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2022-06-09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随机我院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其中,20例接受单纯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30例接受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试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的巴氏评分(71.20±3.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巴氏评分(60.10±4.51),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高,患者自理能力提高。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中风,即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且超过80%的存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西医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疾病。偏瘫是一种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由机体血溢于脑、气血逆乱或者脑脉痹阻等因素引发,患者多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无法自行生活工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我院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其中,20例接受单纯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30例接受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试验组,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3.9±10.8)岁;试验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4.6±1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要求如下:①患者及患者技术知情后同意且配合完成随访者;②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被给予单独康复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被给予康复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的联合治疗,康复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的主要治疗内容如下。 

  1.2.1康复治疗 ①基础治疗:结合患者状况行对症治疗,对脑出血的患者以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对脑梗塞的患者以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②充分结合主动锻炼和被动训练:为保持关节功能、促进正常肌肉活动、纠正神经所致肌肉痉挛,应于每日上午和下午各行1次1h的康复训练;由康复医师指导患者完成平衡站立、迈步、缓慢行走,强化手部和眼部协调性[4-5];③按摩患侧肢体:对患者肌肉进行向心性按摩,后行关节按摩[6]。按摩可推拿颈椎和上下肢体,对脑出血患者待病情稳定后用轻力按摩颈椎,使头不能动摇,时间短,大约2~3min,在推拿肢体大约10min,1次/d。对脑血栓患者,可以照一张颈椎X光片,按照颈椎片推拿颈椎,在推拿上下肢以及关节,大约20min,1次/d。 

  1.2.2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取穴中,手足阳明经穴和人中为主穴,少阳、太阳经穴为辅穴;另取合谷、曲池、肩髃、阳陵泉、昆仑、环跳、解溪、足三里、风池等穴位。按经络辨证规律行经穴加减,上肢可取肩外俞、大椎、阳池、后溪等穴位置,下肢可取太溪、风市、悬钟、委中穴位置,口角歪斜者可加取颊车、加地仓等穴。交替针灸治疗中选取温针疗法,消毒穴位后,选取30号毫针,对穴位行直接刺入后依次行插、捻、转,注意保持小幅度动作,于合适位置后保持30min留针;注意对不同穴位行不同的刺激强度,如选用重雀啄法于人中穴,至患者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结合患者的中风性质行针,得气后,行30min留针,每隔10min进行1次行针,针刺患侧,1次/d,5次/w;1个月为1疗程,共计3个疗程。 

  1.3临床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独立活动、生活自理,偏瘫症状基本好转,疼痛消失者为显效;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可独立活动但不能生活自理,偏瘫症状有所好转,疼痛缓解者为有效;其余者为无效;②巴氏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进行一次巴氏评分,要求参照国际改良版巴氏指数评分系统;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0分代表无生活自理能力,100分代表可以自行完成日常活动。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l8.0软件,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选用χ2比较;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提示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结果 据统计,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0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巴氏评分 治疗后,试验组的巴氏评分(71.20±3.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巴氏评分(60.10±4.51),P<0.01,见表2。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大都为中、老年人,本病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神志不清,口角歪斜等主症。现代中医学研究提示,中风偏瘫的主因属风、火、痰三者为患,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本病的形成,主要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偶见忧思恼怒或以劳累等因,遂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阳类痰上潜,蒙蔽清窍,导致脏腑功能骤然失常,阴阳之气逆乱而发。治疗时应合理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本次研究即主要围绕着中医针灸和康复的联合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而展开。 

  针灸治疗法即对患者的头颈部、上肢和下肢主要穴道进行针刺的全身物理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在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中已用一定的应用范围,临床经验较为丰富。此外,针灸治疗具有醒脑开窍的效果,可帮助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对五脏六腑的精气调动,促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因此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预后结果。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高,患者自理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虹,周国平,刘小卫,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96-98. 

  [2]杨二红,郭政权.针灸、推拿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62例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2(1):61-61,62. 

  [3]韩彬.论中医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和中药的关系[J].中医杂志,2012,53(15):1273-1276. 

  [4]陈翠文.针灸配合减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99-199. 

  [5]乔咏雪,王伟志.透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握固25例[J].河南中医,2014,34(7):1281. 

  [6]穆迪嘉.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34-3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