济通胀促使人们寻找货币增值渠道。如今物价普遍上涨,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含房价)的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共有61.6%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承受。火上添油的是人民币储蓄利率却降到了历史低点,进入了“负利率”时代。人们理财工具种类较少、投资操作技术难度高,更重要的是收益率低,而运作原理和本息取得方式近似于高利贷的民间借贷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借贷市场需求刺激民间借贷规模变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郑州市纳入的正规81家担保公司统计,“期初担保数额达到203亿元,期末担保数额达到225亿元;新增数额60亿元,该市担保行业总资产为117亿元,流动资产为113亿元”。上百亿的资金证明了担保市场需求旺盛。借款人因资金周转或扩大再生产急需资金,向正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贷款,申请周期长并且往往需要几倍于借款额的抵押物。因此,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企业如不能及时获得资金,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破产。民间借贷凭借其门槛低、放款快等特点,可以帮企业解燃眉之急。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中的多元化经济主体不断发展,家庭可支配财富不断增长,资本的增值特性等因素为民间借贷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提供了土壤。

  (三)金融风险意识淡薄使民众易被暴利欺骗。由于广大民众的风险意识淡薄,他们不能够真正了解民间借贷运作原理,很容易被表面化的暴利假象所吸引欺骗。过去民间借贷利率没有硬性约束,利率高低往往有担保公司自行决定,再加上一些公司类似于传销的宣传模式,非法吸收民间资金。

  二、民间借贷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

  第一,相较于传统银行金融,民间借贷大大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交易成本、抵押品、借款手续上具有较大优势。一是民间借贷交易方式灵活、手续简便,交易成本也因没有银行中的官僚行为而降低;二是资金快速到账,大大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三是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非常贫乏,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节俭储蓄传统,造成社会闲置沉淀资金数额惊人。在资本特性驱动下,大量闲置资金希望投向具有高额投资回报的民间金融市场。在我国,由于传统借贷主要服务于带有较浓“计划”色彩的国有经济成分,而广大的个体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带有新兴市场经济色彩的非公有经济成分却几乎得不到传统借贷的支持。民间借贷应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需求而生,它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民间借贷的存在,相当一部分资金就几乎不可能流入新兴的市场经济领域,没有这部分资金的支持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势必受阻,经济体制的转轨也必然远远滞后于改革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民间借贷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民间借贷还解决了农村市场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组织依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的特点:经营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资金盈利低,因而农户的收入水平一般不会很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若遇天灾人祸导致农业歉收,或家庭礼仪支出过多,纳税负担过重,又或是农副产品销路不好等,农民都极有可能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再加上自身积累能力的不足与近年农地收益的持续下降,导致农民在生活与生产等方面举债不可避免。在传统途径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借贷适时地出现。解决了农村市场的大量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相辅相成,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翼齐飞”。如今,中国的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所需的资本支持有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民间借贷,与服务于国有经济的正规借贷一道,成为中国经济这架高速起飞的飞机的两只平稳有力的翅膀,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翼齐飞”,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总量。

  (二)劣势分析(W)。首先,民间借贷由于不受现有金融体系监管,可能影响国家金融政策的执行,抵消宏观调控效果。例如,当企业无法从银行体系获得资金时,就会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融入资金,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肯定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导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等金融政策手段失去原有威力,甚至失效,削弱了国家运用利率杠杆调控资金供求关系的能力,从而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再如,当政府出台一系列引导投资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控措施或信贷限制政策、货币紧缩政策、环保政策时,民间借贷的趋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冲掉国家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民间借贷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目前,我国民间借贷承担着大量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愿负担的、风险较大的次级贷款。如果大量资金往来都发生在传统金融之外,会造成资金的系统外循环,干扰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受民间借贷高收益的诱惑,有些贷款人可能会设法先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然后违反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进而从中赚取利率差额。这种投机型的民间借贷方式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无法预知的风险,其后果极有可能是破坏了全社会的信用环境,使得确实需要贷款发展生产的企业难以从传统渠道融资;最后,民间借贷缺乏法律约束监管,易产生社会问题。例如,我国现行金融法律规定将贷款利率超过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作为判断贷款企业违法的根据,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民间借贷存在诸多隐蔽性,很多超额利息在借款时就已经被扣除或直接反映到借款本金中,借款合同中根本体现不出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痕迹。因此,实践操作中无法依据合同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同样也无法真正起到遏制超额利息的作用。另外,由于法律监管执法体系的不完善,一旦债务人无法偿付债务的情况出现,债务人常常会潜逃,这种完全依靠债务人自身道德水平的资金借贷模式对债权人的本金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和谐稳定。

  (三)机遇分析(O)。国家正在多策并举促进广大农村加快金融改革。目前,一线城市是借贷融资平台的主战场,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借贷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估计未来5年,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步健全,广大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逐步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亮点,但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真正释放,重要的依托之一是加快融资向农村拓展。例如,互联网融资使城乡居民面对同一个消费品供给市场,互联网金融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全国、全世界的消费品。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纷纷将业务向农村加快拓展,正是看到了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

  (四)挑战分析(T)。民间借贷急需建立一套类似于传统金融借贷的监管体系,有政府专门成立的机构监督民间借贷公司的日常运作,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扶持合法诚信经营的借贷企业,打击取缔非法集资,其中如何监督管理、建立诚信体系是重中之重。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正成.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研究——对瑞安250农户家庭的调查分析.西部论坛,2012.4.

  [2]胡金玉.民间借贷两面性及其规范发展.大观,2014.5.

  [3]孙正成,虞玲云.民间借贷研究综述.华北金融,2012.6.

  [4]吴昀科.我国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分析.新经济,2014.34.

  [5]饶静.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8.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