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2022-06-09

    摘要: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分析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枣树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施肥处理枣树对N、P、K的吸收总量都表现为N>K>P,同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P的吸收变化比较平缓。枣树植株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因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而产生了较大差异。

  关键词:施肥配比;红枣;植株;养分含量

  InfluenceonPlantNutrientContentofZizyphusJujubeunderDifferentTreatmentsofN,P,K

  CHAIZhong-ping1,WANGXue-mEi2,SUNXia1JIANGPing-an1

  (1.CollegeofPratacultur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XinjiangAgriculture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2,China;2.CollegeofGeographyScienceandTourism,XinjiangNorm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4,China)

  Abstract:Differenttreatmentsofwaterandfertilizerunderdripirrigationweredesigned,andcontentofN、P、KinplantofZizyphusJujubeunderdifferenttreatmentsofN,P,Kwere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totalabsorptioncontentofN、P、KinplantofZizyphusJujubewasN>K>P,theabsorptionofPwaslowandstablyingrowthperiodofZizyphusJujube.Thenutrientcontentofdifferentplantorganizerswasobviousvariationbecauseofdifferentfertilizationproportion.

  Keywords:fertilizationproportion;ZizyphusJujube;plant;nutrientcontent

  枣树原产于我国[1-2],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之一[3],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枣树栽培。但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使红枣生长期内不可避免地出现水分亏缺,水分不足必然影响土壤养分的运移和向植物的供应。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有限的灌溉条件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探讨水肥耦合效应,研究以肥促水,以水调肥的水肥管理措施,就成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研究在滴灌条件下,探索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为协调枣树和土壤水肥条件的关系,促进枣树充分利用土壤水肥资源,获得稳定的生产效应。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选在新疆兵团农一师九团二营十三连(40°34′00″N,81°17′15″E),海拔1012.62m,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塔里木河畔,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影响,属典型的大陆性极端干旱荒漠气候类型,平均年降水量42.4mm左右,年蒸发量2110.5mm,相对空气湿度50%,年均总辐射9733MJ·m-2,年均气温10.7℃,≥10℃活动积温约为4113.1℃,极端最低气温-28.4℃,无霜期约为197d。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5.85g·kg-1,碱解氮17.44mg·kg-1,速效磷11.48mg·kg-1,速效钾72.57mg·kg-1,全氮0.27g·kg-1,全磷0.61g·kg-1,全钾3.08g·kg-1。

  1.2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本研究选择红枣为研究对象,进行生育期滴灌和N、P2O5、K2O肥效试验。滴灌总量(350m3·667m-2)为固定值,而以滴灌施N量、滴灌施P2O5量、滴灌施K2O量为决策变量采用三因子五水平正交组合设计,m=3的场合下,共设15个小区,每小区9株树。氮肥选用尿素(N含量46%),磷肥选用磷酸一铵(P2O5含量64%),钾肥选用硫酸钾(K2O含量50%)。萌芽-开花期滴灌施入70%的氮肥、40%的磷肥、30%的钾肥,果实生长期滴灌施入30%的氮肥、60%的磷肥、70%的钾肥。全生育期共滴灌7次,每次灌水量相同,萌芽及新梢生长期滴灌4次(萌芽前、萌芽后、新梢生长、开花前),果实生长期滴灌3次(坐果、果实膨大、果实成熟期)。供试树种为5年树龄的灰枣(JuJuba),15个试验小区的立地条件相同,土壤水分、肥力等条件相近,均生长良好。

  1.3测定方法

  于果实膨大期采集枣叶、枣头、枣吊、二次枝样品,通过对植株样品杀青、烘干、粉碎后,分析其全量氮、磷、钾养分。样品经H2SO4-H2O2浸提,全氮用奈氏比色法测定、全磷用钒钼酸氨比色法测定、全钾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6]。

  1.4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EXCEL软件计算植株全量养分指标的平均值,并完成制图。

  2结果与分析

  2.1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枣叶中N、P、K含量的影响

  由图1分析可知,枣叶中氮浓度,在氮钾肥相对丰富而磷肥相对亏缺的第3组处理中最高,为34.29g·kg-1;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中最小,为27.75g·kg-1。枣叶中磷浓度,在氮肥相对亏缺而磷钾肥相对丰富的第5组处理最高,为3.87g·kg-1;在氮钾肥适度而磷肥极度亏缺的第12组处理中最小,为2.95g·kg-1。枣叶中钾浓度,在氮磷肥适度而钾肥极为丰富的第13组处理中最高,为26.18g·kg-1;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中最小,为19.99g·kg-1。对9~15组处理枣叶中氮、磷、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在磷钾肥适度的条件下,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氮、磷、钾浓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说明氮肥施入量过高会抑制枣叶对N、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钾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叶中氮、钾浓度先增大后减小,磷浓度逐渐增大,说明增加土壤磷肥能促进枣叶对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磷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叶中氮磷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钾浓度则逐渐增大,说明增加土壤钾肥能促进枣叶对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N、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2.2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枣头中N、P、K含量的影响

  由图2分析可知,枣头中氮浓度,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丰富的第1组处理中最高(37.52g·kg-1)。在氮磷肥相对亏缺而钾肥相对丰富的第7组处理中最小(26.71g·kg-1)。枣头中磷浓度,在氮磷肥相对丰富而钾肥相对亏缺的第2组处理中最高(3.22g·kg-1);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最小(2.68g·kg-1)。枣头中钾浓度,在磷钾肥适度而氮肥极为丰富的第9组处理中最高(25.68g·kg-1);氮钾肥相对亏缺而磷肥相对丰富的第6组处理最小(18.31g·kg-1)。对9~15组处理枣头中氮、磷、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在磷钾肥适度的条件下,随氮素施入量的增加氮、钾浓度逐渐增大,磷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增加土壤氮肥,能促进枣头对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氮肥施入量过高则抑制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钾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头中氮浓度逐渐减小,磷浓度逐渐增大,钾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增加土壤磷肥,能促进枣头对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抑制N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磷肥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磷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头中氮浓度逐渐增大,磷浓度逐渐减小,钾浓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增加土壤钾肥能促进枣头对N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抑制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钾肥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2.3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枣吊中N、P、K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枣吊中氮浓度,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丰富的第1组处理中最高(29.11g·kg-1);氮、钾适度而磷肥极度缺乏的第12组处理最小(18.27g·kg-1)。枣吊中磷浓度,在氮、钾适度而磷肥极为丰富的第11组处理中最高(2.98g·kg-1);氮、钾相对丰富而磷肥相对亏缺的第3组处理最小(1.94g·kg-1)。枣吊中钾浓度,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中最高(25.92g·kg-1)。氮、磷相对丰富而钾肥相对亏缺的第2组处理最小(19.65g·kg-1)。对9~15组处理枣吊中氮、磷、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在磷、钾肥适度的条件下,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吊中氮、钾浓度逐渐增大,磷浓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增施氮肥能促进枣吊对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会抑制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钾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吊中氮、钾浓度先增大后减小,磷浓度逐渐增大,说明增加土壤磷肥能促进枣吊对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磷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枣吊中氮浓度逐渐增大,磷浓度逐渐减小,钾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增加土壤钾肥能促进枣吊对N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2.4氮、磷、钾施肥配比对二次枝中N、P、K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二次枝中氮浓度,在氮、钾适度而磷肥极为丰富的处理11中最高(28.05g·kg-1);而氮、磷相对丰富而钾肥相对亏缺的第2组处理最小(22.65g·kg-1)。二次枝磷浓度,在氮、钾适度而磷肥极为丰富的第2组处理中最高(3.34g·kg-1);氮相对丰富而磷钾肥相对亏缺的第4组处理最小(2.53g·kg-1)。二次枝钾浓度,在氮、磷、钾肥都相对丰富的第1组处理中最高(29.22g·kg-1);氮、磷、钾肥都相对亏缺的第8组处理最小(20.31g·kg-1)。对9~15组处理二次枝中氮、磷、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在磷、钾肥适度的条件下,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二次枝中氮、磷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钾浓度逐渐增大,说明增施氮肥能促进二次枝对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会抑制N、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钾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磷肥施入量的增加,二次枝中氮、磷浓度逐渐增大,钾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增加土壤磷肥能促进二次枝对N、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磷肥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二次枝中氮、磷、钾浓度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说明钾肥施入量过高会抑制二次枝对N、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3讨论

  水肥是农业生产中投入的两大主要因素,也是可以调控的两大重要技术措施。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充分说明水分和养分对作物生长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本研究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分析红枣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N、P、K的含量,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枣树在年生长周期中就吸收总量而言,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的枣树对N、P、K元素的吸收量都表现为N>K>P,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对P的吸收变化比较平缓;(2)对于枣树地上部分植株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因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而产生了较大差异。

  在磷、钾肥适度的条件下,氮肥施入量过高会抑制枣叶对N、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施氮肥能促进枣头、枣吊对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施入量过高则抑制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施氮促进二次枝对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施入量过高则抑制N、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钾肥适度的条件下,增施磷肥能促进枣叶、枣吊对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施入量过高则抑制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施磷肥能促进枣头对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抑制N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磷肥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施磷肥能促进二次枝对N、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施入量过高则抑制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氮、磷肥适度条件下,增施钾肥能促进枣叶对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施入量过高则抑制N、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施钾肥能促进枣头对N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抑制P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在钾肥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加土壤钾肥能促进枣吊对N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时则抑制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同时钾肥施入量过高抑制二次枝对N、P、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参考文献:

  [1]曲泽洲,王永蕙.中国枣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2-6.

  [2]郭裕新.枣[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3-5.

  [3]解进宝,解秉旭.枣树丰产栽培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