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体育课程改革视域下中国学校体育角色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2022-06-08

汪 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5)

摘 要:追溯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承载着国家的殷殷厚望,不容乐观的是学校体育发展到今天,依然有许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本文探析了这些遗留问题的根源,寻找导致学校体育缺陷的原因,重新定位学校体育的角色.学校体育因为社会关系而存在,它肩负一定的使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角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校体育;内容界定;遗留问题;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79-03

1 引言

学校体育往往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就会备受瞩目,似乎只有这时候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才被寄予厚望,从而担负着强国兴邦的重大使命.体育与强国强民,增强体质似乎从没有错过位,然而,学校体育被定位在强国也好,被委任于健身也好,学校体育确实面临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1]据相关部门对我国国民体质的调查测试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其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这不能不引发我们思考,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什么、它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面对这些问题的质疑,学校体育似乎应该自惭形秽、深谙其疚,再者,体育能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在测试结果中也是收效甚微.这又是体育之责、之怠?如何厘清这些问题,虽然有人做了深入研究,但是进展不大,从角色角度去重新审视体育,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 学校体育和角色定位的阐释

学校体育从范围界定而言就是学校范围内的体育,它是教育和体育的下行分支在纵深交叉时的一种产物.学校体育的阐释应该是组成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把增强体质定位于教学目标的教育过程.然而这样的界定面对今天问题的质责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在传统观念里,体育无非就是学校组织的普通体育教育活动.可想而知,过于传统的厘定也不能给予学校体育一个完美的定义.因此,从组织行为和角色扮演方面去研究体育、理解体育,定位它的角色,确立符合现实的学校体育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角色定位是指存在于社会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显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生产关系上,是社会文化经过若干年的历史沉淀的结果,是公众认可的、由社会状况决定的行为模式.审视和定位学校体育角色就是把学校体育作为一个存在的社会个体,它是一种社会结构,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3 学校体育的历史角色分析

在漫长的学校体育发展史中,学校体育的角色具有民族性和国民性的特点.事实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学校体育思想.不同的学校体育思想产生的动因是因为其本国、本地区的客观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学校体育思想历史角色的国家性特点.不同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在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生产劳动、宗教思想、民族传统的长期作用下积淀而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民族性[2].然而历史的发展促动了文化交融,学校体育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并不是淡化了民族性和国家性,而是使之更加清晰化了.尽管国外的一些体育思想已经辐射到我国体育思想中,但是,这都是在符合国情、满足国民口味要求的前提下完成的.

4 我国学校体育遗留的角色问题和引发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00年开始联合调查我国青少年体制健康情况,结果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学生的体重、身高这些发育指标在升高,力量、速度这些素质指标也在升高,而肺活量、柔韧性、耐力这些身体素质指标却在急速下降,近视率显著上升,肥胖率也居高不下.继而,在2002年的调查中也有同样的结果,再次证明学生的爆发力、力量、速度、肺活量等指标都是呈直线下降趋势.这些事实让人们带着无奈和期望关注着体育,这些责任都应该归罪于学校体育吗?近年来,学校体育已经下大力度改进方法、增强学生体质,然而,期望值和测试值常常是成反比例关系而存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角色理论学分析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主观操作和学习的客观存在是导致问题的症结所在.人们泛化了角色期望,主观的臆断使角色认知出现了误差,学校体育在角色实践中难免会出现期望落差.故而角色庞杂、角色距离导致学校体育角色错位,失去了本位角色.我国学校体育角色错位主要体现在价值和本位两个方面.

4.1 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冲突

事物的根基和根源就是所谓的“本”,学校体育本位就是指它的真正落脚点.学校体育是兼顾体育和教育的结合体,它根植于体育却在教育中寄养,所以,体育和教育的本位直接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本位.然而无论是哪个主题都必须和社会、人这两个要素相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育的主客体、教育的内容、目标都离不开社会和人,前者研究争论焦点就是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社会本位就是使社会需要得到满足,而人不是拥有主权的个体,他要服从社会发展.而在社会本位下的教育是把延续、稳定人的生活,也就是培养公民作为自己的目的.显然,人的价值不及社会价值尊贵,个人价值是靠他对社会的贡献来定论的.人本位就是指人生应该得到健全的体能,在人本位视角下的教育应该完善人的本能、发展人的理想.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不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而是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理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的人.可见,社会价值不及个人价值地位凸显,此时评价教育的标准就应该是考核它是否发展了人.相对而言,西方国家较关注的是人本位下的人性自由.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一种手段,而体育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它肯定了人的存在、追求人的发展,所以综合二者,就是学校体育的“以人为本”服务宗旨.[3]学校体育的本质根本不是服务于社会,事实上,现代教育在服务于人的同时并没有摒弃社会本位,所以树立人本位、强化社会本位,可以化解二者的冲突,既满足了人也满足了社会,这是先后实现和利益权衡问题.4.2 授之以“渔”和“鱼”的性质分析

学校体育既有体育和教育功效,又有体育和教育的性能.可见体育和教育的兼顾的、共识的部分才是学校体育固有的特性.人是体育和教育二者共同的对象,然而却各自有所侧重,人的物质性是体育的重点,人的精神性是教育的重点.学生身体的生理性变化就是所谓学校体育的物质性,而学生的心理性变化就是所谓的学校体育的精神性.学校体育在实施教育时其工具的功效就是生理性变化,属于具体化实践;学校体育在实施教育时教育方法的功效就是心理性变化,归属于认识性实践.[4]

培养人才的手段就是教育,无可非议,教育可以成为手段,然而培养人才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手段把知识也当作一种工具,用知识工具去改变世界.这样可以推理出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锻炼意识,应归属于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而所谓的“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则应归属于实践论,而且这种实践论不具备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是个短期的既定目标,因为体质会随着身体衰老、环境变化、时间推移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断定增强体质是实效性目标,然而这种实效却未见实效,类似缘木求鱼.

学校体育把“健康第一”当作一种理念,把学生的健康当作重点,这种极端认知反而使健康的本意受到影响,不止如此,教师的工作实践也会受到影响[5].此外,体质和健康都属于动态的概念,不可能因为学校体育活动达到终生性目的.所以,学校体育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掌握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从而受用一生.并不应该把“健康第一”、“增强体质”作为全部内容.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体验快乐,使其身心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会用体育手段锻炼身体,为长久健康打下基础.这就涉及到“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的问题,综合各种情况可以定论,学校教育更倾向于“授之以鱼”.而增强体质意识的培养和方法的学习是为了体育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我国学校体育仍然徘徊在具体化实践和工具性实效层面上,还没有深化到认识性实践和方法功效性的领域里.也就是所谓的学校体育意识更多的已经成为体育习惯.真正意义的学校体育应该把培养学生身心发展定位成核心思想,发挥原有的认识性实践和方法功效,这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生活的手段和工具.

5 定位学校体育角色的措施分析

只有明确角色定位,学校体育才会有工作方向和发展方向,才可能避免不属于自己角色范畴内的行为发生.在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行为体系内引导学校体育向前发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属于自我的校园文化、组织行为、发展模式.而且,学校体育应自觉担当这一系列活动的主要角色.学校体育的总体工作需要总的指导,也就是总的角色定位,其他任何内容都是为总角色做铺垫的.学校体育在纵向安排中包括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所以学校体育的定位还要考虑到学段角色,这是纵向发展的观点,从横向发展来看,学校体育包括竞赛、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等内容,所以不同的结构会定位出不同的角色,学段定位、结构定位、总定位,这些定位把学校体育角色冲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维度上解决了.总角色就是总定位,结构定位和学段定位就是辅助角色.

事物本来的属性就是所谓的素质,这个词由来已久,大多情况下,素质都是特别指代人自身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素质不可能单指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某一方面,应该是综合起来的表现称其为素质,人的整体素质会因为其中一个方面而造成缺失.素质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缺一不可,但是这几项内容不是以并列关系存在的,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其中,由于后天习得和先天遗传综合而成的人的生理机能和形态结构就是生理素质.生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物质载体和基本层次,生理素质包含了人身体的最大可能性,也就是所谓的自然限度;心理素质包括低级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低级来自先天遗传,高级来自后天习得,心里素质就是指这种低级、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6].心理自我调节系统是心理机能的协调,由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意识构成.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居于中层,它具有一定的动力倾向性,能够使整个人的素质得到提高.社会文化素质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遗传表现在个人身上的特有的积淀和内化.社会文化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高层的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作用就是具有价值导向,可以引导人获取更多的社会文化.

体育素质的特点体现在:体育素质的基础就是先天遗传,体育素质的主要来源是后天习得,体育素质把生理素质当作基础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是体育素质的核心;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是内化后的体育素质,也就是体育心理个性和体育能力的综合.

结束语

学校体育的角色定位是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因此要综合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模式梳理其内涵,审视其历史角色,并根据社会期望和体育特性重新定位它的新角色.学校体育将根据角色认知、实践、期望对自身的行为模式和存在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新角色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只有把学校体育重新定位,将提高国民素质当作首要任务,才能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泽萍.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2(04):67-69.

〔2〕(美)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PatriciaAltenberndJohnson)著,何卫平译.伽达默尔[M].北京:中华书局,2003.43-46.

〔3〕邵伟德,李启迪,胡建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目标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87-89.

〔4〕王亮华.学校体育教育人文环境的优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141-143.

〔5〕范国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124-126.

〔6〕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86-89.

〔7〕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6):61-67.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