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德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2022-06-08

马 丽

(河南省医药学校,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道德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需要。青年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如何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德育不容忽视。运用文献资料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学校德育的问题,从新课改的总目标出发,研究德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实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德育;体育教学;实施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规划项目(SKL-2013-2755)。

作者简介:马丽(1980—),女,河南开封人,河南省医药学校。

0 前言

21世纪的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的一项中心任务。而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则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根基和内核。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也是新世纪中国学校德育的主旋律。进一步理解,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1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施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合理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当前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而在实施德育之前,我们应该从宏观方面有目的地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应当把培养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当作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合格的公民首先应该是个诚实正直的人,然后才谈得上是什么家,才能成为有益于别人的什么家。”如果一个人不具有最起码的做人的素质,没有廉耻感、规范意识、同情心和合理的畏惧感。那么,所谓的政治忠诚、法律观念、社会责任感、公德观念和价值观都是奢谈。因此,在现代社会如何做人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初级阶段,在中小学阶段可以进行“做人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其次,学校的学生可以进行公民道德法制教育。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也有了很多自己的见解。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文化多元、文化嬗变的现象日益突出,人的行为模式不断改变着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而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也不断改变着人的行为模式。学校阶段,正是青年长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时期,而他们思想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也要在这段时期打下基础。体育与健康课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很多特殊功能,如在身体活动中获取知识。根据新课改的总目标中的:“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带新人。”我们可以利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特点,更好的实施德育。

1.1 从学生的身体活动中渗透德育

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而社会上各种消极现象的滋生和泛滥对未成年人的精神荼毒更不容低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各种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通过各种渠道和信息载体出现在学生面前,大学这一时期正是青年人格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应该加强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引导,使其成为合格、健康的公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身体的一般练习时,教师除了讲解练习的用途外,还应告诉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其培养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在教授单项动作技能时,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使其明白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建立在错误技术动作基础之上,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巩固的道理,培养其不怕失败、追求完美的意志品质。另外,在对体育后进生的教育中,可以单独辅导或体育尖子生帮助辅导,使其能够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关怀、友爱,培养其成为一个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人。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育者付出的劳动和汗水愈多,受教育者学到的东西就愈多。

1.2 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中结合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成熟,培养健全人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年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向成人看齐,力求懂事达理,要求别人尊重,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体育教学在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德育,德育也可以说是一种隐性教育,美国的很多学校就非常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明作用,这种隐性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自然性和隐蔽性,通过情境交流,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可以把这种隐形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在学生中间开展“情感适应”训练,包括增强责任心,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促进学生与学校融为一体的能力的培养等等。我们还可以运用这种隐形教育,在体育教学时,多采用言语的激励,对于通过努力获得好成绩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对于怕苦、怕累的同学要积极的教导,使其体会到“苦中有乐”、“苦尽甘来”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其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可以说这种心理暗示对学生健康、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该即时地进行德育。

1.3 注重学生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德育

西方很多国家都采用着活动式道德教育,即道德教育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德育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在美国通行的德育模式一般是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进行的,即通过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选择,其中无不贯穿学生的思考活动。[4]在中国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教师进行活动式道德教育的机会并不多。而体育教学的社会交往活动很多,我们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一优势进行德育的渗透。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取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体育教学比赛和活动等能够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青年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不仅能加深其对社会的了解,获得服务社会的体验,而目还能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类社会交往活动和学校体育教育之中,使之潜移默化。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全方位渗透式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此外,在校外社会交往活动中,体育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体验社会。例如:募集资金,医务宣传,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慈善工作服务等等。最后,在体育教学中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例如: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团队凝聚力的体验等。

2 结语

道德教育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没有道德,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而精神价值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如何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德育不容忽视。体育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加强青年的德育培养,努力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出色的、优秀的接班人,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文新,金思宇,赵长春,等.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0(4).

[2]董小燕.美国学校德育的进程、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7(1):45-49.

[3]辛志勇,金盛华.西方学校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2002(4):27-32.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邓丽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