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物理教学应用研究论文(共2篇)

2022-06-08

  物理一直以来都是在理科当中相对学习比较难的一个科目了,并且也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理得分基本上也都是不高的,很多学生的理综成绩都会被物理给拖了后腿,所以现在物理教学也成为当下比较重视的课程,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张学安(巴中市恩阳区石城初级中学,四川巴中636067)


  摘要:随着物理新课标的提出,学校对教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给予了充分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主动地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从而使核心素养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以“唯分论”为指挥棒,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物理考点,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就初中物理教学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应当具有的一种观念。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教科版初中地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时,就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其次,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验以及教材内容,分析与理解欧姆定律。学生一边回忆视频内容,一边对欧姆定律进行探究。


  二、开展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重要内容,实验探究能力更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物理核心素养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主动地通过引导学生做实验、观看实验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教科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就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步骤;其次,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再次,学生按着实验步骤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最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规律记录下来。通过此举,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设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在聆听他人发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增加合作意识。例如,教师教学《电路的连接》时,就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合理分组,有效合作”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学生们在小组内就“电路的连接”进行探究与交流,这样的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观念。


  第2篇: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刘健智1,周婷1,2(1.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缄默知识是指存在于个体、组织间的很难用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进行正式表述和交流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用心挖掘物理概念和规律中的缄默知识、教材插图中蕴含的缄默知识、物理习题与原始问题中的缄默知识等,以缄默知识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内化及共享,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物理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显性知识;缄默知识;物理教学


  缄默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从哲学范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知识可以分成两类[1]: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前者是一种正式而规范的、能明确表达的知识,所以也可以称之为明晰知识或外显知识。这种知识能够用语言、文字、图像、表格、公式等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人们往往通过书面材料(包括教材、文献、期刊等)、口头讲授、视听多媒体等途径来获取显性知识。后者则与显性知识相反,它是一种潜在的而未被具体描述出来的知识。正如波兰尼所说:“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2]缄默知识无形地存在于人们的行动当中,并悄无声息地指导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譬如,不同的物理教师向知识水平相近的班级教授同样的知识,教学效果会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什么,一直存在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缄默知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鉴于此,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理论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对物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物理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分类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大多出现在教材、教师、学生以及班级组织中。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于教材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教材插图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学生对物理现象认知中以及班集体的学习氛围中。


  1.物理概念和规律中的缄默知识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规律则是建立在物理概念上的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它揭示了物理概念间的关系[3]。物理规律与物理概念一样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抽象性以及复杂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物理规律中蕴含着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揣摩的缄默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够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缄默成分,便不能够领会其精髓。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学生能够将某些物理规律倒背如流却不能很好运用的原因。


  2.物理教材插图中的缄默知识


  统计显示[4],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中包含了396幅插图。为什么教材安排了这么多的插图?显然,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插图能够使复杂的物理知识具体化,旨在让教师去挖掘其中的缄默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比如:教材中的肖像图(教材中出现的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的肖像图等),意在启迪学生去了解科学家的巨大贡献,从中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以科学家为榜样影响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先进的科学思想与方法。教材中的生产生活图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STSE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面临与物理学相关的挑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教材中与实验相关的插图则非常直观地向师生展示了装置、操作、原理等知识,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材中的数据表格等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观察数据及其变化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教师的缄默知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巨大。比如,教师的职业情感、专业知识结构、问题意识、独创教育行动图式与机敏情境智慧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甚至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行为更为强烈[5]。杜爱慧指出: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指教师自己获得的、难以明确意识与清楚表达的、不能以规则形式加以传递的知识。它具有情境性、个性化和无意识性等特征,对整个教育活动起着驱动和导向作用,是教师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契机”。它主要包括教师有关教育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机智等[6]。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应当以其自身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能获取可以言传的物理知识,还能获得教师在行为举止中所表现出来的难以言传的信息。


  4.学生的缄默知识


  每个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很多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大相径庭。然而,这些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出来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所获得的一些缄默知识和技能,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包括物理学习的效果。比如,不同学生在听了同一堂物理课后,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解答习题,有的学生却不能,并且在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风格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从教师和物理概念、规律中所觉察到的缄默知识成分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调查发现[7],在物理学习中,能察觉出内容中有缄默成分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八,而能察觉到某些知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并且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领悟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对他们掌握物理知识起到很大作用。


  5.班级组织中的缄默知识


  教学是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协同合作与不断反思的过程,其目的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当属学生班级组织中的文化氛围、组织形式、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等潜在要素。这些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热情,但这些缄默因素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许多时候却说不清道不明。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依然有责任将这些缄默知识挖掘出来,并将其运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缄默知识发挥作用的方式


  知识并不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只有被理解的东西才能称作知识。几乎所有能言明的显性知识也只有依靠某些缄默知识才能被体会和应用。由此,波兰尼得出结论:一切知识如果不是缄默的,就是建立在缄默认识之上的[8]。然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非完全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最著名的转化模型是日本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9]。若要让缄默知识有效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着手。


  1.缄默知识的显性化


  显性化,指的是缄默知识被具体阐述清楚后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的方式主要包含类比、暗喻、交往、反思、情景等。教师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精力放在了以文字、教科书、数据等形式呈现的显性知识上,而忽略了存在于教材背后、教师与学生间的缄默成分。由于缄默知识往往是集体与个人知识体系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它总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自身、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对话,撰写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日记,进行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10],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使得物理知识更加清晰化、明朗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顺畅,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缄默知识的内化


  内化,是指将显性知识转化成缄默知识,并将其渗透到组织与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性知识、缄默知识的关系可用“冰山模型”进行形象的描述:浮在海面的部分是显性知识,掩藏在海面之下的是缄默知识,正是后者支撑住了整个庞大的冰山。换言之,如果一个人的缄默知识不扎实,也就难以托起那些显性知识,也难以使它发挥出充分的作用。由此可见,缄默知识在人类知识的获取与发展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将某些重要的缄默知识内化于心,比如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进而有效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缄默知识的共享


  个人拥有的缄默知识是个人长期创造与积累的结果,它存在于个人的潜在素质中,既包括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诀窍,也包括直觉、灵感、价值观等。同时,它也深藏于个体的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学校和班级所拥有的缄默知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根据系统1+1>2的原则,缄默知识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它拥有个体所无法具有的知识特质,例如学校文化、教学理念和办学机制等。然而,在学校和班级的大集体中,每个个体与个体、集体与集体、个体与集体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时的教育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应当多加强交流沟通,以此促进缄默知识的共享,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使个体的知识体系壮大起来。


  三、教师运用缄默知识教学的具体策略


  中学物理学习中存在缄默知识,且在上述三个方面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运用好缄默知识进行物理教学,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1.重视教学倾听与交流,充分挖掘学生拥有的缄默知识


  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教学方法若触及到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或者说是学生的情绪、意志品质等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便是有效的。教师应当改变“重课本,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放于首要地位”。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具有的缄默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特定的场域下,教师、学习者个体、同伴甚至是参与班级互动的家长们都有特殊的存在样态。各主体间的交往行为以及诱发这些行为实施的存在于主体头脑中的潜在的文化价值观、社会习俗等共同构成了课堂的教育活动。”[11]。另外,相关学者认为,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而构建理解型师生关系要求实现交往目的从知识占有转向生命关怀、交往主体从单向控制转向双向理解、交往内容从静态预设转向动态生成、交往方式从规训独白转向心灵对话[12]。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关爱,在与学生共同交流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学生能解决什么难度的问题?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怎么样?怎样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如何让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些,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充分重视学情分析。“师生在课堂上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对话,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共建和谐课堂。”[13]


  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产生与学生缄默知识发生矛盾的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充分挖掘缄默知识,进而在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找寻出最佳的应对方式。比如,教师在准备“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应当列举具体例子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生活中的现象给了学生太多鲜明的印象:人推桌子,人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才动;手离开桌子,桌子马上就会停下来。所以学生的潜意识就告诉他们:“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考虑学生已具备的缄默知识,再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引导。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越是遇到容易被学生误解的知识、学生越难弄懂的知识,就更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可能存在的缄默成分,尔后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改变心目中错误的观点,进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


  2.结合教学目标,详细分析教材插图中的缄默知识


  新课程改革促使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广为人知。为了设计科学的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掌握并灵活运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努力把握学科知识的深层涵义与整体结构,辩证对待考试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影响[14]。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除了文字以外,教材中还编排了大量的表格、图片等形式的插图,因而插图在物理教材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对于物理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插图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插图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沟通。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看、识、析、懂、用等活动,联系知识目标,分析、挖掘出其中的缄默成分,“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15],使其中的缄默知识不断外化,进而使“图中之意”能被学生所领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讲“离心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详细分析其中蕴含的离心运动知识:汽车在水平面转弯时冲出公路,学生可能认为汽车的速度过大。为什么速度大就会导致事故发生呢?插图并没有直接显示出来。教师应当告诉学生,汽车在水平路面拐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车轮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来提供的。因此,教师只要将图中的缄默知识稍加点拨,学生便可明白:汽车之所以会冲出公路,是因为汽车转弯时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这时汽车做的是离心运动。这种插图贴近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关键还在于教师画龙点睛的启发——将插图中的缄默知识显性化。


  3.加强课内外实践活动,促进缄默知识显性化


  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生活中缄默知识的关键一步就是要使它们“显性”化,从而才能加以检讨、修正或应用[16]。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有益于个体更强烈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因而能使个体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缄默知识。在教学中,使物理缄默知识得到显性化的最好的方式便是让学生勤实践,包括课堂中的实验活动,也包括课后的实践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将以往一个人在讲台上“自导自演”的实验“搬下”讲台,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其创造性,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以便将缄默知识显性化。再如,可以将某些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向心力”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被细线牵引的小球在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以此来感受向心力的存在;并通过改变做圆周运动物体的质量、轨道半径、转速等条件,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与探索“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使用向心力演示仪和DIS实验,精确、科学地验证自己的“感知”并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索的方式,可以强化自身原有的正确认知,纠正错误的前概念,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向心力公式F=mω2r的物理意义及其隐藏在概念里的缄默知识。


  4.注重物理问题思维教学,促进缄默知识的内化


  人类的学习,从实质上讲,就是自主运用思维的活动过程。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主要是让学生学到不同的科学方法。一般而言,科学方法在教材中的处理方式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显性方式指的是,教材中采用文字的形式详细写明了科学方法的名称、适用条件、操作过程、使用原理知识,公开地、明显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一目了然,且可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接受科学方法及其相关的知识[17]。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教材中往往不会通过文字明确地写出有科学方法的名称、运用条件、运用原理等知识,这些缄默知识都要通过教师去渗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这些方法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培养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新课教学或者是习题教学时,总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与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将其中有价值的缄默知识巧妙地渗透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将缄默知识吸收内化,这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在讲解各类综合性题型过程中,便蕴含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解题切入点、解题顺序、解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公式的演算等。虽然不是每个细节教师都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聪明的学生总能够从解题过程中体会到解题思路的“弦外之音”,并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将有价值的缄默知识渗透给学生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由于原始物理问题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因而包含了更多的缄默知识。比如,在运动学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解决杂技演员手抛小球的问题。抛球表演一直是魔术杂技团的重头戏之一。在表演的时候,演员将几颗小球依次抛到空中,试证明相邻小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多少时,才能保证表演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原始物理问题就包含着重要的缄默物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去仔细回忆电视画面中杂技演员表演的情节,甚至搜索观看表演视频,进一步通过挖掘缄默知识并与运动学知识相结合,从而促进物理学习的良性发展。


  5.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间缄默知识的共享


  班级文化与缄默知识的共享是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利于缄默知识的共享;另一方面,缄默知识的共享又能够极大地促进班级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概而言之,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的缄默知识交流,而缄默知识的交流正是它得以共享的集中表现。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班级应该具备平等、团结、创新、友善等特点,努力营造宽松、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是缄默知识共享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班级内部的缄默知识,进而实现班级整体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可以说,只有成功地塑造出共享文化,班级成员的个人缄默知识才有可能转变为班级共享知识。班级共同目标也有利于学生间缄默知识的共享。这是因为,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班级所有成员发扬团结友善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之间知识的共享,并使班级成员之间达到最大的共识,在共享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在共享中使情感得以升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