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2022-06-09

  摘 要:马铃薯晚疫病又名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该病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 

  一、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症状 

  马铃薯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均能受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一般叶及薯块发病较重,叶片症状最为明显。病株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病叶初生褪绿水渍状小病斑,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时候病斑迅速扩大,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变成黑褐色或黑色,边缘无明显界限。病健部交界处可见一圈白色霉轮,叶背面比较明显。病斑延及主脉或叶柄处,叶片即萎垂。病害大发生时,全田叶片一遍焦黑并大量脱落。干燥条件下,病斑干枯呈褐色,叶背面没有霉轮,症状很容易与早疫病混淆,将病叶进行人工保湿培养,如长出一圈白色霉轮,即可确诊是晚疫病。薯块受害后,病斑呈暗灰色,略下陷,触之病部发硬,或呈褐色干腐状。土壤潮湿时,病斑侵入内部,同时有许多杂菌侵入,常使整个薯块腐烂。 

  二、马铃薯晚疫病的形态特征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12-23(μ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又生穿透钉侵入到寄主体内。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 

  三、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藻状菌纲。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薯内越冬、越夏,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带菌种薯及遗留土中的病薯萌芽时,病菌即开始活动,逐步向植株地上茎叶发展,成为中心病株。其上产生孢子囊,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也可随雨水进入土壤,通过伤口,皮孔和芽眼侵入块茎,以菌丝体在块茎内越冬。在其开花前后,如遇天气温暖、早晚多雾、露,或二日以上的阴雨天,气温不低于9℃,相对湿度在75%以上,就会出现中心病株。如果天气继续阴湿,病害就会讯速扩展到全田。地势低湿,通风不良,或者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或者土壤脊薄,营养不良,品种成熟期迟,播种过晚,均会降低植株抗病力,有利于病害发生。 

  四、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 

  1.马铃薯晚疫病的初侵染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薯块中越冬或越夏,播种后侵染幼芽、幼茎,病株上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雨水传播,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形成芽管,从植株气孔或表皮侵入,反复进行再侵染,病菌落入土中则由薯块的伤口,芽眼及皮孔侵入,在贮藏期一般不会发生新的侵染。 

  2.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孢子囊可以随气流(风力)传播,带有病原菌的种署播种后,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在出土前腐烂,若病芽能出土,病菌则会在幼苗茎基部沿皮层向上发展,形成通向地上部的茎上条斑,病菌与病苗长期共存,温湿度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病苗成为中心发病植株,病菌借助土壤水分的扩散而被动的在土壤内移动,还可以在健壮的马铃薯上繁殖。 

  3.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以温度、湿度影响最大,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如遇连绵阴雨,气温较低,昼夜温度在10-25℃,相对湿度75%以上,病害容易流行;耕作与栽培措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垄地重、密度或株型比较大可以增加小气候湿度,利于许多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偏施氮肥能够促进马铃薯植株的徒长,而若土壤瘠薄,缺氮或黏土则会降低植株的长势,有利于各种病害侵染,增施钾肥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五、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1.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 

  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无害、贮藏查害、除害,在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留无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地势高、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增施钾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加强病害监测。选择低洼潮湿、植株生长旺盛、开花较早的感病品种定点调查,调查时,发现叶片有可疑的个别小斑点时,需要仔细检查下部叶片或邻近植株的下部叶片,并定株逐日观察,直找到有典型病斑的中心病株。 

  2.马铃薯晚疫病的农业防治 

  在生产上采用轮作种植方式,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马铃薯相邻种植;许多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因此,育苗土要选用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育苗,保证培育出无病健壮幼苗;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采用配方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的结果习性进行合理整枝、摘心、打杈,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植株主茎的生长;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结果习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马铃薯种植密度为2000株/亩,而单秆整枝则为2500-3500株/亩,早熟品种4000株/亩。合理密植可有效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空气湿度,从而防治各种病害的发生。 

  3.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进行初期控制。当发现中心病株时,每亩用68.77%银法利(氟脲锰锌)100g或52.5%抑快净(恶唑菌酮·霜脲氰)27g或85%克普定(波尔多液·霜脲氰)80-100g等配制成500-800倍液,每隔7-10天重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参考文献: 

  [1] 周平,王朝海,王朝贵,等.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0-211. 

  [2] 夏青,管少云.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5):102-103. 

  [3] 蔡汝翠,孙章和.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3(3):14-15. 

  [4] 李晓中,郑春.长岭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62,165. 

  [5] 熊咏,莫纯碧,龙玲,等.毕节市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马铃薯,2013(3):179-18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