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食用菌菌渣基础特性分析

2022-06-09

  摘要:分别采集了不同养殖基地的姬菇、白菇、黑菇、灰菇等食用菌的10种菌渣,对样品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有机碳、全磷、全钾、钙、镁、灰分,铬、铅、砷、汞、镉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菌渣的基础特性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与灰分之间,有机碳与粗纤维之间以及灰分与粗纤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6和0.97,相关极显著(P<0.01);除此之外汞与总磷及铅之间也分别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种指标间良好的相关性值得对有机碳、粗纤维、灰分、汞、磷等的转移途径、转移量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够降低菌渣中各组分的含量,实现更大的生物转化率,进而达到减少环境固体废物污染的目的。样本中残留的重金属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渣并不适宜用作饲料,铅、镉、汞等多种重金属均超过饲料卫生标准。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基础特性;相关系数;重金属

 

  所谓食用菌菌渣是指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收获产品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1]。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据2012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食用菌产量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2011年全国食用菌生产总量达到2.57×107t,按照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平均40%计算,2011年全国食用菌菌渣总产量为3.86×107t。处理这些菌渣的传统方法为丢弃或者燃烧,燃烧只能快速地取得其中10%左右的热能,是对生物量的不合理利用。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的营养成分,随意丢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目前对食用菌菌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菌渣与培养基成分对比关系、菌渣利用以及污染特征等方面。研究表明,各种培养基经降解后木质素可降解30%左右,粗纤维降低40%~70%,而粗蛋白质可提高25%~40%,菌渣氨基酸含量为0.05%~0.06%,菌类多糖及Fe、Ca、Zn、Mg等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由于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基原料不同,菌渣的化学组成也不同。目前菌渣再利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肥料[2]、饲料[3-8]、再栽培食用菌[9]以及生产燃气[10]等方面。但是,目前对菌渣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不利于菌渣的再利用,例如,未意识到重金属的潜在危害性,忽略了菌渣基础性质的研究。因此,通过研究菌渣中各种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重金属的污染,对于菌渣的再利用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菌渣样品采集

 

  通过对食用菌栽种地实地的考察,进行样品采集,最终获得10个菌渣样品,将菌渣上的泥土去掉,经自然风干后粉碎,装入密闭容器中备用。各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1.2测定方法

 

  粗蛋白质测定采用H2SO4-K2SO4-CuSO4消煮法;粗脂肪测定采用研磨浸提法;粗纤维测定采用酸-洗涤剂法;有机碳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全磷测定采用钒钼黄比色法;全钾测定采用硫酸-硝酸消煮,火焰光度法;钙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H测定采用电位法;灰分测定采用干灰化法。

 

  1.3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DPS软件对样本各项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相关矩阵的计算,分析其主要成分含量的同时得到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研究通过某些较容易测得的指标含量控制不易测得的指标含量的方法,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的可能来源,以便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对各种成分进行有效控制。

 

  2结果与分析

 

  2.1菌渣各指标的变化

 

  对菌渣中各种组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均值可以体现数据的集中趋势,标准差可以反映所测定数据波动的大小,而且与均值无直接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表2结果显示,各指标中灰分的含量最高,均值达到34.38%,而最大值为46.18%;其次为有机碳,含量的均值为26.70%,最大值为31.59%;粗纤维含量均值为14.02%,最大值为24.21%。三者的标准差分别为7.43%、3.52%和6.47%,明显高于其他指标,所以菌渣中这3种成分含量的波动较大。在各重金属指标中,含量均值较高的为铅和铬,分别为10.62mg/kg和4.17mg/kg,两者的标准差分别为2.81mg/kg和3.32mg/kg,表明两者的含量波动亦较大。菌渣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与不同栽培原料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栽培过程中菌类对各成分的转移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表2显示钙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3.00%~7.18%,变异系数为24.3%。虽然钙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但是离散程度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灰分与钙之间的回归分析(图1)可知,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相关显著(P<0.05)。但从图1可以看出灰分与钙的对应点都不同程度偏离了回归线,而且有一个点偏离非常明显,钙的这种分布特征以及与灰分之间的这种线性关系,从栽培原料和栽培过程来看,极有可能是栽培原料中引入了石灰的缘故,因为石灰是钙的主要来源,当然,有些栽培原料中还加入了过磷酸钙,虽然量不是很多,但是很有可能是造成钙与灰分之间相关性不是特别好的原因。

 

  粗蛋白质的含量在4.96%~8.16%之间变化,分布范围相对其他指标亦比较大,但其变异系数为12.5%,论文网站在各指标中最低,这说明粗蛋白质虽然含量绝对变化范围较大,但是数据的离散程度却相对较低。粗脂肪的分布范围为0.03%~0.59%,变异系数为59.3%,相对较高,说明粗脂肪的离散程度较高。这种情况与不同栽培原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及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粗蛋白质的转移量有直接的关系。

 

  表2还显示铬与铅两种成分含量分布的范围较大,而Hg的含量相对集中。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食用菌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的差异导致的。从分析结果来看,不同食用菌对Cr和Pb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所以在种植食用菌过程中应避免两种重金属的引入,避免食用菌本身在这两种重金属上超标以及菌渣中两者的含量过高。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