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开放环节 凸显过程——例谈第二、三学段课堂练习活动的优化策略

2022-06-08

编者按

作业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质量的作业和练习作基础。然而目前我们的作业与练习设计普遍存在着低效高耗的现状,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宁波市教研室着眼于“轻负高效”的目标,对作业和练习的设计、应用、评价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本刊特就此开辟专栏,供大家学习讨论。

陈 燕

将课堂练习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设计,在教学中保证学生的练习活动时间,并能把练习融入阅读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师们的教学共识。但在练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练习的效度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练习活动中学生思维的空间比较狭窄。教学中,虽然根据学习内容架构了练习活动,但练习的实施比较封闭,仅局限于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填入练习单,或已设置了固定的格式让学生“对号入座”,或要填写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统一性。缺少练习时对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缺少对班中不同学生学习差异性的观照,练习比较机械、呆板,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练习活动中学习内容的递进比较缺乏。虽然在教学推进过程中安排了数次练习活动,但练习与练习之间没有联系,后一个练习与前一个练习没有层次的递进,没有学习内容的有序深化。这个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课堂还处在“以教为主”的常态,练习只是教师“教”主导下的学生“学”的跟随活动,零散而缺少整体性,忽视了学习内容的结构化,不利于学生从“学过”走向“学会”“会学”。

练习活动中学习过程的展开不够充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相关的练习,但很多时候等同于每个人完成了一份作业然后校对答案,缺少交流、互补、整合、提升的机会。练习过程没有体现学生思考的轨迹,没有充分自主学习后的合作交流,没有交流后的辨析改进,更缺少了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指导、串联和提升。练习的过程应是思维逐步深化的过程,是认识理解逐渐清晰的过程,是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因为过程没有展开而缺失了。

因此,在练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在练习活动推进阅读教学过程的同时,能凸显学习的主体,开放学习的空间,活化学生的思维,展现学习的过程,使练习活动助力学生的高效学习。

一、内容追求开放,需要活化思维

练习的内容需要尽可能地开放,能够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能使优秀的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学习理解,亦能使发展相对慢的学生学有所得。能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潜入文本,深入思考,更能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受到学习的启发,促进发展。

一次优质课评比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配套读物《红树林》,短文从“海上的奇观、神奇的仙境、奇特的生长、奇崛的精神”几方面介绍了红树林,其中第3自然段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自然段的典型语例。

我乘坐的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这简直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相互绞在一起,形成一张海上的绿色大网。红树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高的十几米,低的两三米,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飘着淡淡的幽香。我好像走进了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陶醉在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里。

在教学这段话时,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这样一个练习活动。

默读第3自然段,摘录描写红树林的词语。

(提示:表格中有横线,同学们摘录前想一想,怎么摘录更好。)

这是一个开放的练习活动,摘录词语的练习很普通,学生也常练习,但这次的摘录完全不同于平时关键词语的摘录或优美词语的积累,一个框三条横线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静思考,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摘录。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捕捉现场生成的资源,然后进行交流展评。

这个练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从无序状态的词语摘录,到关注段落的有序表达,再到发现段落的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练习的实施过程中,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有层次的交流指导,使学生在练习后有了更新的学习体验。练习内容的开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活动关注联结,需要层次递进

教学推进过程中我们会安排数次练习活动,需要关注练习与练习之间的关联和递进,不能使每个练习活动处在割裂状态。围绕核心目标实施练习时,能使练习有足够的广度架构起学习的内容,能二度甚至三度地推进使用,这样学习的目标就能更集中,学习的主线会更清晰。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故事长廊”这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训练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简要复述课文的能力。课堂上,着重指导学生复述好故事的主干部分“公主进藏”。

第一次练习:感知内容,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根据课题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2)课文重点写了“公主进藏”,那么进藏前写了什么?进藏后写了什么?尝试用小标题概括:____→公主进藏→____

第二次练习:表格梳理,了解经过

(1)默读进藏部分内容,自主完成表格(摘录关键词语)。

(2)交流整理表格内容。

(3)引导发现构段顺序,了解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情节相似。

第三次练习:借助表格,练习复述

(1)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借助关键词语,指导复述第3个小故事。

(2)习得方法,每个小故事情节相似,按表格顺序进行复述。

(3)4人小组合作,借助表格每人复述一个小故事。

(4)4人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以上三次练习活动的实施,有很大的关联度,前一次练习是后一次练习的基础,后一次练习是前一次练习的发展,互相联系,层层深入。根据重点理清故事内容,利用表格梳理故事情节,再借助表格中的关键信息复述课文,这种“滚雪球”式的递进过程,使练习的目标非常明确,练习具有极高效度。学生在这样结构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方法,习得了能力,学会了技能。

三、过程凸显主体,需要循序渐进

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完成的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人是学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基础,以相关的练习为载体,在交流展示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启发思考、提示方法,通过练习过程的逐步深入,使理解慢慢到位,观点渐渐明朗,能力层层提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学习课文,要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比较全面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习得阅读方法”作为学习的核心目标。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练习。

围绕“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读懂人物形象的主线,学生需要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要吸纳同伴的观点,作出分辨。小组合作又是全班交流的基础,通过教师的串联、引导让学生对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有比较全面的把握。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地展开,并要尊重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对武松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局部到全面。实施经历了以下过程:

(1)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完成的把卡片贴在黑板上,随机引导将相同的特点归并。

(3)统一对武松“勇敢”(胆子大、无畏)、“酒量好”(豪爽)、“力气大”等特点的认识——这就是《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形象。

(4)展开讨论“机智”“固执”等特点。

“机智”——“敏捷”“临危不惧”“临阵不乱”

请贴“机智”的小组说明理由,说说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小组汇报。学生说语段,谈理由;请贴“敏捷”“临危不惧”的小组发表意见。聚焦武松的“一闪”,欣赏传神的描写,合作朗读体会。

“固执”——“倔强”“不听劝阻”“一意孤行”

请贴“固执”的小组说明理由,说说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小组朗读汇报,组员阐述理由;请贴“倔强”“不听劝阻”的小组补充理由二串读文中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描写并体会,

(5)交流辨析“多疑”(不解好人心)、“谨慎”(小心、警觉)等特点。

请贴卡片的小组说明理由。

辨析“多疑”与“谨慎”。

贴“谨慎”的小组汇报“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处,讨论:联系前面店家的表现,应该是“多疑”还是“谨慎”?

引导:“谨慎”的特点故事中也有体现,能找出来吗?(武松打死猛虎后的表现粗中有细)

(6)整理特点,体会多样。

我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多角度地读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勇敢机智、豪放谨慎、胆大无畏:他又——倔强固执、多疑好强、粗暴自负。读书,就是理解,读书,更是发现小说多侧面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让我们认识了英雄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

练习活动的展开始终以学生的阅读理解为基础,凸显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的基点上引导、归整、辨析,使思考逐步深入,对武松的认识也由最初的“豪爽”“勇敢”等单一英雄形象走向“既勇敢机智又倔强固执”“既胆大无畏又多疑好强”等多重侧面形象。

四、面向全体参与,需要多向互动

每个练习活动的实施需要学生全员参与,在课堂上,只有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学习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参与过程不能仅停留在学生与教师的单向对话中,在学生独立的练习体验后,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亦有合作小组之间的智慧共享,有教师的组织引导,亦有同伴启发后的改进提升。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的评价者,练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多向互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用八百多字写尽了徐霞客丰富的一生。根据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我们把“了解小传文体选材的典型性”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目标,课堂上实施了这样的练习活动。

引导对比:徐霞客一生中有那么多的考察探险,课文为什么选择了这两件事情(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探险真仙岩山洞和麻叶洞)来写呢?默读课文第3到第6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这个练习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从参与的次数统计,学生至少有3次机会,自主学习一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观点一上台根据分配的任务汇报:从交流的视角看,有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有组内观点的统整,有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从参与的身份讲,学生既是学习任务的参与者,又是练习活动中的倾听者、评议者。这样实施练习活动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我价值,真正实现了“还学于生”的课堂教学境界。

(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 3154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