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拓宽言语空间 成就活力课堂——低段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策略

2022-06-08

吕旭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标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其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是关键点。

一、创设氛围,激起表达之欲

良好的语文氛围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促使学生说想说的。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了解说的重要,了解汉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起学习的兴趣。

1.塑造语言交际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极大,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营造一种处在自然状态下的语言磁场,让学生在其间受到感染与熏陶。教师应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话语亲切,举止得体,教师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更易与学生亲近,得到他们的信赖,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语言的感染。

另外,还可以利用晨间活动的时间,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表达和交流……其次,从礼貌用语入手,营造和谐、友善的语言氛围。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都很简单,比如“谢谢”“不用谢”“对不起”“请”等,不但简洁而且很上口。针对农村学生很少用甚至不用礼貌用语的现象,可在教室里贴上一些礼貌用语的标语,进行“谁的小嘴甜”的比赛,在班里实行“礼貌用语我会说”的游戏,看谁说得多说得对。经过一段时间的班级游戏,营造了一定的语言氛围,那么进一步的语言交际就可以有效实施了。

2.强化表达实践

仅有不错的语言氛围还不够,学生还需要表达的实践、表达的强化、表达的氛围。怎样才能营造宽松的语言表达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气氛进行布局调控来营造让学生表达的氛围。如,笔者利用课前3分钟举行的“我的见闻我畅述”,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转化为语言实践进行表达。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部分学生不仅能说完整,而且还说得有条有理。再如,利用班队课时间进行辩论赛,为了加强学生表达的需求,可以把班级分成两大组,前一天布置要求,收集资料。如对低年级学生布置这样的论题:完成回家作业时需不需要家长陪7正方需要,准备需要的理由;反方不需要,准备不需要的理由。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课堂上的辩论就非常精彩。请看以下课堂片段。

正方:我们认为需要,我们刚进入小学,不懂的知识还很多,需要爸爸妈妈帮忙。

反方:回家作业都是复习预习知识,你要爸爸妈妈陪,那是不会独立的。

正方:你错了,我们正处在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的时期,父母在身旁可以及时督促我们。

反方:父母加班到深夜,已经非常辛苦了。你还要等到那时让他们陪着才去完成作业吗?

这样的表达氛围很容易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3.借助情境,激发情感

许多教学实践都表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用故事来创设情境。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有《我想这样做》的口语交际课。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笔者把张海迪的故事引用到了课堂上,作为口语交际的故事背景: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她无法上学……看到这个小小的5岁女孩,你肯定想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吧?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张海迪的同情、对她的鼓励以及想要帮助她的愿望。故事继续:张海迪没有灰心,没有自暴自弃,受到死亡威胁的年轻姑娘却自学完成了从小学直到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还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这样一位作家如果来到我们教室你又打算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经过这样的设计,不仅打动了学生,激起了大家的表达欲望,还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音乐来创设情境。音乐可以让人身心愉悦,放松心情,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可以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时,可以放歌曲《北京欢迎你》。让学生从歌词中激起好奇心,激起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丰富交际资源

1.嫁接——书本与生活

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讲完~段话后,觉得自己铺设得挺好的,就把问题抛下去了。可是学生根本不买账,没人搭理你。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说话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平时对什么感兴趣,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联系他们的生活。找到一个说话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写日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每周交流一次,学生会把自己想写的记载下来。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我学会了____》片段。

师:翠鸟跟着鸟妈妈学会了捕鱼,吃上了可口的鱼儿。小鸡学会了捉虫子,小鸭子学会了游泳。你还能说说这些小动物学会了什么吗?(出示:蜜蜂、啄木鸟、青蛙)

生说(略)。

师:那你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生沉默了,似乎在尽力地想)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班里有一位做菜能手,她呀学会了做菜,而且是自创的一道菜。想知道什么菜吗?(在学生日记里看到的)

(众生惊奇并哗然)

师:那就请她来告诉我们吧。

生:我学会了做马兰头炒鸡蛋。

(学生受到了启发)

生:老师,我学会了洗衣服。

生:我学会了做蛋炒饭,学会了做面饼,还学会了骑自行车。

(学生都很来劲)

生:我学会了溜冰,老师,溜冰很好玩的,我学了好几个礼拜才学会的。(机会)

师:你能给大家讲讲怎样学会的吗?……

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说给别人听,自豪感油然而生。有了日记这种交流方式,孩子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经过心与心的交流,学生的话题自然而然就多了,学习兴趣也就浓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能够让书本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嫁接,那么书本知识就会变得易于让学生接受了。

2.再现一回归生活

生活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大舞台,交流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有一课练习是《怎么过六一节》,学生就可以在课余跟家长、亲戚、朋友进行交流。比如: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两个游戏;讲讲六一节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与幼儿园的六一节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生活实践的训练,让我们切实地看到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借力技术,优化语言之味

教师可根据每次口语训练的要求,设身处地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训练效果,优化表达。

1.画面对比、激发共鸣

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课。

(多媒体大屏幕出现一个红红的太阳)

师:你看了这个太阳有什么想说的?

生:太阳很红。

生:很热。

师:什么时候你也感受到太阳很大,很热?

生:夏天,太阳非常得热。让我们很难受。

师:说得真好,课文里的小朋友他想得真周到,你们看,他画了什么送给夏天?

(大屏幕出现了一个绿绿的太阳)

师:对这个绿绿的太阳你又想说什么?

生:它给我们带来了清凉。

生:神奇的太阳,看见它就好像有丝丝的凉意。

生:好像有凉风吹过来了。

师:谁想把清凉送给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校园?指名读,分别把清凉送到街道、田野、高山。(理解到处)(略)

师:带着这个绿绿的太阳,你还想把清凉送给谁?

生:我想把清凉送给清洁工阿姨,让她们也凉快一些、

生:我想把清凉送给建筑工地的叔叔们,他们在大太阳下还要建设我们的城市:

生:我想把清凉送到海南去。

师:为什么想送去海南?

生:因为我夏天去海南岛旅游过,那里的太阳很大很大,非常得热要是把绿绿的太阳送去,那里的小朋友一定开心的。

通过红红的太阳与绿绿的太阳的视觉对比,更能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感受,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打开了学生的说话空间。这样的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发言的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

2.情境再现、优化语言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拍象为具体,让时空转移,画面再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感受不是很深刻。如果能再次呈现他们有印象的一些东西,他们的热情就会提升,语言的表达也能得到优化。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文中有个词“雹子”,学生似懂非董,笔者尝试利用图片再现的方法进行教学。

(大屏幕展示一些有雹子的图片。同时出现句子:雹子好像____。)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雹予像什么呀?

生:雹子好像一颗颗珍珠.

生:雹子好像一粒粒冰糖。

生:大一点的雹子还好像我吃过的硬球糖。

还有个同学说道:“老师,圆圆的雹子好像剥了皮的葡萄。”

师:你的想法很特别,说说你的想法。

生:这个雹子很透明的,葡萄剥了皮,里面的肉也是圆圆的透明的.

学生通过看图片,把小脑袋瓜里的生活经验整个儿搜了个遍,不仅把雹子认识了、记住了,而且还联系了生活,把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知识亲身体验再次浮现,他们的词也多了,打开了语言的空间,优化了语言的表达。

四、拓展想象,享受表达之趣

1.文本延续——讨论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秋游》时,结合学过的课文《坐井观天》——青蛙跳出井口后,它想和你一起去秋游,让学生讨论两个话题:①带上井底的青蛙最好去哪里秋游?②准备去那里做什么?同学讨论得很激烈。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向往去杭州西湖,有的向往去上海东方明珠塔,还有的向往去黄山看奇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还使学生享受到了表达的乐趣。

2.重组——改编故事

孩子爱听故事,爱看故事,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他们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稀奇的问题。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留下的结尾就是“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学完这个故事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或者时间大转移一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第二年小松鼠来摘花生了,会找到花生吗?利用这样的故事,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巧妙地利用改编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之,加强口语交际实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了解学生的特点,多关注,多培养,多提供机会进行交际,那么,就能为学生点亮一盏明灯。

(浙江省桐乡市龙翔小学3145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