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物理教学渗透思考策略研究论文(共3篇)

2022-06-08

  物理作为现在一门自然学科方面的基础学科,并且也都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当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所以物理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物理教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中美大学物理教学的对比与思考


  朱纯、陈国庆、吴亚敏、许建文(江南大学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以江南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为例,对比了中、美大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并深入思考.分析发现两国教学各有特色,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为推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改革;大学物理;分层次;对比


  2017年7月,笔者参加了江南大学组织的“首届江南大学数理基础课教师海外培训班”,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在为期25天的学习中,接受了美国高等教育卓越与创新转型教学理念的培训,聆听了专题讲座,并参与了课程组的讨论活动.同时,还访问了霍华德社区学院、海军军校等美国高校,因此有机会从不同侧面观察美国的大学物理教学,同时,也对美国的大学物理教学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本文以马里兰大学和江南大学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对比了中美大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并结合我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思考.


  1教学内容


  马里兰大学将本科物理教学的对象主要分为4类,分别是:将物理作为通识教育的学生,如:医学、化学、生物等;有志于从事对物理知识有一定要求的那些专业领域工作的学生,如:工程类;有志于在物理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学生,如:物理类;除上述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学生,单独归为一类.针对各类学生的基础和对物理学的要求,马里兰大学提供了4个层次的物理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且每个课程有配套的物理实验课.


  江南大学本科物理教学分为《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其中,《大学物理》已经开始了分层次教学的尝试,主要分为机电类和生化类.机电类更侧重于力学、电磁学相关内容,内容相对丰富,一共112学时,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而生化类将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作为重点,一共80学时,一学期上完.《大学物理实验》是机电类和生化类学生都要上的,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24学时,即8个实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搭建了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现象.


  就教学内容而言,美国大学的物理分层次教学做的更加人性化,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江南大学为例,随着人才的不断引进,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细化将是改革的重点,尤其是结合学校优势专业,可以分别开设:物理与食品、物理与生物、物理与设计等选修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将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物理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主动提高学习的投入度.


  2教学方法


  马里兰大学的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模式展开教学.马里兰大学的教学方法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讲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肢体语言非常丰富,时时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哪怕中途有学生提问,他们都非常有耐心地先解决学生的问题,然后再继续讲课.学生和教师得到及时的沟通,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的教学.几乎每节课都有学生讨论环节,讨论时,学生自由结合,一般一组为4-6人,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到讨论中去,也许是讨论习题,也许是讨论一个实际应用的问题,不存在对与错,每个学生都很有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江南大学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讲授法为主,以课后答疑为辅.课堂上,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为主,如果有疑问,一般都在课间或者课后指定的答疑时间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可以保证上课的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弊端是,学生还是被动的学习.对于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他会把疑问记下来,答疑的时间把问题搞清楚,但是对于主动性不够的学生,问题记下来了,但不会再找时间解决,日积月累,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后就直接放弃了.


  就教学方法而言,笔者认为中美两种模式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美国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这毫无疑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这是建立在课程定位在面广而度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讨论.并且,课程本身还安排了讨论课,虽然不点名,但这是以课的形式存在的,基本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其中.而国内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程度明显比美国的要深,因此教师首先要确保在课堂教学时,将教学计划按时的、保质保量的完成.其次,国内的讨论是以答疑的形式存在的,学生相对就不重视,可来可不来.而讨论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缺少学生和学生的讨论环节,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可以逐步尝试讨论课的形式,在确保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将内容较为浅显的部分提出来,让学生课前先自学,然后课堂讨论,最后学生交流、教师总结.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慢慢的习惯讨论课的形式,不断地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当然,答疑还是要保留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3教学手段


  马里兰大学的教学采用的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师会把预习题发布到网上,学生自行查看、解答,到课堂上的时候,这些内容教师是不讲的,他认为你预习过了,应该懂了.课堂讲授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板书的形式,这个让人很惊讶.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美国的教学手段应该是最先进的,至少应该是用PPT上课的,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教师们认为,数理基础课包含很多推理的东西,因此只有板书才能最好地呈现学科特点.当学生觉得枯燥的时候,他们会引入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一节物理课,是讲能量与功的相互转化的,就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坐在转椅上举哑铃,功和能分别有什么变化?问题一出,大家就积极兴奋地讨论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可见,“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佳手段.


  江南大学的大学物理课堂采用的是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微观过程实施宏观模拟、将瞬变过程转为定格分析,进而使某些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使物理演示实验、图示说明、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等方面的教学在感知上更加形象生动,其意象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弥补了单纯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抽象、建模和应用.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大学物理学时少与物理学内容面广量大的矛盾,还能逐步将讨论的形式引入课堂.而习题课时,教师一般采用板书的形式.因为物理题目需要推导,板书更方便将推导的过程一步一步的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板书的时候,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因此,习题课时板书比多媒体更有优势.


  就教学手段而言,笔者觉得两者都很好.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适合所教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个教学手段就是好的.而且,江南大学对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视,2017年9月份开始,逐步推行“雨课堂”,这是一款与PPT相结合的应用软件,能够实现在线答题、同步课件等功能,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将学生的手机充分应用起来,将“低头族”激活为“抬头族”.


  4教学评价


  马里兰大学的教学评价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它的评价是真正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评价,而不是国内普遍可见的“一卷定终身”.它们的教学评价包括每次预习题的回答、课后习题的解答、不定时的随堂小测、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听来好像很繁琐,但是却很有效.曾经有教师担心学生会厌恶这种评价方式,一位教授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过程控制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要高,而且教学成果也要好的多;相反,直接结果控制的学生感觉就是为了期终考试而努力学习.后来与学生交流才得知,通过过程控制,学生可以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然后随着知识点的完善,成绩越来越好,学得也就越来越有动力,最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他们反而喜欢这种教学评价的方式.而只需最后一次考试的学生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了,平时学的时候觉得都会,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这一组的学生还主动问教师,能不能多加几次单元测试?可见,只有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学习的投入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江南大学的教学评价主要还是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项的总评,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成绩等进行评分,相信通过采取这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投入度,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当然,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也应该包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然而,所有的受访教师,不论中美,都表示,“这是一个世界难题!”看来,如何更好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管理者急需思考的问题,公平有效的评价方式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大学物理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第2篇:论生态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王龙,蔡文(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0540)


  摘要:生态教育是呼应当代中国时代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文章通过阐述生态教育的内涵、介绍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背景和现状,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的可行性路径,以期对我国物理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态教育;有效路径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背景


  1.物理学与生态环境问题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但不可忽视的是,物理学的发展也同时给生态文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中的物理性污染诸如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也日益严重,已使得人类不得不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2.高中物理教学与生态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这凸显了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3]


  新的《普通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首次把“环境”一词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之“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维度中。同时在每一个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中,由低到高地呈现对生态教育的要求。相比于旧课程标准,新课标中对生态教育的学习水平要求更加细化,要求更高。比如,在知识技能方面,把原来的“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成“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原来的“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成“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教育层面,都非常重视生态教育,故将生态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教育的内涵


  要了解“生态教育”的内涵,应该先了解“环境教育”这个概念。王燕津在梳理“环境教育”这一概念时指出,这一概念在1948年由托马斯·普瑞查提出。他认为“我们需要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将自然与社会科学加以综合”,并把这种教育方法称为“环境教育”。[5]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指出:“环境教育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校内外各级教育,对象为全体大众,尤其是普通市民,使人们能根据所受的教育,采取简单的步骤来管理和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6]之后,对环境教育的定义和解释层出不穷,基本可以归纳为:环境教育是针对人类周围环境的认识、保护、改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近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引发了生态危机。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环境教育”这一术语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它的本意,因此与“环境教育”相对应的“生态教育”这一术语应运而生。


  皮尼克(Pivnick)指出:“生态教育是建立在生态哲学基础之上,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并对我们的世界观进行根本变革的教育。”[7]我国学者蒙睿指出:“环境教育是生态教育的一个部分,生态教育的目的是结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从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8]


  笔者认为,生态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生态教育是帮助受教者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教育科学,受教育者通过接受生态教育能够激发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解决生态问题的相关技能,从而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内涵体系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


  三、我国现阶段高中实施生态教育的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略晚于美、英等发达国家,但发展十分迅速。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教育的开始。1989年,“全国部分省、市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座谈会”提出将生态环境教育安排在高中选修课中。1992年11月,全国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2003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等方面,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构建了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9]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课程中也基本都有生态教育的内容。


  现阶段,我国高中生态教育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李光对在《生态的教育与教育的生态》一文中指出,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科课程与生态教育联系起来进行学科渗透或主题活动,将生态教育仅仅局限在打扫卫生、捡垃圾等较浅层面,没有将课程与学生身边实际的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联起来。[10]张静在对我国高中生关于生态教育的调查中指出:在生态意识方面,大部分高中生具备较强的生态意识,但是对当前的生态问题关注度不高;在生态知识方面,绝大部分高中生只是达到“知道”的程度,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比较薄弱;生态行为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好的生态环保行为,但仅仅限于个人,对于一些破坏生态的行为则持视而不见的态度,生态环保监督力、参与度不够高。学生能够意识到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但是调查发现,学生获得生态教育相关内容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学校课程只占很小的比例,学校也很少举行相关的活动,说明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教育。[11]车益霞在对苏南地区关于中小学生态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前生态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生态教育的形式单一;学校对生态教育不够重视;生态教育的内容不系统;生态教育的师资缺乏。[12]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生态教育的主要阶段,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并没有给予生态教育充分的重视,生态教育在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实。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各个学科难以渗透生态教育。学生在校内很难学习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其获得生态教育的内容非常有限,生态素养亟待提高。


  四、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可行路径


  1.编写渗透生态教育的校本学材


  物理教材是按照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编写的,以系统阐述物质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为主,同时也融合了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是高中进行生态教育的资源库。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特点,认真研读教材,并对教材进行适当梳理。教师要明确本校高中每个学段的生态教育目标,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态教育的融合点,编写适合本校学情的生态教育学材,有目的、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兹以沪教版基础型课程物理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C节“电磁波”为例,予以说明。


  2.利用物理课堂渗透生态教育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渗透生态教育。由于教材在不同的章节中都渗透了生态教育的相关知识,教师只需在备课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加工和适当拓展,通过图片、视频或案例的形式,将生态教育的相关知识渗透到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对相关现象或实例的分析加深学生的认识。如在学习“电功”的知识时,可以插入电能的相关图片,同时引出两个问题:(1)一度电能干什么?(2)节约一度电意味着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会意识到电能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会自觉规范自己或家人生活中的耗能行为。学会保护环境,珍惜电能、水资源等。再比如,在学习“重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一课时,在情景导入中,可以利用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原子弹的放射性产生的巨大危害。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学习本节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也能够使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13]。


  3.利用作业评价与反馈渗透生态教育


  应对环境污染、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一直都是人们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题目也时常出现在物理会考、高考中。授课教师需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习题,并将其嵌入到相关章节课堂、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案例1在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后,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课堂练习题。


  例:地铁在设计时使车辆进站时要上坡,出站时要下坡,如图1所示,这样设计车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站台高h=3.2m,车辆到达A处时的速度是36km/h,此后关闭发动机,不考虑阻力,车辆到达B处时的速度是_______km/h。


  本题有两问,其中第一问与“生态教育”有关,同时需结合物理知识来分析。当地铁上坡时,列车把多余的动能转化为列车的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当列车下坡时,又把“储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列车的动能。这样设计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节能意识。


  案例2在完成“机械振动”第二课时后,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课后练习题。


  例:噪声会对人的心理、生理、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通常用声强级pagenumber_ebook=221,pagenumber_book=219(单位dB)来表示噪声的大小。式中I为声强,I0=10-12w·m-2是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强度。我国规定工作环境的噪声一般应低于85dB,则以下最接近该标准的声强是()。


  (A)10-1w·m-2(B)10-2w·m-2(C)10-4w·m-2(D)10-6w·m-2


  本题以学生生活为背景来命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与环境密切相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和对周围噪声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并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4.物理实验中渗透生态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态教育中,运用一定的器材和工具进行实验,探究事物的规律,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态环保知识,在实验(制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完“分子和气体定律”这一章后,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利用一个吸管,并结合生活中其废旧材料设计一个简易实验”的活动。这样一个不限主题的制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废物利用”的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渗透生态教育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生态教育的开展仅仅在课堂中是不够的,因此还需开展能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亲身体验相结合,巩固生态知识,强化生态行为,最后转为生态素养。


  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生态教育”有关的研究性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挖掘物理学科中与生态有关的材料,通过文献检索或调查的方法,形成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第八章“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这一节后,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我国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研究性活动。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化石燃料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土壤酸化和破坏臭氧层等环境问题。通过比较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会发现,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还很不合理,因此,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要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课外实践研究,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生态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而物理学科是生态素养培养的显性学科之一。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中践行国家的生态文明战略和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生态教育的可行路径,营造和谐的生态教育氛围,要实践“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重点”的生态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素养。


  第3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王民政(上海市第二中学,上海200031)


  摘要:高中物理难学和高考物理权重降低,已成为物理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初高中物理学习有一个较大的认知和心理“台阶”,会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甚至放弃物理学习。高一物理教学应重视心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使其体验学习成功,树立选学物理的信心。教学中应循序渐进,目标分层分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探究,设立微课程拓展课堂时空。还可以开展学习方法和生涯指导,激励优秀学生做“小老师”,尝试物理创新研究,确立职业志向,吸引学生选择物理等级考试。


  关键词:心理引导;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学习方法


  一、高一物理“台阶”与“心理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初步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则是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通过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广泛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从限定词“初步、了解、简单”与“广泛、综合、应用”的含义可以看出,无论是掌握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还是能力要求上,初、高中物理衔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台阶。突出表现在:从初中物理的定性探究到高中物理的定量探究;从初中物理具体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物理抽象的模型描述;从初中物理单一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高中物理多重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从初中物理简单的数字运算到高中物理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高考等级考试按等级排序机制,加重了学生畏难情绪,致使选考物理动力不足。


  部分高一新生由于刚经过紧张的中考升学复习与考试,有“松口气”的思想,对高中物理的难度与学法的变化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准备。突遇“台阶”,导致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放弃选考物理。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第二步是结合课堂教学,将物理学习延伸到课外,进而开展生涯教育。


  二、高一物理教学策略改进的心理引导


  情感是人对人、人对物、人对事的态度和反应,积极的情感是精神能源,一旦学生对求知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就会采取积极的认知行为。[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是克服心理障碍,顺利跨越“台阶”的心理需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学生通过新学期第一节物理课,首先会对高中物理的内容、作用、特点产生直观感觉。也会从教师言谈举止、教态教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在心理上产生对物理课的好恶,影响着今后学习物理的努力程度。所以,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特点及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教师。第一节课的教学要准备充分,内容详实,方法灵活,突出物理学科的实验特色,让学生感知物理科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科学密切相关的行业、职业和未来世界,以教师对物理学的敬畏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敬仰。同时,教师要仪态端正、满腔热情,讲述形象生动,设景入情。课前,教师需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基础、喜好和要求,并记住学生的姓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价值动力


  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的移情性。物理教师可结合物理学史、物理学家轶事、物理思想和方法、物理的应用与发展等事例与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从伽利略、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直到爱因斯坦等众多的物理学家,不仅讲述他们所提示的物理规律,也介绍他们为科学事业的奋斗牺牲。如法拉第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在周围的人纷纷放弃研究的情况下,他靠什么坚持下来直到成功;哥白尼受到血腥镇压的时候依然胸怀必胜的信念。这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头上的光环与荣誉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引导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科学家由衷敬佩的情感,自然迁移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上,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探究欲,形成不畏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2]在物理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建立生涯指导教学目标指南,物理知识的应用与生活实际最密切,让学生演讲“物理+X”,教师适时介绍与物理学科相关的行业和职业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与民生相关的电力、水利行业,引领国家发展的航天、核能、高铁,保障国家安全的飞机、舰船、军事等。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和行业对物理知识、动手能力、个性特长、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学习与职业准备的关系,形成稳定的物理学习动力和专业志向。


  3.使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表现为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好奇和探究物理规律的倾向性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这种好奇心、倾向性和责任感只有通过个体实践的不断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并稳定下来,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成为探索物理规律、揭示事物本质的“持久兴趣”。由于初、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台阶”,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分阶段提出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积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能使每位学生都品尝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这是树立信心、形成恒定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是跨越“台阶”最有效的措施。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教学策略获得成功的基本因素包括学习者主体因素和教学的情境因素。[3]强调学习者主体因素对学习的作用,认为学生的学习成就与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性。[4]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学好物理,让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希望,充满信心,要满足学生渴求知识、渴求进步、渴求帮助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珍惜其进步,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情景,有思辨、有实验、有演绎,使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


  三、高一物理教学策略改进的路径


  1.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集中于处于掌握边缘的那些概念和规则,他称这种学习的边缘区为“最近发展区”。[5]这个观念强调了教育不能“拔苗助长”,不能超越认识发展的阶段。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6]教学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初始的教学速度要慢些,重点章节之前可先上预备课,讲清初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能力要求、思维方法上的区别。按照教学纲要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深度、广度,并分层次、按阶段提出动态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2.动手操作,激发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实验的探究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在初中时由于刚接触物理实验,兴趣多在实验器材和直接观察得到的结果上。而到了高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实验步骤的设计、结果的分析提取和对误差的分析上,这些实验没有初中直观,成功的障碍增多,教师对实验的要求要分段、分层次提出。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由现象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要观察的主体,忽略次要因素,并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得出通过实验发现的规律。要充分展示物理过程,让学生亲历“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归纳能力,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改进仪器或步骤,手脑并用,学生的潜能被开发,创新实验则由学习转为追求。


  3.建立微课,突破难点


  由于课时有限,教学计划紧凑,仅依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微型课”以它短小、独立、鲜明的优势,在引导学生跨越“台阶”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方法是:利用课余时间,每次设定一个主题,以训练某一思维方式、纠正或探讨某一练习解答、掌握某一学习方法、探讨一个实验等为目的,针对全体或部分学生实施“微型课”教学。如作业中普遍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与矫正;重点、难点的专题训练,对认识模糊易出差错的章节,像“受力分析”“能与功”等内容,通过专题讲练,能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再如:讲解一个实验,分析一项误差,抛出一个课题,展示一个学生研究过程。微型课不仅能答疑解惑,在扩展知识应用、展示学生成果、介绍新科技和生涯指导等方面,微型课教学有它特有的方式和功效,而且是对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也是课堂时空的拓展,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4.问题激励,提高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思维活动的实践价值所在。[7]物理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知识、物理方法、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灵活性。[8]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遇到他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表达出来时,才能形成思维方法。在“疑难”的渗透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解决,到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形成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5.及时矫正,解决疑难


  学习的矫正是引导学生跨越“台阶”的关键,而及时的教学反馈是进行矫正的有力保障。用统计理论,有计划地对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和学习缺陷,并采取措施及时矫正。学困生的学习矫正要及时,应从三方面做起:经常关注学困生,让他们感到温暖与关怀,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的辅导,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针对学困生形成过程的原因——问题效应(某个小问题——问题积累——学与教脱节——自信心降低),及时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办法是教师主动辅导,同时给每一位学困生安排几个“小老师”(由教师选定的品学兼优学生),使他们减少问题的积压,学习顺利进步;让学生会做一般题目,教师在适当时机给予表扬。绝不拿难题卡学困生,以保证学困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6.渗透方法,学会学习


  高一物理“台阶”形成的另一个因素是高一新生思维方式与学习要求的脱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9]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给学生时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习方法好,会学得法;学习品质好,好学得力;学习战略好,学优得策。


  (1)重视物理课本的阅读


  要求读课本能找出新知识和重点所在;读图能明白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展示的物理过程;读表能厘清表内各物理量、数据之间的联系,逐步养成读书自学的良好习惯。


  (2)体验物理规律的形成


  物理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应该掌握物理概念的来龙去脉。像力学中“位移”概念的学习,学生就需要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位移”,它和初中讲的“路程”有什么异同和关联?“位移”如何定义、如何运算?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位移”概念。学习中要抓住物理知识的主干,学会理解后再扩展。


  (3)突出物理方法的学习


  指导学生利用理想化方法建立模型。如将绳理想化为轻且不可伸长的模型,则可推理得出“绳中张力一定处处相等”。由于学生对这些不同模型绳的物理图景不清楚,在遇到绳类问题就出现解题思路混乱。因此,教师在讲解习题时,一定要将这方面的问题讲清楚,强调审题之后头脑中对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物理模型和图景,挖出隐含条件,抓住解题关键。


  (4)指导物理解题的方法


  高中物理题叙述一般较长,学生读题时,往往会前读后忘,总觉得题目条件不够,无从下手。教师应指导学生不是先有思路才动笔,而是先动笔逐步投石问路。因此,一边详读题目,一边画示意图,在图上标明研究对象,分析物理过程,确定已知量、待知量。敢于动笔列式求解,通过试探比较。只有这样,正确思路才可形成。


  针对高一物理教学,教师只要在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生理、心理特征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措施,分阶段、分层次地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就能顺利引导学生跨越“台阶”,消除心理障碍,调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物理等级考,确立职业志向,在物理教学中收到良好成效。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