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传统芳香疗法对中医体质影响探析

2022-06-09

  【摘要】通过整理中国传统医学对芳香药物和体质的相关认识,初步探讨中国传统芳香疗法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关键词】芳香疗法;芳香药物;中医体质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19-01
  现代“芳香疗法”是一种将芳香类动植物精油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医疗保健方法,1928年由法国人ReneMauriceGatteffosse首次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补充和替代医疗方式,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普遍成立了芳香协会组织,规范和推广芳香疗法和芳香师资格制度[1]。目前国内也有越来越多人接受芳香疗法改善其症状,但对于芳香疗法中使用的精油成分对于人体体质产生何种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缺少重视,更缺少相关研究,笔者想通过中国传统医学芳香药物使用特点,浅探中国传统芳香疗法对中医体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1.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芳香疗法
  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传统医学都没有明确概念的芳香疗法,只有使用芳香药物的现象。在古代的中西方,芳香类的动植物既被当做生活中用品,也被当做药物使用,反应了人类对芳香类动植物喜爱的共性。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芳香类动植物,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至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2]。古代中国芳香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美容、美体、美发、养生、居家、医疗等方面。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香药作为商品大量输入,香药不再局限为贵族所专有的奢侈品,由贵族遍及民间[3]。随着香药的普及,中医对香药的使用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芳香药的“香舫”,许多芳香疗法专集丛生,如洪刍的《香谱》、叶廷的《名香谱》、颜持约的《香史》等[4]。宋代医书中记载了大量的香药方剂,《太平圣惠方》以香药命名的方剂超过100首,如沉香散、沉香丸、乳香丸、木香散等。“香药三宝”(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也在宋代使用,《和剂局方》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制药手册,大量使用温燥芳香药物是其特色。
  2.中国传统医学的体质学说
  中国传统医学中不同的医学书籍和医者对于体质有不同的分类,形成了丰富的体质学说体系。《灵枢·通天第七十二》中就已经提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的体质分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中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将禀赋不同的各种体质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以五音的阴阳属性及左右上下等各分出五类,合为二十五种人,是《黄帝内经》中最系统而全面的体质分类法。《伤寒杂病论》中也记载了“强人”、“羸人”、“盛人”、“湿家”的不同体质。诸病源候论·漆疮候》中记载了对特定事物过敏的特禀体质。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反应了当时人群中阴虚体质较多的情况。《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小儿则上》“盖有形色之虚实,有声音之虚实,有脉息之虚实,如体质强盛与柔弱者有异也”认识到人体体质有差异。清代叶天士、华岫云时才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体质”一词,在《临证指南医案》[5]中,还明确提出了“阴虚体质”、“木火体质”、“阳虚体质”、“阳气不足体质”、“质体气弱”、“色白肌柔,气分不足”等体质现象,现代医家黄煌根据《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桂对临床各种不同体质现象的论述,归纳总结出叶桂医案中所论的木火质,湿热质,肝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脾虚质等6种体质类型[6]。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琦教授在总结古人体质学说的基础上,将人体分为九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是目前最常用的中医体质辨识分类方法。
  3.芳香疗法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浅探
  芳香药物又称香药,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很多芳香药物在四气中偏温性,比如木香、沉香、檀香、乳香、丁香、小茴香、生姜、砂仁、豆蔻,高良姜、肉桂、胡椒性热,当然也有些芳香类药物性平或凉,芳香类中药在五味中则较为普遍属辛味,总体而言芳香类中药具有辛温的特点,宋代的《局方》因大量使用芳香类药物,被后世医家认为过于温燥。西方传统受到四行体液学说的巨大影响,药物常被分为寒、热、干、湿四类,芳香药物常具有热与干的特性,比如胡椒、砂仁、肉豆蔻被认为有热和干的特性,肉桂、细辛、生姜具有热的特性。中西方传统医学都认识到芳香类药物有偏于温热、辛干的特点,宋代《局方》因使用较多香药,常被后世医家批评过于温燥。
  目前的芳香疗法主要以使用芳香药物提取的精油为主,可通过探讨芳香药物与体质的关系,探讨芳香疗法对于中医体质影响。中医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体现了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反治法的特点。因此偏于温热、辛干的芳香药物特点,比较适合与其性质相反的偏于寒、偏于湿的体质。芳香中药中有较多具有温通,化湿作用药物,对易于表现为寒性的阳虚体质,偏于湿的痰湿体质,芳香类药物比较适合。还有很多芳香中药具有行气的作用,比如木香、檀香、茴香、沉香等,适合使用气郁体质。芳香类中药常具有活血行气功效,也可适合淤血体质,番红花、乳香、没药等就有明显的活血作用。王琦教授的8种偏颇体质中,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瘀血体质是适合芳香药物,也应适合通过芳香疗法调理的。对于平和体质的人群,也可以通过芳香药物,或者芳香疗法保养身体。
  在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中,阴虚体质具有易热、少津的特点,药性偏于温、辛的芳香药物不太适合阴虚体质。对于湿热体质,芳香药物既有可能减轻其体质内的湿气,也可能加重其体质中热性的一面,也需慎重使用。对于行气作用较强的芳香药物,长时间使用则易耗气,不适合长期使用于气虚体质。对于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单纯使用芳香药物可能达不到很好的调节作用,甚至加重人体体质的偏颇特性。芳香疗法在调理上述体质时,可以加入其它具有滋阴、清热、补气的中药,或中医外治方法。对于特禀体质,因根据其对具体芳香药物是否有特殊特禀反应,判断可否使用。
  参考文献
  [1]梅家齐.我国芳香疗法标准制定与思考[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8,6,53-54.
  [2]杜建.芳香疗法源流与发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8(18):454.
  [3]赵淑敏.宋代香药考[J].中医研究,1999,12(6):7.
  [4]樊树英.传统芳香疗法应予以开发[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8):20.
  [5]黄英志.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叶天士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54,116,342,307
  [6]黄煌.叶天士体质辨证探讨[J].江苏中医药,1980,3:4~6,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