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我和我们班的学生团队“自治”制度

2022-06-08

当成长成为目标,引导小组合作的创意就不会枯竭。

基于班级成长、学生成长的总目标,跳出管控的惯性思维,让个体、小组、班级一起成长。

关于成长,有很多个话题可以聊;关于班级发展,有很多种路径可以走。时下,学生小组或小队管理模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班级教育体系中。但是,这些崭新的概念很多时候并没有展现出它们本该绽放的激情与活力,反之,还有些“水土不服”。作为班主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呢?

一、基于班级管理的总目标,基于个体发展的总需求——不在竞争的迷局中困惑

在我们的班级,我将学生小组或是学生小队称之为学生自治团队。当然,这个“自治”并不是学生各自组建“小团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陶行知先生说: “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依这个定义说来,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所谓生活即教育,但生活需要体验,需要经历。基于上述思想,我们班借助学生“自治”团队,将班级转变为一个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体验场”,进而实现了班级从自主管理向自主发展的跨越。

我倡导朴素的自然主义教育价值观。我认为:班级发展需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自然成长速率;班级构建需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意愿。因此,作为实现这一教育梦想的载体,我们班的学生“自治”团队并不是为了在班级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宏愿,我们的口号是: “善建者,先行。”

发动那些对于班级建设有独特思考的学生组建“自治”团队。同时,我们也高度尊重那些在当前状态下不希望参与班级建设同学的权利。“自治”团队虽然负责行使“班权力”,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尊重团队以外同学的意见。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最佳的管理是将公司转变成员工实现梦想的平台。而就班级管理而言,让想做事的孩子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寻找自己在班级管理体系中的位置;让不想参与班级管理的孩子亦能专注于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自治”权限的问题上,我们班实行全面赋权。各个“自治”团队不但具备班级管理各个模块的规则制定权,还同时拥有执行权和评价权。最具特色的是我们以“执委”取代了传统班级管理中的“长”。在团队内部,大家平等相待。权力分配不再以职位高低划分,而是以每一位执委提出的班级提案的价值来衡量。在实施“自治”的过程中,任何一位执委的提案,都需要经过团队内部的讨论、表决。最终,由被选为最佳提案的提交者行使该项提案所涉及的组织、执行、评价等权力。这样一来,所有“自治”团队成员都能获得均等的发展空间。

二、可以自由兼并,重组,甚至解散的组团形式——让每一个小组都充满活力

在“自治”团队人员的管理方面,我们倡导自由流动, “市场经济”。如果某一团队成员,觉得自己在该团队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可以向自己心仪的团队提出申请加入该团队。在另一个层面,如果某一个团队发现自己在班级发展中已经失去了独特性,也可以在经过团队成员集体商议后,解散该团队。当然,他们也可以再组建新的团队,行使新的“班权利”继续为班级服务。同时,我们还倡导团队之间的相互兼并。在部分团队“重合”的情况下,经过团队之间的民主协商,由执行力更强的团队兼并执行力相对较弱团队的某一项权利。不过,也有团队“权利”被整体兼并,导致该团队解散的情况发生。

成长需要经历,需要挫折,需要等待。有人说: “鸡蛋从外打破叫食物,从内打破叫成长。”而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激扬生命。不过,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班级发展亦然。当一个人不断重复着某一项工作时,职业的懈怠就会逐渐袭来。我们班的学生团队也是如此。

高二的时候,不少孩子都跟我说: “老师,老是做一件事太无聊了。我想换个团队试试,行吗?”

“我们的班级走的是市场经济路线,完全尊重大家的意愿。”

面对学生的懈怠,我不会埋怨,而是引导大家去实现自己看似幼稚的想法。在我看来,往往这些看似幼稚的思维萌芽恰好是学生阶段性成长的标志。

于是,在班级秘书处的号召下,所有班级学生“自治”团队实现了兼并重组。

这样的运行方式,学生关注的是小组的魅力,自己的成长,是用欣赏发现去观察各个小组,所谓的拆台自不用担忧。

三、分和有序的组织——促进个体、小组的发展与班级发展的共进

也许有人会问: “这样不是乱了?”

我很负责任地说: “如果这样就算了,肯定会乱。”

在此,我要说明的是:作为学生成长“实践场”的班级,其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大胆实践。我们一切的班级构建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关于成长的各种想象,并把它们变成现实。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在团队“自治”体系构建上做足了文章。

为此,在班级层面,我们成立了“学代会”,并将其作为班级团队“自治”体系中的最高权力部门。它负责班级各项权力的赋予及评价监督。它的组建,由全体学生参与。将班级分为9个选区,经过分区投票,选出9名民意代表组成。为什么是9个选区?其一是便于民主表决,其二是便于“学代会”委员向“选民”征求意见。班级各个团队若想行使班级某项权力,必须向学代会提出书面申请。其中,不但团队内部制度要健全,权力执行过程中的各项评价标准也要明确。学代会在接到申请之后,将各个申请进行标号。再由各个“代表”面向各自的“选民”征求意见。待整合意见后,进行汇总。最后,代表“选区”在“学代会”会议上行使投票权。班级各个“自治”团队能否获得各自申请的“班权力”?全看投票结果。这样一来,既锻炼了申请的学生在团队组建初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让其他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洞察班级发展的方向,行使自己作为“班级公民”的权力。同时, “学代会”还行使对各个“自治”团队的监督权。所有团队需要定期接受“学代会”的“班务”问询,并汇报各自工作的进展。对于表现不佳的团队, “学代会”可以面向全班提出“弹劾”。这里要强调的是:“学代会”的出现,正是同学们基于班级组建初期的“乱局”而自发酝酿和组建的。这样一来,就实现了“班权力”既在“阳光下”,又在“笼子里”。在“学代会”成立以后,各个“自治”团队成员无不开始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各个团队内部,大家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团队执行力更强,团队运转更为透明。

不过,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他们的意愿总是散发着这个年龄段独有的复杂和简单。在班级组建初期,“学代会”的出现将班级由“大乱”引向“大治”。

学生们热情高涨。“善建者”们都忙于创建自己的个性发展平台。班级“博客”委员会、自律委员会、“学情发展”规划委员会、小记者站、经济科、活动委员会等等“自治”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时间,班级管理“风调雨顺”。但是,伴随着班级的发展,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既然要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那么我们就必然要面对这种意愿的多变性。在班级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开始不“安分”起来。他们既希望在原有团队锻炼自己,又希望到其他团队一显身手。诚然,这种成长的欲望着实令人钦佩,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有的学生身兼多职,在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他们却要面对各个团队的内部会议,以及不断应对来自“学代会”的各项问询。如此一来,原有的激情在不断的会议、不断的问询中消磨殆尽。于是,班级出现了“会议疲劳症”“反馈疲劳症”等“自治”综合症。

有一个学生曾经很沮丧地问我:“老师,难道成长就是这样的吗?”

我非常平和地回答他: “成长,绝对不只是这样。但这个过程我们是必然要经历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停滞不前。我们只有坦然面对困难,拥抱困难,才能真正体会到困难之于我们成长之间的真正含义。”

也许,很多实施小组管理的班级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不同的是,我不会在这个时候对班级发展实施干预,而是选择等待,等待学生们在充分品尝困难之后的成长。有人说: “你这是理想主义,太不实际。”不过,教育何尝不是一种朴素的理想主义呢?在我们班实施学生团队“自治”的过程中,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冲突中,最终都是以理想主义的胜利而告终的。因为,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长的欲望和诉求。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放下自己急功近利的想法,静待花开,孩子们就会以他们的方式给予我们回应。我们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着千差万别的成长诉求。我们更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目标,即便这些目标可能会显得固执或是幼稚,但是他们的初衷都是很善良的。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善意,并在尊重孩子个体成长意愿的基础上成全他们。

“老师,会议太多了,我们想整合。”

“你们想做的事情,正是我所希望的。我支持你们!”

在接下来的班级发展过程中,我们班级的“自治”团队中又迎来了一位新的成员“秘书处”。它负责统筹规划各个团队的会议时间,整合各个团队的工作安排表,制定班务工作行事历。这样一来,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身兼多职的同学的成长诉求,并且让我们的“自治”体系更为合理。

我坚信每一个同学在班级成长“实践场”中,都能练就驾驭自己人生的能力。而事实也证明,不断地实践,非但没有让大家变得疲惫,而是让他们变得更为成熟。在团队“自治”制度影响下的他们,在不断创建全新“体验”平台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平台、班级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二下学期,不少孩子向我反映:“其实,我们班目前并不需要那么多团队了。大家现在学业压力比高一大了很多,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而且,我们已经具备自己管好自己的能力了。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来一个‘精兵简政’?”

“我们的班级走的是市场经济路线,完全尊重大家的意愿。”我的回答,一如既往。除了支持,还是支持。于是,由“学代会”牵头,面向全班开始征求班级构建的提议。很快,大家的提案被汇总了起来。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是希望班级“精兵简政”,在保留“学代会”“秘书处”两个核心部门外,班级常设一个班委会。由全班公选出一位班长,再由班长提名各个班委。但是,班级所有权力还是由学代会赋予,班委会只是作为原有“自治”团队的集合,与曾经任何一个团队的运转方式一致。只是,秘书处多了一项职能:协助班委会做好班级各项评比的数据汇总工作。这样一来.我们班的班长和班委们并没有太多自主权。以至于到这批孩子毕业后,几位做过班长的学生都跟我开玩笑说: “老师,我们可能是有史以来权力最小的班长,却也是‘最阳光’的班长。”但是,即便是在大家认为学业压力最大的高三,学代会委员的竞选、秘书处委员的竞选、班长的竞选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我从不怀疑学生的能动性,因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可以说,我们的班级发展是伴随着学生对于自己与班级之间关系理解程度的不断深化而变化的。因为,我们的班级从来都不是一个“模式型”的班级,而是一个“发展型”的班级。在这个过程中,班级自主管理已经不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自主发展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尊重每一个生命,绽放每一个生命。

四、最大合伙人的支持——引导有序的竞争,促进合作的发展

此时,可能您又会问:这样的班级,班主任不会只是在关键时期说几句话就能构建起来的吧。你对自己在班级发展中的定位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任何班级的发展都离不开班主任,我们班也一样。在班级学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一个班级不能没有班主任,团队发展更需要班主任的引领。但班主任又不能替代学生的成长,他只是一个“合伙人”。

“合伙”这个概念,嫁接于风险投资领域。合伙人就是合作伙伴。既然是合作伙伴,我们就必须思考:

我们能给予对方哪些东西,我们自己能从中获得哪些东西?

而班级合伙人呢?就需要思考:

我们能够赋予学生哪些“权力”?

我们必须保留哪些“权力”?

我们需要在班级“自治”团队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之间,在“团队”与学校以外的广大社会之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帮助和引领学生开辟更为多样的成长“体验场”,进而推动他们的成长?

把这些问题汇总之后就是——如何做好这个班级合伙人?我认为做好班级合伙人,只需做好一点:出现在关键处。

作为班级合伙人,我们需要在学生需要我们的时候站出来。但这个前提是学生主动需要,而不是我们认为学生需要。

在以学生“自治”为载体的班级自主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班主任既要适时地“起高调”,在班级“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起到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引领班级朝着开放型、发展型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更需要恪守一个一线教育者的“本分”,保留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首席”的核心地位,通过多元且人性化的方式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记得在2012年夏天,我收到了由班级“秘书处”转交的由“学代会”集体表决通过的班务提案:

班务提案007

提案部门:公共关系委员会

提案背景:在班级各个委员会兼并重组后,鉴于班级部分同学出现的“小情绪”,公共关系委员会已经与其中部分同学进行了沟通,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在新的班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特此申请学代会批准,由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指导。名单如下(化名):

李 涛

刘 驰

方硕

韩琦

沈 亚

……

接到这个提案后,我找到了公共关系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向他们了解这些同学的基本情况,并在他们的建议下开辟了“班主任茶室”制度。

为什么是茶室?喝茶,可以让人放松。广东人有喝茶的习惯,广东的孩子自小受“茶文化”的熏陶。大家在喝茶的时候都会放下紧绷的神经。于是,一次小小的品茶活动开始了。

“来,茶给你们泡好了。快来尝尝,新茶——铁观音。”

于是,在场的几名学生开始自己动手,熟练地操持起茶具。

“要不然,你们边喝茶边研究一下,给我这个老班制定一个什么工作标准吧。你们看我一天闲着也是没什么事情干,班级又被大家治理得那么好。大家研究研究,给我找点事情干。另外,有个标准,我好按章办事对不对?”我品着茶,慢条斯理地说着蓄谋已久的话。

“嗯,给你定标准,这个比较难。关键是每天都抓不着你呀!”

一个孩子,一边品着茶,一边随口应和着。与此同时,其他小伙伴儿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有个制度约束我,以后就不敢了。我是担心自己再这么下去会闲出病来。”

“老班,大彻大悟呀!再不减肥,真的对身体不好。我老爸老早就三脂高了。”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们想想,从有利于班级发展的角度出发,给我找点事情做。然后,制定一个标准。让我动起来,好不好?”

“嗯,这个好……”

几杯茶,几句话。一个全新的成长“实践场”被开辟了出来。接下来,由在场的几个学生组成的《班主任工作职责》起草筹备小组诞生了。他们在广泛征求全体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家长的意见,制定了我们班独有的《班主任工作职责详解》,并提交“学代会”审议。

班务提案021

提案部门:《班主任工作职责》起草小组

提案背景:在班级全面自主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显得无比轻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没有被发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班主任予以指导。

《班主任工作职责详解》(局部展示)

第二部分·给予班级委员会具体指导的职责:

1.在班级委员会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由各委员会向班级秘书处申请,在秘书处与班主任本人协调后,统一安排“班主任茶室”会客时间。如无特殊情况, “班主任茶室”需要保持每周一次,且面向全班的“开放日”活动,时间为每周日班主任晚修期间。需要与班主任交流的同学,需事先向秘书处提交《谈话申请》并注明谈话主题,便于班主任“备课”。

2.在班级某委员会出现人员流动的时候,班主任需主动问询人员流动的缘由。若发现问题,需积极配合班级公共关系委员会开展工作。

3.由秘书处牵头,定期向班级各个委员会征集发展困难与疑惑,并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给予相应指导。

一张“班务提案”单,一次看似简单的对话。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团队”,一项既有利于学生成长又有利于班级发展的全新制度。在这项制度孕育的过程中,几名学生对于班级发展的热情被再一次点燃。大家在我引导他们建立的成长“体验场”中积累了足够能量之后,便开始尝试突破与创新。不久,李涛成了我们班级Q群的总管理员;刘驰成了班级“家委员”与“学代会”之间的沟通专员;韩琦成了班级“在线学习专员”……同时,他们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与其志同道合的团队伙伴。正所谓:生不动,我不动;我若动,必联动。

而这一切仅仅是我作为班级“合伙人”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合伙人”,面对学生个体的成长诉求,我采取开辟多元成长“体验场”的方式:或是将自己抛给他们“处理”;或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整合“资源”, “私人定制”。面对学生团队的成长诉求,我采取针对性的课程引领:或是以与学生“齐谈共读”的形式,开辟集体读书分享课程;或是利用班会课平台开辟针对性的学生“领导力”课程。面对班级发展必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尝试以开放班级的方式:或是引导学生“自治”团队在某项大型活动中主动与某些商业品牌联系,为其做校园代言赚取一定代言费;或是鼓励大家以班级“超市”“有偿图书馆”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财商”……

教育是人,班级是人。班级发展依靠人,班级教育引领人。我常说:教育要经受历史的检验。作为班级合伙人,我和我们班的学生团队“自治”制度存在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追求高效管理。因为这个目标早已成为我们班级大发展的附属品。作为班级“合伙人”,我更希望借助班级学生团队“自治”制度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的自由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财商”、创新能力……因为,这些才是一个优质班级应该追求的核心目标。

(广东中山市华侨中学 张岩)

版块策划:王 皓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