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对高职课余体育的探讨

2022-06-08

景枫

摘要: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体育课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开展课余体育必须建立保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关键词:高职;课余;体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26

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体质,使学生学会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课与课余体育有效结合相互作用,建立课余体育保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课余体育文化活动,调动学生上早操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是最佳的方式。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职是学生学校生涯的最后一站,而高职培养目标是: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的高标准、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高职培养目标,高职体育的指导思想应为健康第一,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体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用在学校所学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对高职体育指导思想和课余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要深入学生的心,更要深入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的心。大家都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参与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开绿灯,不挤占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各方面给予保障和便利。明确把课余体育开展情况作为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共同努力、关心下课余体育才能有效实质开展。

二、发挥体育课主导作用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在固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度、教案和固定的时间、地点,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通过体育课特别是专项课的系统学习,全面锻炼了身体,有效增强了体质,促进了身体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同时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培养了对一、二个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爱好,课上主动认真学习。课后经常进行活动。这对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巩固课上掌握的运动知识,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技术水平,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体育课对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课余体育保障机制

高职办学特点是,除了完成日常的课堂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到企业参观、学习。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由于高职园区远离市区,所以学生早晨上课时间为8:30分,另外实行五天工作制,星期六、日休息。因此利用早操、星期六、日开展课余体育大有可为。

根据课余体育的需要,为了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保证课余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体育教学部主任任副组长,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任组员的学校课余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是本部门课余体育的第一责任人,每学年初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制定、统筹安排全校课余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教学部作为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学、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运动队训练、校内外比赛、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社团活动以及学工处、团委、各系拟定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科学、合理、系统、协调制定全校学年课余体育计划,协助各部门制定分计划。计划应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竞赛(系级),月月有比赛(校级),年年有考核。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体育教学部对各部门、系的执行计划情况要起到检查、落实、督导的作用,保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场地、器材的落实。体育教学部按时提供场地、器材、指导教师和裁判员。课余体育计划安排的是否科学、系统、合理,执行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体育教学部对课余体育的领导责任、管理水平、业务能力。也能反映出各职能部门、系对课余体育、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视程度,还能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在制定课余体育计划时,领导小组对有些工作需要明确提出要求。比如:学生必须上早操,各系在制定学期课程表时必须每周安排一到二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并写进课程表。任何部门、个人不得占用。各系每年召开一次田径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并对参加学生人数提出要求。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成立相应的体育社团。各系要把课余体育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充分认识到有效提高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一至二个运动项目作为系传统体育项目,打造系体育特色。在经费、时间上给给予大力支持,定期组织活动、比赛,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课余体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以小型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强身健体、积极发展为主。安排符合学生体质、能力和兴趣、爱好需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项目。让所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系系有特色的课余体育新面貌。

体育教学部对各部门课余体育活动进行检查、落实、督导外,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每月组织全校性体育竞赛。对体育社团进行辅导,开设选修项目辅导班,为学生使用体育器材提供方便。特别是早操、星期六、日、节假日开放体育馆。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四、举办校园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是蒙古民族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的盛会,其中主要体育活动有摔跤、赛马、射箭,现代那达慕增加了拔河、武术、田径、球类等体育项目。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学校,蒙古族学生占有较大比例,把那达慕的形式引入校园,既体现了民族元素,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加强了民族团结,又推动了课余体育多元化的蓬勃开展。

在项目设置上结合教学有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外,应以娱乐、趣味、健康、文明、挑战性为主。三对三篮球、五人制足球,篮球定点投篮、足球射门对抗赛,乒乓球、羽毛球单双打擂台赛,跳绳、踢毽子团体赛,拔河、蒙古式摔跤、健美操、民族舞比赛等。各系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那达慕这一平台举办民族服饰表演、草原、沙漠风光摄影展、民族食品制作,体育知识竞赛等。校园那达慕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努力创新,开拓项目设置上的新思路,努力办成隆重、热烈、丰富、多彩的传承民族文化,具有时代特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体质、身体素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盛大体育节日。

五、结论

美国教育家雷夫·艾斯奎斯说:“只要使用得当,操场也可以像教室一样有效。”课余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体育教学部要充分发挥课余体育的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全校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系统的全校性计划,保证课余体育按计划顺利执行。只要我们赋予课余体育新的活力,及健体、启智、育人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课余体育中继续学习巩固、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并熟练运用到课余体育当中,真正体会到阳光、快乐、健康带来的运动之趣和运动之乐,就能为不断提高体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水平,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服务自己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主编.课余体育新视野.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