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国体育电影与高校体育影视教学研究

2022-06-08

屈雯喆

摘 要:从体育电影如何更好的配合高校体育教学这一观点出发,研究分析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未来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与高校体育影视教学之间的联系,为中国体育电影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相应建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电影;高校体育;影视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0

1.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而体育电影以超脱的艺术表现形式,集中表现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勇敢、机敏、忠诚、正义和英雄主义等文化特质,以及对人所表达出的友爱、温情等优秀品质的赞赏?1?。同时,体育电影还能通过对体育价值的准确把握,激发人类天性,从而正确引导人们的基本价值观,使其形成固定的体育价值倾向。正因如此,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讨论中,体育影视教学方法得到广泛追捧,然而介于这一教学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也无疑是对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和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体育电影今后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也成了我们关注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2.中国体育电影历史发展回顾

我国的体育电影,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1918年[2]。从1918年至今,我国共拍摄了六百余部体育题材的影片。从20世纪30年代的《体育皇后》到如今,中国的体育电影从无到有,从边缘到主流,一路蹒跚走来,虽坎坷不易,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与文化的大步跨越[3]。

从20世纪30年代出品的《一脚踢出去》、《体育皇后》等故事题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体育电影体现了人们对国家长期以来处于贫弱挨打的局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影片中的“体育异化”事件背后所透露出的是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体育救国”思想的共识与关注。

建国后的17年间,我国共拍摄了10部体育题材电影。在这段被称为“十七年”的特殊时期里,在国家“鼓舞国民士气、凝聚民族精神”等主导思想要求下,体育电影的题材创作充分的响应了国家号召,影片大量的注入关于集体、民族和国家等“宏大”思想,从而使体育电影十分有效的传播了关于“努力拼搏、维护民族尊严”等“宏大”的体育精神[4]。其中代表性影片有《女篮5号》、《冰上姐妹》、《大李、小李和老李》等,它们以宏大的叙事特征,深刻的表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影片主题既反映了运动员顽强拼搏精神的本质,还奠定了体育服务人民的思想,强调了体育“增强体质”的目的和任务,对当时中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体育思想发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是中国体育电影的黄金时期[5]。此时拍摄的体育电影有32部之多,其中代表性影片有《沙鸥》、《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黑眼睛》等。其中《沙鸥》这部影片一度在国内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近年来拍摄的一些体育电影,如《跆拳道》、《女足9号》等影片,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片题材创作和表达缺乏创新,电影主题文化的表现仍十分局限。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改变,体育电影对观众的感染和振奋力似乎已不如从前。

21世纪,中国迎来了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文化发展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中国体育电影在创作表达上也给予了新的演绎,出现了一些竞技项目与中国功夫相结合的现代体育题材电影。具代表性的影片有《少林足球》、《大灌篮》等,这些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让观众看到了球类竞技与武术的相互融合

而《功夫》是近年来华语电影中非常少见的成熟之作。周星驰经过三年拍摄出品的武侠题材影片《功夫》,其喜剧风格更趋沉稳。影片动作、配乐、特技、布景,制作精良、创意迭出,是周星驰电影的一次升华和飞跃。从《功夫》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功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6]。2006年由李连杰新拍的电影《霍元甲》,其在剧情上很明显的分为了两部分,前部分是年轻气盛不懂得收敛锋芒的霍元甲,只为争强好胜而与人打打杀杀,结果却连累慈母幼女成为仇恨的牺牲品;后半部分是领悟武道精神后的霍元甲,真正明白到武术并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要战胜自己,虽然死于擂台之上,却留下精武精神流芳后世。这些武侠电影与以往突出的武侠的技术动作相比,更偏重了武术德、义的体现与人物情感的表达。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体育电影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精彩作品,这更加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的传播。如,2007年的一部讲述一个双臂残疾的女学生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的影片《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充分表现了残疾人运动员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而作为对历史的“回溯”,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的刘长春,追求卓越和尊严的生命实践,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也体现出了奥运会的宗旨以及现代人文精神[7]。

在此期间,以儿童为题材的奥运影片也层出不穷。如《跆拳道》、《亮亮的梦》、《梦之队》、《闪光的羽毛》等,这些影片都表现了小运动员对体育的热爱,以及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影片充满阳光、纯真和励志,并充分体现了少年儿童所必须面对与经历的,成功与失败的“成长”过程。

3.中国体育电影发展与高校体育影视教学

3.1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是体育影视教学的基础

中国体育电影所获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近年来的体育电影却仍然缺乏社会群众以及在校大学生的认可,一度造成影片收视率和影响力均低的状况,这直接削减了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体育电影的观赏热情,从而也对高校体育影视教学的实施制造了严重的阻碍。其实,中国在体育影视方面有丰富的资源。早在20世纪30年代,从孙瑜导演的第一部《体育皇后》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女篮五号》、《水上春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沙鸥》、《少林寺》、《霍元甲》等诸多体育电影都曾在当时引起过巨大的反响。它们在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意识,培养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等顽强意志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开发丰富的体育影视资源,是高校体育影视教学发展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8]。

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元素拥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中国文化在世界得到了认同[9]。文化资源的重视与开发是我国体育真正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重拾民族文化信心的依仗[10]。在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中国可以借鉴国外,推出中国的优势项目,并结合真实的人物进行传记改编。比如,被誉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和一直引以为傲的运动项目体操;我国在奥运会上实现第一块金牌的许海峰;国家优秀跳水队员们的苦与乐;长跑教练员马家军的成功与失败;邓亚萍、桑兰等优秀运动员的体育人生,以及近年来的刘翔所获得的骄傲与伤痛背后的坚韧等等,这些丰富体育文化资源都足以传递中国体育电影的励志主题。但中国电影人对此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此外,一个好的体育电影离不开体育本身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体育电影通过展现比赛画面表现,使观众对该体育项目动作、场面、过程等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情节叙述和人物的活动,传播该体育项目的规则,价值、魅力等,这些都是加深大学生体育认识的关键因素。而中国目前体育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电影流程往往趋于旧的套路,沉闷的表现画面,固定的竞赛场景、情节发展和结局,使观众对此难以产生兴趣。而近些年来一些体育影片中过多的特技运用,又使影片中的体育缺乏了真实感与人性化,使人难以信服。因此,中国体育电影应在艺术与体育之间加强融合与创新,合理的开发利用体育电影文化资源,使其能够丰富合理的运用于高校体育影视教学方法中,使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更具有教育意义。

3.2体育影视教学是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导向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体育电影对人们的意义日益得到凸显,人们对体育电影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心理和观影需求。体育电影大多表现了主人公努力、坚持等励志性的性格,以及对所从事体育项目的热爱、坚持等情感,并渲染主人公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获得的快乐和成长,如《大灌篮》、《少林足球》等。而作为大学生的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产生“移情作用”,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替代成为电影中的某个角色,以其中人物角色的情绪为自己的情绪,以其人物角色的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观[11]。因此,这些体育电影中表现的各种情感品质在移情作用之下也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对该体育项目产生好感。

而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能够亲身参与到体育运动也是受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如空闲时间、场地和同伴激励等。由此可见,体育电影作品质量对大学生体育意向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体育电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认知度与好感度,展现该体育项目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参与该体育项目的兴趣。因此,优秀的体育电影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促进相关体育项目的开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中国体育电影的主题思想,一方面往往以运动员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视角来传递运动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表现虽然对体育本身还原度高、接近体育本质,但影片难免显得过于沉重和平淡,缺乏娱乐和娱乐之后的深层感悟。而另一方面则是近年来体育电影加强了娱乐效果,但娱乐的加强似乎又减弱了影片对体育精神、文化等更深层的思考和认识,体育影片此时又缺乏了必要的思想性,从而更不能通过体育去折射人生。因此,当代知名导演,如冯小刚、姜文,更应该在体育电影中发挥一下他们使娱乐及思想并存的才能,使中国体育电影也能出现一部,在欢笑过后感悟体育文化与精神震撼的影片。而这种开放式思维电影对观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2]。因为作为大学生观众在观看体育影片,了解体育故事的同时,更期望通过电影获得一份感同身受的精神慰藉。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电影是体育运动与文化传播的良好载体,其对体育知识的传播,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与好感,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与意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优秀的体育电影作品可以更好地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好感。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是高校体育影视教学的基础,而高校体育影视教学亦是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导向,因此,中国体育电影应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电影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在此,笔者建议中国体育电影在文化主题表达上,应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呈现,让大学生对其能感同身受,从而使作为观众的大学生与运动员的距离拉近,这样体育电影文化才有利于得到学生群体的认同;借鉴国外的优秀体育电影创作,深入挖掘中国体育文化资源,使其丰富中国体育电影的文化元素;加强中国体育电影艺术的多元化表现形式,积极创新,减少观看者的审美疲劳,并在保证电影画面质量的同时,应合理使用动作特技,避免体育运动失真;平衡体育影片中的娱乐性和思想性,使中国体育电影做到思想与娱乐并存,表现出人的乐观与人性的厚重,增加影片感染力;最后强烈呼吁体育主管部门,以及知名导演加入到体育电影创作与推广中来,并加强其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和认识,发挥出明星的实力与社会效应。学校体育也可借助电影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传播体育运动的知识,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表现体育运动的精神,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张鲲,康冬,姚婧,蔡恩伦.体育影视作品及其价值取向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151-152.

[2]屈雯喆.从体育电影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8):29-30.

[3]孙永胜,屈雯喆.中国体育电影的文化资本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8-9.

[4]郦苏元.“十七年”的中国体育故事片[J].当代电影,2008(8).

[5]刘争义.体育电影的文化主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流变[J].电影评述,2009(8).

[6]许乐.香港电影的文化历程1958-2007[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7]周晨.人文奥运电影随行——聚焦北京奥运电影[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12).

[8]靳明丽.利用影视手段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

[9]杨青.中国元素对世界电影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22).

[10]刘琼.让亚洲文化不再失语[N].人民日报,2006(9).

[1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饶曙光.体育电影:借鉴与创新[J].艺术评论,2008.

(中原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4500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