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循环农业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2022-06-09

  摘要: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农业领域的热点,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循环农业评价研究的概况,重点分析了循环农业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现有循环农业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宏观层面针对国家和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循环农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或循环农业的有效性,此类研究占绝大部分;另一类是针对工业园区和企业或具体产业模式、农场,采用系统动力学、能值、生命周期评价等系统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模式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其对环境影响,目前这类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综合分析认为,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在进一步明确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原理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不同的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其服务的对象及目标不同,其构成也有所不同。针对评价对象,在国家、区域层面和园区/企业层面的评价重点应该有所区别,同时对于微观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层面,其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应该区别于宏观层面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构建适于不同层面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积极探索和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循环农业成为人们积极探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2006—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鼓励发展循环农业。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但是,循环农业的研究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存在基本同步的趋势,其发展的原则、概念内涵及原理尚在不断讨论完善之中。发展循环农业,是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需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循环农业及相关工作的支持,研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环保部门、财政部门出台了“以奖促治”方案,建设部门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设立了一批循环农业发展项目与农业清洁生产项目,农业部从2005年开始“农村清洁工程”建设,2007年提出“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开展循环农业试点市工作,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一批促进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2007年以来,科技部先后启动实施了“农田循环高效生产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和“循环农业科技工程”科技支撑项目,项目按照“4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循环(recycle)、再利用(reuse)、可控化(regulate)],以建立农牧循环模式为核心,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与技术集成示范,提升常规循环农业模式的技术水平,提高农牧业循环系统的物质循环效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有效控制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程度地减轻农业环境污染,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或再生产”的循环农业模式与技术体系。发展循环农业的同时要同步开展关于循环农业发展的评价研究。首先,从宏观上,不同地区都开展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实践,从宏观上如何评价循环农业的发展状态和运行效果,需要一套相对科学统一的指标体系;其次,在微观上,如何选择符合循环农业发展原则的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也需要有一套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各种技术/模式进行科学筛选评价,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因此,本研究重点梳理当前关于循环农业评价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1、循环农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模式

  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在进一步明确循环农业的内涵、原则及原理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在循环经济概念不断普及的同时,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学者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或循环农业的概念。2005年以后有关循环型农业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和解释不断出现,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发展循环农业。总体上,我国循环农业的概念经历了循环型农业、循环节约型农业、农业循环经济,最终演变为循环农业。目前,循环农业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循环农业的发展问题,在政府界、学术界和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尹昌斌等认为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目的是提高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利用生产中每个物质环节,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生活环境优美。高旺盛等提出循环农业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设计和管理,实现物质能量资源的多层次、多级化的循环利用,达到农业系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购买性资源投入量最低化、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化、有害生物和污染物可控制化的产业目标;其核心技术原则是“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循环(recycle)、再利用(reuse)、可控化(regulate)。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在产业发展理念上,循环农业更加注意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倡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控制。②在生产方式方面,循环农业摒弃了常规农业一味地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注重建立资源利用高效率、外部投入最低化、污染排放最少化的生产目标。③在产业模式上,常规传统农业往往局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的小产业,忽略与相关产业的链接和循环,循环农业从整体角度构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物质循环产业体系,使农业系统与生态工业系统相互交织构成大产业系统。

  关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归类。有把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归纳为3类:一是以生态农业模式的提升和整合为基础的局部循环模式,二是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内循环模式,三是以循环农业园区为方向的整体循环模式。也有归纳为5类:一是复合生物系统循环模式,;二是农田秸秆直接还田循环模式,;三是农牧产业链循环生产模式,;四是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循环模式,;五是农业企业循环经营模式。总体上,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植被类型等与农业相关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类型多种多样,与此同时,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文社会环境也各不相同,导致全国农业发展类型与模式也复杂多样,用单一的分类方式很难概括所有的模式。

  因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

  (1)从管理主体的角度,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自主型和农户为主型。①政府主导型模式需要主要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与管理,如部分农业科技园区;②企业自主型模式主要是基于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基础,由企业主动出资建设并经营管理的发展模式;③农户为主型模式主要是模式尺度较小,一般适合于农田或农户家庭发展,虽然其发展可能受到政府的一定支持或者与企业/市场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管理主要还是由农户自己执行。

  (2)从农业系统内外部的角度,可分为业内循环和业外循环。业内循环主要集中在农业系统内部的物质高效循环利用,包括了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种养“耦合循环”的模式;业外循环主要是农业系统内部的投入、产出以及废弃物不仅在内部消化,还可能与系统外的加工业、服务业“耦合循环”,如种养加循环模式。

  (3)从农业系统内部的角度,可分为种植业内循环、养殖业内循环和种养业互循环。种植业内循环模式一般适用于小尺度农田,如秸秆还田模式、秸秆堆肥模式、节水农业模式等;养殖业内循环主要发生养殖业内部的废弃物循环利用;种养业互循环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物质循环利用,例如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稻田养鸭、鱼)。

  2、循环农业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2.1评价对象/范围

  循环农业的评价是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循环农业的发展实践而开始大量出现,这是由于评价是在循环农业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才进行的,伴随着各地政府部门对循环农业的重视程度加深而发展。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状态的循环农业模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尽相同,及时通过循环农业的评价可以进行正确的政策指导。基于评价的出发点不同,不同循环农业评价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为部分评价循环农业及经济的文献基本信息,代表当前循环农业评价的基本内容。

  目前循环农业的评价对象主要集中于省及地市级循环农业,包括江苏、河北、安徽、山东、吉林、重庆、广东、四川、陕西、北京、甘肃、黑龙江等省(市)。也有部分研究针对某一具体产业和具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开展。如王瑞波等对北京市5种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展开评价,刘华周等对苏南稻麦农田循环生产模式进行评价,梁龙等对湖南某鸭场产业进行评价,李莎莎等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江西一村庄的农牧生产模式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李渝等对贵州省猪.沼.粮及菜(果)养殖场进行评估等,周连第等对京郊尖岩村农业生物循环农业模式进行评估,钟珍梅等对福建省某养殖企业(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系统进行能值评价。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