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

2022-06-08

李洁莉

陕西省黄龙县初级中学715700

【摘要】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利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将着力开发、利用的宝贵的资源。这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活力源泉。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以及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使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更好地结合,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义务和责任。本文试就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1.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传统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传统体育运动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性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发展"健康第一",调节精神和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进一步树立了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有力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传统体育运动活动课的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重视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运动体验,以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同时要求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要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协调,使之和谐发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依赖学校的现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资源的再利用和延伸。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考虑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具有的优势条件。学校要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以适应和满足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和教师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如田径项目我校传统项目,就可以将田径引入体育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特色。总之,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入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教材,让各种传统的、特色的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3.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运动的联系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与传统体育运动界线将逐渐消失,以至近几年来,有的教育家提出开展"第二课堂",但是,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种发展,充分地估价传统体育运动的作用,足够重视教学与传统体育运动的联系,同时也必须看到两者的差别。我们传统的认识是把传统体育运动理解为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这种理解至今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教学和传统体育运动的关系?既看到两者的联系,又承认它们之间的差别,可能是比较符合教育和教学规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要给学生打下良好基础,为了打好基础,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教育工作。在各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中,教学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抓好教学工作,重视和发挥校外活动的作用,才能全面地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

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

4.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切入点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它们以各种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广泛支撑。面对这么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有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特色的一些体育项目,如耍空竹、珍珠球、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摔跤等传统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这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活力源泉。同时,也是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将着力开发、利用的宝贵的资源。各个民族都流传下来许多有意义、有趣味的游戏,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切入点,融入校本体育教育全过程的办学之路,逐步形成了既符合学生要求,又适合校情的学校办学特色。我们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本地的民族特色和乡土人情,将那些具有体育功能的民族项目作为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练习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既可以弘扬当地的优良文化传统,又可以充实校本课程的内容,服务于广大学生。加强课的教学改革,强化健康意识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学生运动不足,体质不良的现象,促进学生健康发育,养成持之以恒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除学校领导重视和全体教师不懈努力外,关键要加大教育制度、升学制度的改革。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的目的性教育、科学性锻炼身体教育,在学生主观上认识到传统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多举行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和小型比赛,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拓宽渠道、增加体育经费投入特别是农村学校,场地小、器材缺、经费少是长期困惑体育活动正常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应抱着勤俭办体育外,要充分提高现有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同时,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经费的投入,使场地、器材逐步完善。

5.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

对于学校传统体育运动开展,其它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三个依靠,四个安排和五个结合。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班主任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四个安排是,每周两次班级体育锻炼列入课表,锻炼项目的活动内容排成轮流表。场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辅导教师出勤表。五个结合是,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一般项目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结合,传统项目与全面锻炼结合,运动竞赛与宣传教育结合。

学校体育传统体育运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总之,每个学校对传统体育运动都要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传统,一种特色。课外活动的另一种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优越性。因此,课外活动对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具有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传统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运动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组织形式。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传统体育运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国学校体育,1995,(5).?

[2]刘大海.体育实践与健康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9).?

[3]王秉彝,罗曼菲.论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缓慢慢的原因与对策.体育科学,1996,(6).?

[4]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