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分析

2022-06-09

  摘 要 现今在农业生产中以大面积应用新的农业技术,特别是在谷子种植生产中,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被作为新的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随着该项技术在谷子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该技术。但此文主要是对该项技术在栽培生产中的增产机理做出研究,有利于高产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具有前瞻性的科研农业技术。 

  关键词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 

  谷子作物在生育的整个周期内,选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在栽培的历程中实现了重大性突破。该技术能把地膜覆盖较好地引进至栽培技术的领域中,切实解决了该农作物在生产工作中所面临的“三难”问题,尤其是在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当前,这项技术在增产方面的机理、效果及高产的关键性技术等,成为农户和农业生产单位关注的热点。主要还是由于它能为农业科学提供有力的决策,推动了谷子在农业中实现高产的发展。 

  1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增长机理概述 

  第一,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膜覆盖成功的抑制土壤中的水分进行直接性蒸发,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谷子在苗期直至拔节期内部水分约30%,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内部水分大约维持在20%左右。因此,谷子水分蒸发的控制成为干旱地区实现抽穗的难题。 

  第二,提高地温促进谷子生长。谷子在生长的前期具有明前的增温成效,谷苗在土壤的15 cm处比表面露地温度高出约20 ℃,在拔节期能提高约10 ℃。由于提升低温能令谷子早成苗10 d。由于覆膜增加了地表的温度,改善了土壤的水气和光热等条件,不仅促进谷子快速发芽,还能令根系趋于发达状态生长。根据相关测定得出,覆膜的谷子在苗期平均每株根部的根数增加了两三条,其根质量相应增加了13 g左右[1]。因此,作物根部的根系具有良好的发育,有利于培育出强壮的谷苗,为日后的生长提供了基础营养。 

  第三,利于大穗的形成。它在增温效应中有效补偿了高达300 ℃的积温,令晚熟谷子在种植区域地理位置增长400 m的海拔,并提前了收获期,在8~10 d。谷子的成熟期得到提前,很好地解决了谷子在秋季遭受早霜的难题。通过观察谷子的分化过程,应用地膜技术的谷子在生长中比普通谷子的种植能够提早分化大概两个阶段,但小穗和小花在分化时期延长了4 d左右,有利于谷子在成熟期形成较大谷穗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此外,经过科学部分的统计,穗长还增长了5~8 cm,穗质量增加了8~15 g。 

  2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增长效果分析 

  根据近期的示范及推广显示,谷子使用地膜技术能明显增加产量和抗旱的效果。该技术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在海拔为2 000 m左右的定西县展开了首次示范,它在伏秋干旱环境下生长70 d,产量还能达到为65 000 kg/hm2,与普通种植相比增产了45 000 kg/hm2左右。另外,在罕见的干旱年限里,多数干旱地区已经绝收,但采用该技术种植的谷子产量依旧达到了51 000 kg/hm2,该相同气候和种植条件下比普通种植增产16 000 kg/hm2,其中高产还可达65 000 kg/hm2,它成为干旱之年创建高产的典范。数据显示在1998年对该县示范的地膜谷子面积30 000 hm2,由于具有充沛的降雨量,因此谷子的产量在47 000 kg/hm2左右,较普通种植方式增加了11 000 kg/hm2左右,其增产率高达32%。随后在1999年四季连旱的状况下,应用该技术其产量还可达至4 5000 kg/hm2,依旧比普通种植模式在产量上增加了16 000 kg/hm2,其增产率达到了53%左右。当前,地膜谷子已经采用穴播、膜侧两种栽培技术实现种植,在技术的应用性上有利、有弊,因此要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 

  3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高产技术 

  3.1 穴播栽培技术 

  首先,选茬整地,最好选取豆类或小麦的夏茬,不要选取重茬或是秋茬的种植区,且保证在覆膜之前将土地铲平和疏松,以确保播种的整体质量;在播种尽量科学的施够底肥,而后在生长期进行二次施肥;在1 800 m海拔的种植区域以下最好选用“陇谷3号”的晚熟高产谷种,在1800~2200米左右海拔的种植区域应选用“陇谷4号、6号”的中早熟类谷种,因此针对不同地理位置要精选谷种;注意在覆膜时不能起垄,用80 cm宽度的薄膜去覆盖宽为60 cm的垄面,保持间距在20 cm左右;谷子的播种时期最好在4月20号左右适宜;用穴播机以点播形式种植谷子,密度在30万株/hm2左右,实现规范性的种植目标;在谷子田间要落实定苗等管理,对病情做出及时性防治。 

  在该技术中最关键的就是在田间的后期管理,若出苗前就遇见雨水需要破除它的板结。苗孔在发生错位生长时,必须引苗出膜否则影响谷苗的生长的质量,而后封严其孔口;针对间苗、定苗而言,间苗若是3~5叶期,定苗若是6~7叶期,在定苗之时要保证每穴留苗为1株,且定苗后要结合封苗的苗孔科学性培土,进而实现了保墒和抗倒伏等种植生长的目标。此外,喷和施叶面肥能够令谷子在抽穗至灌浆生长期中,每隔7 d就需喷施一次叶面肥,防止出现增粒质量的问题[2]。 

  3.2 膜侧栽培技术 

  该技术比“穴播”栽培技术有更好的保墒效果,但有较差的保温效果、较窄的种植适用范围。在缩减放苗的工序同时,有利于在田间进行二次施肥和除草的管理。该技术需要起垄和覆膜并进播种,实现了一次性种植的目标。要求一带是60 cm、垄膜30 cm、垄高10 cm、垄沟30 cm、行距为20 cm,其种植密度同上。由于谷子种植在相对湿度较大的土壤之中,故在播种之时经常可出现鸭嘴堵塞、下籽不均匀的现象,致使土壤严重烧苗,最终引发缺苗、断垄。因此,在田间实施管理时应注意对谷子种植查苗和补苗。针对苗穴出现错位的谷苗,务必要做好二次放苗的工作,采用膜侧栽培的技术。主要还是由于该技术在要求上土壤墒情缺少严格性,该技术的使用就不会出现下籽不均匀的现象及种植问题。同时,谷子的种子由于是种在由于种在膜两侧,故不能利用人工掏谷苗。 

  4 结语 

  由于农业种植正面临着来自技术的革新局势,必须在新时期选取最佳的栽培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总量。谷子在农业中具有较长的种植史,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其是农民得以生存的传统农作物。作为非地产的农作物而言,若在干旱地区就会减少自身的生产量,主要是难以维持内部水分不受蒸发。因此,需要运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新技术去保护谷苗内部水分,提升土壤的低温,有效改善了受干旱自然条件的不良影响。要想使谷子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就需农业种植单位和农户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在高水平的田间管理中提升谷子的质量及产量,进而培育出高产的谷子。同时,也间接提升了我国农业的部分经济,实现了高效的种植管理规划及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汉民.谷子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及高产技术[J].陕西农业科技,2010,7(7):39-40. 

  [2]杨天育,何继红,董孔军,等.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学通报,2010,1(26):86-9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