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城镇化进程中赣南民俗体育开发与保护¨

2022-06-08

姜封庆1,李海龙2,李 鹏3

(1.江西理工大学体育系,江西赣州341000;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3.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在分析城镇化进程中赣南民俗体育资源及其开发与保护困难的基础上指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现代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冲击使其面临衰亡的危机,需完善保护制度,培育传承人,扩宽市场面,结合赣南地区实际情况开发赣南特色民俗体育旅游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字:城镇化;赣南;民俗体育;开发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4)06-0042-04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TY1306)。

赣南,即江西南部,由赣州2区1市15个县组成,赣南历史悠久,简称虔,常称为赣南地区,人口900万人,面积3. 94万km2,分别占江西省的1/5和1/4,是中国江西省下辖的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民俗体育作为赣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南人的生活范式、文化再现。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转移,生产方式从农业化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必然影响到人们传统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作为民众生活范式、文化再现的民俗体育该何去何从,是赣南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必须面临的严峻话题。

1 赣南民俗体育现状

1.1 赣南民俗体育分布现状

通过对赣南地区具有官方记载的民俗体育资源的挖掘,共发现赣南地区拥有38个民俗体育项目、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10个没有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见表1。赣南地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参与人群大部分为男性,开展形式过于单一,仅限定在某个节日、某种仪式上进行,而民众接触较少,传承危机正在凸显。

赣南地区民俗体育项目成功申请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占总项目的68. 4%,还有剩下的31. 6%的民俗体育项目无法得到非遗的保护。表2是赣南地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民俗体育相关项目),对于舞龙、舞狮、舞灯等项目的保护意识非常强烈,而对于赣南地区其他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意识则较弱。

1.2 城镇化进程中开发与保护赣南民俗体育的意义

1.2.1 传承赣南文化,增强赣南文化认同

赣南地区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俗体育,是赣南人民在一定的历史过程中积累并创造而出的文化形态。开发与保护赣南民俗体育是对赣南文化的一种延续与激励,对赣南人民兴趣、文化、生活方式的一种认同与共鸣。

1.2.2 塑造赣南自身文化形象,彰显鲜明文化个性

在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缺乏内在的文化内涵是难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合理地开发与保护赣南民俗体育这一赣南文化符号,可以为城镇化进程中的赣南注入多元的文化元素,塑造独具魅力的赣南形象,彰显赣南文化特色。

1.2.3 维护赣南文化多样性,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

过分追求“效率”、“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城镇化建设,忽略城市多元化发展,造成的只会是对生态文化环境的践踏,抹杀大众多元文化需求。赣南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俗体育必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俗体育。开发与保护赣南民俗体育,可以避免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趋同、文化单一等现象,这样既保护了文化多样性,也丰富了赣南人民闲暇之时的娱乐生活。

1.2.4推动赣南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城镇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产业,还必须开发新产业才是保持城市活力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在江西“绿色”崛起的号召下,江西旅游业越居中部六省第一,赣南民俗体育结合江西优秀旅游产业与赣南特色文化必将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1.2.5 响应号召,创造美好赣南

积极响应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振兴赣南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赣南民俗体育是赣南文化、人民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价值取向的展现形式,开发与保护赣南民俗体育其实是对赣南及赣南人民在社会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层次共鸣,这必然会激发赣南人民的振兴热情,创造出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赣南。

1.3 赣南民俗体育开发与保护面临的困难

1.3.1 政府决策滞后与制度缺失

我国体育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依靠国家支持,民俗体育的开发与保护自然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赣南民俗体育是赣南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载体,是赣南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寄托,但缺乏长效机制的民俗体育只能通过申遗来获得保护。

1.3.2城镇化发展中的机遇与危机

城镇化进程对于地区经济、物质、文化等方面都是一种机遇,而机遇与危机并存。现代化的发展中,作为“边缘文化”的赣南民俗体育在面对“强势文化”的现代建设中,其生存环境正在恶化,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与挑战。城镇化建设中一味追求发展,往往忽视本土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缺乏“自我文化”。

1.3.3 市场培育意识不足,开发面过窄

赣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但对于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缺乏足够意识,无法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仅仅通过开展民俗体育文化节,则无法开发市场。市场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的市场,没有成熟的市场主体,便没有活跃的市场。开发主体过于单一,没有整合赣南文化与特色资源,不利于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3.4外来文化冲击与生活娱乐方式的转变

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市交通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文化与现代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冲击,人们更加关注奥运会、世界杯、NBA,古朴的民俗体育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赣南民俗体育文化在其自然纯朴的生态环境下形成,集群式的村寨娱乐方式也因其文化环境的缺失而慢慢失去生长的土壤。

1.3.5 民俗体育传承者的缺乏

除民俗体育的练习者外,很多民俗体育项目都不为人知,民众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更是缺乏对这些文化的认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便利的居住环境,而民俗体育因缺乏继承者,则渐渐面临消亡的危机。

2 城镇化进程中赣南民俗体育的开发与保护

2.1 城镇化进程中赣南民俗体育的保护

2.1.1 赣南民俗体育资源的记录性保护

针对赣南民俗体育的资源、活动形式、生态环境,对真实鲜明的文字性、照片、录影记录进行长久有效的保护。运用最新的全息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对古朴、神秘、纯真、强烈地域文化色彩的民俗体育进行立体信息记录。

2.1.2 赣南民俗体育的制度性保护

体育产业是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推广”。赣南民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及制度的支持,鼓励学者与专家进行实地研究与考察,走生产、学习、研究为一体的路线,发展与开发赣南民俗体育资源。

2.1.3赣南民俗体育的培育性保护

加速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农村基层体育。建立行业协会培育传承人制度,举办村际之间的民俗体育文化竞赛与文化节,从而营造浓厚的民俗体育文化氛围,效仿江西理工大学开发校本课程,改编适用于大、中、小学生的民俗体育项目,从而满足学生的多元兴趣需求,彰显个性校园文化特色,塑造学校形象,培育良性的民俗体育生长环境。

2.1.4 赣南民俗体育的开发性保护

保护不等于原封不动地保存,保护与开发并举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应与时俱进,做到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统筹规划,旅游业与民俗体育文化相结合。文化是城市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在江西“绿色崛起”的口号下,旅游业已成为江西的重要产业,2013年全省接待总人数2.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近1900亿元。应利用机遇,开发“寻根红土地、重走党群线、游千年古城、品客家风情”的特色民俗体育旅游,彰显品牌文化。

2.2 城镇化进程中赣南民俗体育的开发

2.2.1 赣南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步骤

(1)调查民俗体育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情况,对其数量、特色进行记录,评估开发价值,生成评估报告。(2)从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开发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3)分析赣南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内容、规模、市场定位、运作机制、营销方式等,有计划地制定开发路径。(4)最终方案交于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实施具体开发措施。

2.2.2 赣南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路径

(1)生态型路径。充分利用赣南知名绿色旅游景点开发生态自然游。(2)“主题公园——民俗村”路径。效仿会昌的客家文化城,建设民俗体育主题公园的特色文化村落,开展民俗体育村游,推广赣南文化。(3)红色文化相结合路径。民俗体育结合赣南红色旅游品牌,如瑞金叶坪革命旧址、兴国烈士陵园、将军馆与当地的麒麟狮象灯相结合,开发特色文化游。(4)客家村寨相结合路径。利用客家村寨文化及“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的影响力开发“品客家特色小吃、赏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等路径。(5)地域节庆融合路径。节庆是文化的载体,结合赣南地域特色节日国际脐橙节,形成精品式旅游。

3 结束语

赣南民俗体育是赣南文化、客家文化、苏区红色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不仅丰富了地区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将赣南地区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转换成体育产业优势,无疑对促进赣南经济发展,甚至是对振兴老区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既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中赣南民俗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唤醒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铁新,常乃军.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33-139.

[2]王俊奇.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当代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33.

[3]王晶,毛智和,李传国,城镇化进程中徽州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4(1):5-8.

(收稿日期:2015-01-13)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