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林佩琴治疗喘证的学术思想初探

2022-06-09

  摘要: 通过对林佩琴《类证治裁》中喘证之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加以分析,发现林氏治疗喘证的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将健脾化湿与纳气归元有机结合,健脾化湿药与收涩补肾药同用,共奏陪土生金、收摄真元之功,同时强调时间医学在喘证辨证施治和服药中的运用。

  关键词: 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

  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09-03

  林佩琴,丹阳后松卜村人,生活在清·乾隆至道光(公元1771-1839年)间。《类证治裁》为其据就医病愈者所交还的处方,择要写成医案,并加论证,总结数十年学医心得和临床经验的著作,其中对于喘证治疗的学术思想,倾向于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注重将健脾化湿与纳气归元有机结合,同时强调时间医学在喘证辨证施治和服药中的运用。

  1 健脾化湿法在喘证中的运用

  林氏认为:“痰生于脾,湿胜则精微不运,从而凝结,或壅肺窍,或流经隧;饮聚于胃,寒留则水液不行,从而泛滥,或停心下,或渍肠间。”李东垣认为,脾胃是心、肝、肺、肾四脏的“升降浮沉”及其“四时”等运动的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邪,就会产生“元气下陷,阴火上乘”的病理状态。对于“元气下陷,阴火上乘”,治疗上东垣认为应当“升阳益气”,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不足与阴火上僭的矛盾,根源在于脾胃受损,枢纽亏虚,故以甘温健脾化湿和升阳益气治之,但是,林氏更侧重与将健脾化湿和纳气归元结合在一起治疗。

  如林氏治疗喘证之寒痰阻肺案,“族某 七旬以来,冒寒奔驰,咳呕喘急,脉弦滑,时嗳冷气。”(《类证治裁》·卷二·喘症论治)本案中“咳呕喘急”,即林氏认为的痰饮“在肺则咳,在胃则呕”。方用“淡干姜、五味、桑皮(炙)、茯苓、潞党参、甜杏仁、橘红、制半夏、款冬花、紫衣胡桃”,取半夏辛苦温燥之性,善能燥湿化痰,且又降逆和胃而止呕;橘红理气燥湿祛痰,燥湿以助半夏化痰之力,庞安时云:“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顺矣”,故治痰大法以顺气为先,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痰由湿生,湿自脾来,“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提示四脏“升降浮沉”的枢纽脾脏失常,故佐以茯苓、潞党参健脾渗湿,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淡干姜归脾、胃、心、肺经,以其燥湿消痰,温肺化饮,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五味子收敛肺气,与淡干姜、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桑皮性甘寒性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制半夏之温燥,甜杏仁、款冬花助其宣降肺气,润燥止咳,与半夏相伍,升中有降;《脾胃论》曰“肾水反来侮土,所胜者妄行也。作涎及清涕,唾多,溺多,而恶寒者是也”,所以症见“时嗳冷气”,且“老人元海根微”,紫衣胡桃味甘热而润,入肺、肝、肾三经。温肺补肾,而通命门,使下焦得温而寒去,则膀胱之气复常,约束有权,并助五味纳气平喘,收摄真元。[HJ3.4mm]

  2 纳气归元法在喘证中的运用

  《类证治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肺主肃降,肺气肃降顺利,能顺利地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完成吐故纳新;通过肺气的下降,肺所敷布的津液、水谷精微也运行有序,最终精微归肾之所藏元气,余浊归膀胱、大肠,完成清浊之运;肺失肃降,水谷精微到达不了肾脏,则肾不纳气。

  如林氏治疗喘证之肾虚不纳案,“某肾不纳气则喘息上奔,脾不输精则痰气凝滞。”(《类证治裁》·卷二·喘症论治)脾胃升降失和,元气不充不畅,谷气下流,郁滞化火,使下焦阴火上僭而致发热,即“虚中夹温”。肾水在下,需要相火的蒸腾、推动和脾气之升清,才能上济于心,使心中君火不至于燥烈于上,现在下焦阴火上僭,脾胃受损,则清阳下陷,阳气不升,无力推动肾水上济于心,故心火独盛。相火郁于下焦,加之下陷之清阳,下焦火势太过而成阴火,消耗元气,肾水和心火失去平衡,不能相济,就会产生“忽神烦不寐,语谵舌灰”的症候。“急用纳气归原,冀根蒂渐固”后,此处“元气下陷,阴火上乘”,根源在于脾胃受损,枢纽亏虚,林氏将纳气归元和健脾化湿结合在一起治疗。清·何梦瑶《医碥·杂症·气》云:“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肺司呼吸,气之出人,于是乎主之。”可见肺失肃降会影响到呼吸运动的节律,导致“喘息上奔”,“呼吸颇促”和“喘息乃粗,脉见虚促”等喘证症候。急用纳气归原,方用高丽参大补元气,茯神宁心安神,远志安神定志,且通肾水上达于心,如此心肾相交。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五味子酸收,配伍莲子固肾生津,不使津液下流,收纳下焦散越之气;牡蛎微寒而质重,能益阴潜阳,镇惊安神,助莲子、五味子纳气平喘,收摄真元;牛膝炭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导热下泄,并制莲子、五味子酸收之性。

  3 时间医学在喘证中的运用

  《灵枢》有“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在此基础上,林氏认为:“气血所周,子时注胆,丑时注肝,寅时注膀胱、卯时注大肠、辰时注胃、巳时注脾、午时注心、未时注小肠、申时注膀胱、酉时注肾、戌时注心包、亥时注三焦,其更迭有如此者。”

  如林氏治疗喘证之痰热郁肺案,“赵 衰年喘嗽痰红,舌焦咽燥,背寒,耳鸣颊赤,脉左弦疾,右浮洪而尺搏指。”(《类证治裁》·卷二·喘症论治)“午时注心”即中午11至13时到达心脏,对应“日中为夏”和“去杏仁、牡蛎、阿胶,加生地、竹茹、丹皮、元参、羚羊角午服”。“酉时注肾”即晚上17至19时到达肾脏,对应“夜半为冬”和“用熟地、五味、茯神、秋石、龟板、牛膝、青铅晚服,以镇纳下焦散越之气,脉症渐平。”午服“去杏仁、牡蛎、阿胶,加生地、竹茹、丹皮、元参、羚羊角”,《脾胃论》曰“心火旺则肺金受邪,金虚则以酸补之,次以甘温及甘寒之剂,于脾胃中泻心火之亢盛,是治其本也。所胜妄行者,言心火旺能令母实,母者,肝木也,肝木旺则挟火势,无所畏惧而妄行也,故脾胃先受之。”可见清上中浮游之火,即清心肝之火,与“午服”对应“午时注心”。《脾胃论》中“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亦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心经,最擅长清肝热、熄肝风、止痉定搐;丹皮辛苦而凉,归心、肝、肾经,泻阴中之伏火,清热凉血,消瘀散结,竹茹助丹皮清热化痰;元参即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张元素曰“治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晚服“熟地、五味、茯神、秋石、龟板、牛膝、青铅”,镇纳下焦散越之气,对应“酉时注肾”。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林氏治疗治疗喘证的学术思想是以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为借鉴的,尤其是其中的阴火学说,但不同于东垣的健脾化湿和升阳益气以治之,而是辨证论治,将健脾化湿与纳气归元有机结合,肺脾、肺肾同用,运用到喘证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中,将健脾化湿药与收涩补肾药同用,共奏陪土生金、收摄真元之功,同时在内经的指导下,发展了时间医学,并将其运用到喘证辨证施治和服药中。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