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常见玉米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浅析

2022-06-09

  摘 要 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除了广受农民群众及现代消费者的喜爱外,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作为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近年来,玉米的销量持续上升,但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种植等因素导致病虫害问题相对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为了进一步预防玉米病虫害现象,针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农业部门也对种植结构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在众多粮食作物中,玉米的栽培相对简单且其产量较为稳定,营养价值较高,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青睐。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病虫害问题,研究如何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提升玉米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来说其发病率约为4%,但如果种植的抗病能力差的品种,其发病率可能会提高到25%~40%。因为黑穗病通常危害玉米果穗和花,所以一旦感染必然会造成玉米整株颗粒无收,是一种让农户非常头疼的病害。黑穗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二是在种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包衣处理的方式,一般选择高效低毒的种衣剂有5%吡·戊悬浮种衣剂、20%毒·福·戊悬浮种衣剂等,种衣剂内具有能够预防黑穗病的成分——戊唑醇,这种成分能够有效的抑制黑穗病的发生。若玉米种子没有进行包衣处理,也可选择戊唑醇、福美双或粉锈宁等药剂进行拌种,其效果也比较好。 

  1.2 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抗病杂交玉米的逐渐推广普及,玉米大、小斑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现阶段,因为病原菌的演变,加之生产过程中推广的部分骨干自交系较感染大、小斑病,导致这一病情在国内部分地区再次发生。对于这一病害的主要防治方式一般是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强化种植管理措施,必要时可以辅助一些药剂予以治理。例如,可以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或者6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喷洒,每隔1周左右喷洒1次,连续2~3次即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1]。 

  1.3 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在其整个生长周期皆可危害,尤其是抽雄期症状更为明显。玉米植株的不同位置会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状物,大的直径一般为15 cm,小的为2 cm左右。感染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之后逐渐变为灰色,干裂之后出现黑粉。玉米叶片位置可能出现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出现囊状瘤,其余位置一般是大型瘤状物。黑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一是农业防治,如选择轮作,在重灾区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做好栽培管理工作,抽雄之前必须确保玉米水分充足,秋收之后要对病残体进行彻底清理,可选择深翻的方式消除侵染源;二是药物防治,播种过程中使用种子量0.4%的15%粉锈宁乳油进行拌种。另外,可使用多菌灵对土壤进行处理。 

  1.4 灰斑病 

  灰斑病一般危害玉米叶片,同时还可能危害叶鞘以及苞叶。灰斑病发病初期阶段会在玉米叶脉位置造成圆形或者卵圆形的红褐色病斑,一般来说,病斑和叶脉平行,成熟之后其中央呈灰色,边缘转为褐色,大小为4~20 mm。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极有可能产生灰色霉状物。防治对策:灰斑病开始发病时选择喷药防治,一般可用6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10%世高水分散剂40 g、6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喷洒,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2~3次效果较好。 

  2 玉米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2.1 红蜘蛛 

  红蜘蛛的成虫与若虫皆会吸食玉米叶背组织中的汁液,危害位置会产生绿色斑点,对玉米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红蜘蛛危害严重时叶片还会逐渐变白、干枯,甚至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一般来说,红蜘蛛喜高温低湿度的环境,干旱少雨季节是其多发期。其雌性成螨在作物或杂草内越冬,抗寒能力较强。当春季温度到10 ℃左右时变会产卵孵化,发育到成螨时开始危害玉米叶片,7-8月进入高发期。 

  红蜘蛛的防治方法:当叶螨在田边杂草或玉米点片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喷药防治,避免其进一步扩散;可选择15%三氯杀螨醇乳油、70%克螨特乳油以及5%尼索朗乳油1 2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喷洒。 

  2.2 玉米线虫 

  一般来说,玉米线虫会危害玉米根部位置,受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发育不良,导致植株相对矮小且出现黄化现象,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根部线虫还可能导致玉米肿瘤的发生,引发根部严重腐烂。 

  防治方法为: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科学进行轮作倒茬,可选择和葱蒜类轮作2 a左右,条件具备的地区还能够实行水旱轮作。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前茬采收之后对病残体及时清理。大棚种植可选择提前熏蒸的防治措施。线虫发病初级阶段选择阿维菌素等药物进行灌根,若必要时也可使用米乐尔等药剂。 

  2.3 玉米螟 

  玉米螟也称钻心虫,其通常危害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玉米螟幼虫属于钻蛀类害虫,当心叶被玉米螟蛀穿之后,展开的叶片往往会看到排列整齐的小孔。玉米螟幼虫一般会进入雄花内部导致其基部这段,受玉米螟危害的玉米植株常常会出现籽粒空瘪、青枯早衰等病态,导致玉米很大程度的减产。 

  防治方法:在大喇叭口阶段使用“三指一撮”法,选择2%呋喃丹颗粒剂或1%辛硫磷颗粒剂根据2 kg/667 m2的用量对玉米进行灌心,效果较为显著。心叶中期时可以选择白僵菌粉剂进行撒播,把含菌量在50亿~500亿的白僵菌孢子粉500 g和过筛之后的煤渣5 kg均匀混合,平均撒施在玉米心叶内;也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每667 m2设5~10个放蜂点,放天敌赤眼蜂进行防治[2]。 

  3 结语 

  玉米属于我国种植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必须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实施有效防治,强化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高璇.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11):146. 

  [2]邓志德.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9):11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