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引导学生探究构建智慧课堂

2022-06-08

江苏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214431) 周亚军 徐新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应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经历探究和实践的过程。这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构建智慧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2、5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某电信公司推出一项优惠政策,凡是5的倍数的固定电话号码,可以免费获取一部手机。小刘家的电话号码是86838445,我们怎么来帮助小刘判断她有没有中奖呢?”

生1:看看个位是不是5,就知道它是不是5的倍数。

师:这样想正确吗?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生2:把每一位数字加起来,如果除以5没有余数,那这个数就是5的倍数。

师:这个电话号码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等于46,除以5有余数,那这个数就不是5的倍数。这是你的判断,其他同学呢?

生3:用86838445除以5,看它有没有余数。

师:好的。用计算器计算,果然没有余数。看来,这个号码是5的倍数,那小刘家有没有中奖?

生:中奖了。

师:这里还有很多这个地区的电话号码(课件显示8个电话号码和省略号),工作人员要把幸运号码从中选出来,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用除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生4:太麻烦了。

生5:5的倍数肯定有特征的,掌握了5的倍数的特征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

师:看来,我们有必要研究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有趣、新奇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不断深入探究问题。

二、创新过程,构筑探究平台

“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新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有广泛的现实背景,教师可将传统中封闭性、定向性的例题和习题创设成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并使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合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创新,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时空,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去判断、去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适时点拨,提炼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

(1)师:这是百数表(略),你们能把5的倍数有序地找出来吗?同时用“?”圈出来。

(2)学生圈5的倍数。

(3)交流:你找到了哪些5的倍数?

(4)发现:我们来观察这些5的倍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生: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5)验证。

师:在百数表中,我们发现5的倍数的个位上是5或0,那么超过100的5的倍数,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如5的132倍,它的个位上会是几呢?(学生计算)符合刚才发现的特征吗?你能不能也来举一个这样超过100的例子,看一看这个数有没有这样的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举出的例子都有这样的特征吗?有没有找到一个5的倍数,它的个位上不是0或5?

师: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一个数的个位上不是0或5,它会是5的倍数吗?在百数表上看一看。(生观察分析)现在你能肯定地告诉老师,5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吗?

(6)回到课始问题。

师:你能帮助电信工作人员很快地筛选出幸运号码吗?大家试一试。

(7)小结:我们是怎样得到5的倍数的特征的?首先我们在百数表中找出了5的倍数(板书:找出倍数),然后通过观察有了一个初步的发现(板书:发现特征),再在百数表外举例验证(板书: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么,2的倍数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吗?

……

学生在探索中经历了思维的波澜起伏,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体会到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接下来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

2.设置冲突,激发探究热情

认知冲突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设置认知冲突,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3的倍数,引导学生第一次观察:“3的倍数真有前面说的那些特征吗?”疑惑的表情在学生的脸上显露,智慧的语言在和谐的氛围中流淌,他们发现猜想错误,同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12和21、36和63等数交换顺序还是3的倍数,15和51、25与52等数交换位置却不是3的倍数。由此,学生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排列的顺序无关。那么,3的倍数到底与什么有关呢?疑惑激起了思维的阵阵涟漪,打乱了学生原本的认知,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课堂上,教师引发认知冲突,既激发了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向往,又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

3.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探究行为不是个体行为,应该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在探究“3的倍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个实验,并提出操作要求:(1)选出3个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选2个。(2)在画好的计数器上用珠子摆一摆这个数,并数一数用了几颗珠子,在纸上做好记录。(3)判断珠子是否是3的倍数。(4)根据自己的记录,你发现百数表中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同时,教师还提出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即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组长选两个人在计数器上摆,一人记录,操作后进行交流讨论。由于分工明确,学生动手有条不紊,热情高涨,发言积极,亲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之旅。通过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由于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思维方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注重拓展,延伸探究时空

打开教材,浓浓的生活味扑面而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使数学课堂既充满生活情趣,又充满智慧的探求,并且让这种智慧向课后延伸。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的结尾时,教师说:“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先播放蝴蝶、海星、螃蟹等动物,再播放枫叶、银杏叶等植物,最后播放中山陵、伦敦塔桥、故宫等建筑及各种窗花。师:“你们看,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们创造出来装饰用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保证图形的两边完全对称呢?”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显示松树的剪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兴趣盎然,一直到下课还在忙着画、剪。

数学课怎么上、学生怎么学,关键看教师如何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充满智慧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智慧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实践性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增智添趣。作为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一要求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的一方沃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块慧地。

(责编 杜 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