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进程与特征分析

2022-06-08

李洁明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对红色体育的概念、发展进程与特征进行剖析,其发展进程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21世纪初期这5个时期。总体特征主要有:为劳苦大众争取生存的权利、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中心工作、有着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缅怀过去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等。

关键词:红色体育;发展进程;红色运动会;大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59-04

红色体育是在中国大动乱的时期发展壮大起来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和捍卫红色政权为主要目标,容军事、体育、革命、人民为一体的实践活动。目前有关红色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革命老区红色体育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宏观上对红色体育的整体发展和所具有的总体特征进行探析,以期促进社会大众体育的发展。

1 中国红色体育的概念

中国红色体育是指发生在20世纪20~40年代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区和解放区的一种体育实践活动。中国的红色体育也有学者称之为解放区体育或赤色体育,主要是以服务于党的领导和党的中心工作为宗旨,以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和捍卫红色政权为主要目标、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主要对象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旨在让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幸福文明的权利。

目前对于红色体育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狭义上的红色体育主要包括瑞金中央苏区体育和陕甘宁边区体育;广义上的红色体育是指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劳苦大众自己做主的体育实践活动。中国红色体育的本质特征主要是把革命、军事、人民、体育四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来实现当时历史背景下体育的最高理想,达到体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当时井冈山时期的体育、长征时期的体育、瑞金时期的体育、延安时期的体育、解放时期的体育等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红色体育的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体育是中国近现代体育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军事化的思想为当前和未来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2 中国红色体育的发展进程

2.1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中国红色体育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都处于不同的立场。当时的清帝也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国的教育体制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种思想激烈交锋,各种民主救国的言论也应运而生,而体育救国正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当时的革命先驱们对体育救国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伟人及爱国人士。

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对中国体育和中国红色体育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且对体育的意义和体育锻炼的原则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教育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同年6月恽代英在《学校体育之研究》中对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发展学校体育的目的应是确保学生的健康。1917年至1919年,他撰写和翻译了大量有关运动和保健的文章如《运动之训育方法》、《学生课外之事业》、《黄胜白先生论中学体育》、《运动训练之正误》、《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及《婴儿之体操》等等。在这些著述里恽代英阐述的体育文化思想主要包括: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反对军国民教育,强烈抨击选手制体育;反对赌博,提倡良好游戏;科学的养生观;正确对待西方(中外)体育等。这些观点都体现出体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对后来中国体育的发展与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指出,教育需贯彻“四大主义”观点,主张用“兽性主义”观点来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精神风貌,同时也提出体育救国的思想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1920年他又在《青年体育文体》一文中提出:“身体健康和思想健康本是并重的事,如今青年不重体育,固然是一大缺失”。由此可见,陈独秀以其独特的体育文化思想以倡导个性解放、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时代国民为核心目标,从而启发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觉悟,成为这场运动新思想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伟人们提出的体育救国思想在这一时期虽然不太成熟,但却是首次将体育救国的思想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体育的认识,唤醒了人民救国的思想。随着中国共产党武装政权的建立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瑞金革命政权的建立,为中国红色体育在中华大地的诞生提供了准备。

2.2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国红色体育

1927年国民党叛变,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当时的红色体育以锻炼身体、抵抗国民党围剿作为目标。由于当时处在复杂特殊的时期,斗争形势严峻残酷,体育的组织与建设工作还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只能局限在军事领域。 .

中央苏区十分重视红色体育的开展,发布了20多项有关红色体育开展的各种批文、指示、草案、报告、命令等,并且广泛建立活动场所、俱乐部及列宁室。根据1933年的统计资料,在苏区2932个乡镇中,共建立1917个俱乐部,其中有700多个于1932年在江西省建立,有近十万群众经常参加这种文体活动。活动的范围包括当时中央苏区的各个阶级,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红军体育、少先队体育、共青团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等。在苏区也举办过20多次大中型运动会,开展的项目包括田径、体操、球类、军事体育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等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时期是中国红色体育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各种指导思想、活动范围、组织形式都已有所形成,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转折意义,为以后红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红色体育

1936年中央红军在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中国红色体育在之后的八年抗战中进入了黄金时期。1937年8月毛泽东在苏区“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上提出:“我们的运动会,不仅是为运动竞赛,还要为抗战动员起来”;1942年他又在中国第一届“体育节”中提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这也成为当时延安时期体育工作的总方针。又如贺龙在担任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长时组织训练的“战斗篮球队”骁勇善战,奋勇杀敌,享誉整个陕甘宁地区。朱德在对日抗战期间经常和战士们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和竞赛,同时也要求干部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带头工作,这些都说明体育工作对于组织者来说应高度重视、对于参与者来说应贵在坚持。

随着中央苏区体育的发展,陕甘宁边区体育也在不断壮大,其指导思想、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也与中央苏区体育一脉相承。表现在体育思想更加成熟,组织形式更加完善,体育竞赛的水平更高;体育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军队体育、机关体育、学校体育、农民体育、工厂体育、民间传统体育等,涵盖了解放区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军队体育主要以田径和军事体育为主,服务于抗战;机关体育主要为增强机关工作者的体魄,以经常性为特点,在1942年针对边区机关人员党中央提出最具特色的“十分钟运动”,对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娱乐生活都起到重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红色体育开展的轰轰烈烈,具有代表性的如:全苏区“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开创了陕甘宁边区体育竞赛的新纪元,预示着红色体育的发展壮大;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则是红色体育的最大盛会,是红色体育标志性和里程碑式的体育盛宴,标志着红色体育进入到了发展的成熟期。

2.4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红色体育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体育的研究和发展;相关研究逐步开始,不少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章在《新青年》中得到发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编写的《中国近代体育史》,有些体育院校对中国红色体育进行专题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历史材料的整理与保存,相关深层次的研究不是很多,未能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其中由于十年的动乱,导致整个教育研究的停滞、资料的流失,科研人员遭到改造,使刚刚开始的研究中断。到了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始,中国红色体育的研究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公诸于世。从所检索的情况来看,约有80%的成果来自于这个阶段。我国第一部体育方面的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第一次将革命根据地体育列为了专门条目。1981年在谷世权编写的《中国体育史》中,第一次将“中央苏区的红色体育”纳入高等院校教材,之后出版的《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都对中国的红色体育进行了专门的讲述。据不完全统计,有关红色体育的期刊论文70余篇,相关专著十部左右,相比之前对红色体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1984年中国体育史学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红色体育的研究,也使中国红色体育的研究进入到愉速的发展阶段。在《体育文史》和《体育史料》中都有关于中国红色体育的专栏,这一阶段对于中国红色体育的研究迈入到科学化、系统化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加强了红色体育研究与新中国体育研究的联系,也标志着中国红色体育的研究走向成熟。

2.5 21世纪初期的中国红色体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使中国的体育立足于世界大国之林。但是中国目前在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方面仍落后于其他大国,而红运会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原创性运动项目。

红运会将中国的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中国的特色也展现了体育的精神。红运会以独特丰富的比赛项目和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的形式与规则,生动地展现出当年抗战时期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军民一家的思想。如今红运会的主要运动项目包括:男子项目、女子项目、混合项目、野战项目、表演项目。具体项目包括:鸡毛信(定向越野)、四渡赤水(1OOm竞速)、救伤员(80m抬担架竞速)、占地通讯员、六姐妹保军需、英雄炸碉堡(200m障碍赛)、送军粮(4组* 1OOm接力)、艰苦长征路(3000m场地负重跑)、女子火线桥(80m架桥竞速)、沂蒙姐妹抢丰收(100抢收粮食)、红军过草地(1OOm负重竞速)、攻上孟良崮(8* 400m接力)等。

红色运动会不仅具有教育和健身的作用,而且它也开创了中国体育运动创意的先河。红色运动会的发展对我国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娱乐、红色旅游、地区经济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民素质、促进红色圣地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如今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的建立,成为我们缅怀过去、继承和发扬伟大革命精神的阵地;对于后人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中国红色体育的特征分析

3.1 中国红色体育是为劳苦大众争取生存权的活动形式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混乱与动荡的年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地位不平等,广大农民群众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机会,导致青年劳动者体质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切身利益共同改造这个不良的社会形势”;指出广大人民群众体质下降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人性化的缺失。同时倡导普及体育、改善人民体质,提高军队战斗力。因此,红色体育运动不仅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锻炼的机会,而且也是他们争取生存权、进行社会革命的一部分。

3.2 中国红色体育以服从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中心工作为宗旨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苏维埃政府后,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的体育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主要任务而开展的。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几个基本方针,都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体育工作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服从于当前的中心工作。第二次国内战争也是以保卫红色政权为工作重心。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又提出“只有锻炼好身体才能打倒日本”,同样也是围绕抗日战争为工作中心,因此当时的体育工作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来调整的。

红色体育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工农群众和普通士兵,而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处在边远的山区和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人民的教育水平和认识都比较落后,因此教育、启发和提高工农群众和普通士兵的认识能力成为共产党群众工作的重要部分。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群众,通过开展红色体育运动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保卫政权的能力,服从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中心工作,打倒敌人的进攻,取得革命在中华大地的完全胜利。

3.3 中国红色体育有着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中国红色体育出现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它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这就要求体育工作的开展要灵活多变、因地制宜。例如当时中央苏区时期的体育,主要围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卫红色政权,是军事与体育的密切结合。到了抗战时期,在延安进行了有关体育普及还是提高等问题的讨论,这就使体育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次。当时毛泽东就指出了:“体育工作应保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下普及”的思想。这也为以后体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指导思想。

当时革命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和士兵利用特殊的环境,根据党和领导的指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红色体育项目,如投手雷、射击、障碍跑、爬山、刺杀、炸碉堡、挑担、过独木桥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体现出生活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将体育运动和军事紧密结合起来。

3.4缅怀过去,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中国红色体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珍贵遗产,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党人的汗水和心血,作为当代的我们应不忘历史,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而红运会正是继承和发扬红色体育的一大重要举措。如2010年在山东莒南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红色体育运动会,2011年在甘肃庆阳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红色运动会,2012年在山东临沂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运动会等一系列红色体育盛会。这些红运会的开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什么是红色体育,领悟到红色体育的精神,同时也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

在民主革命时期许多教育家要求进行体育普及,但当时的体育主要以学校为主,而对体育的社会化发展还不够重视。当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社会大众体育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农大众体育问题,这早在抗战时期就提出过,也为现在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红运会不仅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大力开展,在很多农村也陆续得到发展,红运会的开展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红色体育精神的良好载体,而且也将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4结束语

中国红色体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活动,反映出特殊年代的体育思想文化。红色体育的历史文化对当今体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包括体育思想、体育行为方式以及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等等,同时对人们在体育中的价值观、权利等都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红色体育的研究,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红色体育,了解红色体育的发展历史,和它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革命年代老一辈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的红色体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份珍贵遗产,而作为后人,应该不断地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如今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的建立以及红运会的开展都为中国体育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