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小学课间操“变脸”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2022-06-08

谷金波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重庆4008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小学课间操作用及“变脸”的难点等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课间操的内容选编、活动场地的选择、突出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的特色是当前课间操“变脸”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应选编丰富多样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采用新颖、多样的组织形式来解决活动场地有限的问题,张扬学生的的个性,结合学校自身的文化、运动资源、地方文化来彰显学校的特色,大力推进课间操的改革,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小学 课间操 难点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57—03

作者简介:谷金波(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 研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出台了“新课标”、“体育、艺术2+1”、“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政策,目的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全员参加锻炼的良好风气。课间操是小学生日常参加锻炼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的课间操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敷衍了事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学为了提高课间操的质量,不断的尝试给课间操“变脸”,然而在有限的场地内,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采用那些组织形式,才能既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突出学校办学的理念及特色,是课间操“变脸”的难点和困惑。本文拟针对这些难点与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以期能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为课间操的改革提供一点建议与参考。

2 课间操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 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局限, 时间过长就会使身体的相当一部分骨骼因为长时间的紧张而出现疲劳,再加上用脑,就会导致身体其它组织的血流相对减少,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参与课间操锻炼,能够促进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更快的消除前两节课所产生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使大脑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让肌肉得以放松,降低疲惫的程度,减少背阔肌和髂腰肌因久坐而形成的乳酸堆积,可以塑造形体,缓解紧张的神经,防止身体畸形,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此外,课间操活动是在轻快、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进行的,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够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释放焦虑和不安,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陶冶人的情操。

3 当前课间操“变脸”的难点

3.1 课间操的内容选编难

当下,许多学校都在忙着给课间操“变脸”:威猛的少年军体拳、节奏欢快的秧歌、奔放的拉丁舞、动感的健美操纷纷改头换面走进了校园并且占用了了广播体操的位置, 有的学校甚至把抖空竹、双节棍等新鲜玩意儿也带进了课间操。[1]课间操的内容需要丰富、创新, 但是不能只关注活动的数量,“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恰适的内容。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项目中选择,如何对引进的项目,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适宜性为原则进行创编选编,使课间操的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健身性,又兼具趣味性,成为摆在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

3.2 活动场地的选择难

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是学生能够进行体育课教学、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设施。但是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道路的改造、人为的侵占及由于学校自身的招生规模的相对扩大等原因,大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活动场地都在不同程度地相对减少,致使体育活动的场地严重不足。[2]由于活动场地小,能满足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已属不易,更别提学生大范围进行体育活动了。那么如何在如此狭小的场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让“每天锻炼一小时”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当前课间操改革的难点之一。

3.3 突出学生的个性难

学生是大课间活动的主体,课间操的开展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尽情地玩耍,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统一的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存在的差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那么课间操活动与体育课又有什么区别呢?但无论是全校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的“团体活动”,还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活动场地划分的“方阵活动”,课间操活动始终是集体活动,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固定的时间内既展示学生的个性,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间操活动,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成为课间操“变脸”的又一困惑。

3.4 彰显学校的特色难

一校一景,不但体现在校园文化景观的打造上,也体现在课间操上,这是基础教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校风校纪、文明礼仪、校园特色,例如有的学校推崇国学,有的学校注重礼仪,有的学校追求时尚,有的学校关注民族特色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然而如何打造出具有本校文化的特色课间操, 使课间操成为学校一处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课间操“变脸”又一难点问题。

4 策略

4.1 选编丰富多样的内容,注重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保罗·朗格朗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如果对学校体育不加以重视,以为是无足轻重的事,那么在学生成年后,体育锻炼或者活动就不存在了, 如果仅仅把体育看成是在学校这一段时间才会发生的事, 那么体育就理所当然的只是被当成教育的插曲。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兴趣爱好,打好身体基础,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关键阶段。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其内容的选择应丰富多样,在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当今的时尚潮流及四季的气候不同,对课间操活动进行合理搭配,“科学配餐”,创编出春、夏、秋、冬四套内容多样、趣味性强的课间操“食谱”。如“冬季菜单”,周一迎面接力赛;周二跳绳;周三广播体操;周四自编健美操及趣味游戏;周五踢毽子。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向趣味化、多元化、时尚化发展。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巩固课间操的锻炼成果,学校还应该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与课间操活动“菜单”相配套的全校性质的体育比赛月活动,如二月是冬季长跑比赛月;三月是跳绳活动月;四月是广播体操比赛月;五月是健美操比赛月;六月是踢毽子活动月等。

课间操内容的选择除了丰富多样外, 其设计创编还应以科学性和健身性为前提。例如选取学生们很喜爱的足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街舞、健美操、拉丁舞等项目,将其作为创编的素材,再结合热烈、欢快、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增强学生做操的兴趣,遵循人体的心理和生理规律,根据人体的解剖学特征,尽可能的充分调动整个的机体,使身体各部分关节、肌肉韧带及内脏器官得到全面锻炼。整套操运动强度的安排要科学,从低到高,在躯干及上下肢对称及协调运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大关节参与运动。如网络上流传颇广的重庆市南开中学的新版课间操,选用的是《江南Style》的音乐,且其中不乏有骑马和扬鞭等流行的骑马舞动作,一经推出,争议颇多。但从科学性和健身性角度来讲,整套操的编排科学,锻炼部位全面、系统,初成体系,且其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健美操的动作,学生们的身体得到了科学和充分的锻炼,推广及应用价值很高。

4.2 采用多样、新颖的组织形式,既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解决活动场地有限的问题

组织形式的选择应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和有限的运动场地为前提。“阳光体育”自从在全国推广以来,与以前相比,学生被给予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运动时间,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到阳光下、操场上、自然中,充分的利用好课间操时间,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运动的体验,是各个学校落实“阳光体育工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从心理角度上分析,学生们喜欢个性的展现,注重创新,热衷挑战、追求时尚的运动;从生理角度上分析,学生身体发展迅速,喜欢娱乐,向往自由,厌烦限制束缚、固定不变的活动,基于上述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课间操活动不仅仅是锻炼的时间,更应该把它当成是展示学生个性的空间及舞台。在这里,创新与挑战并存,时尚与娱乐同在。例如将课间操的内容划分为固定和表演两个部分.不仅允许学生们“自娱自乐”,还要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即便内容相同,也可以增加一些“高手表演”环节,师生同台表演,提高课间操的魅力和感染力。或者定期举办特色课间操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积极性。只要课间操活动的组织形式“常换常新”,学生们才会放松身心,发自内心的真正地投入其中,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由于学校的活动场地小,学生人均的活动场地有限,无法满足全校的学生同时进行各自喜爱的运动项目。为缓解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校园的封闭管理严、车辆少的优点,组织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围绕学校的长跑活动,既锻炼了身体, 又解决了学校的场地不足的问题; 既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又体现了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特色,可谓一举多得。其它年级的学生可以分年级、班级、项目场地交叉进行,各种组织形式也可以天、周或月为周期的轮换进行,这样既避免了组织形式的单一、枯燥问题,又兼顾了学生的求变求新的心理,增强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适应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课间操活动,而不是背着手站在学生后面,仿佛课间操活动与之毫不相关,只是充当“扣分岗”或者“监视器”的角色,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对课间操倍感无趣。与此相反,全体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但“授业解惑”,更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喜欢课间操,主动参加锻炼。

4.3 结合自身的校园文化、运动资源、地方文化彰显学校的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地方文化底蕴,课间操活动应突出特色,打造属于学校特有的课间操。首先应对学校的特色进行精准定位,即礼仪、国学、时尚、民族特色抑或地方传统文化等,然后提炼出特色的精髓,最后将其融合)到课间操中。如宜宾南溪区的钟林街小学注重礼仪教育,于是该校的教师创编了礼仪操,“见了朋友握握手,分别说声Bye-Bye 走。误会说句‘对不起’,回应一声‘没关系’……”,通过礼仪操分别对六个年级的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现在这套礼仪操已经成了学校的品牌;一段关于衡水第二中学的“跑操”视频迅速红遍了网络,点击率突破二百万,被网友评为“天下第一操”几十个方队的整齐排列,气势恢宏的步伐堪比国庆阅兵, 人们盛赞该校跑操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是一种新型的减压方式;山西太原辛村小学创编的形意拳课间操,既使中国的武术得到了传承,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5 小结

总之,课间操的“变脸”应将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一切围绕学生心情愉悦、围绕学生身体健康,围绕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大力推进课间操活动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贾宪章.课间操不妨多些“面孔”[J].中国德育,2007(6):53-54.

[2]洪国武,等.安徽省城镇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85-88.

[3]尤建国.论校本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12):89-90.

[4]黄艳萍,袁宏刚,赵惠.中小学课间操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54-56.

[5]邓廷建.如何让课间广播操成为校园风景[J].中国校外教育,2008(9):156.

[6]路云亭.广播体操是国家的动作仪式符号[J].体育学刊,2013(1):29-32.

[7]徐艳,许明.基于“阳光体育”背景下学校广播体操发展的再思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124-128.

[8]刘小俊.阳光体育内涵与发展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25-26.

[9]罗容海.课间操应紧跟时代引入创新元素[N].光明日报,2012-11-7.

[10]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03-10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