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就地取材,学以致用——议论文写作中对课本素材的运用

2022-06-08

谢凤英

学生写作文,特别是议论文,感觉无话可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头脑中缺货,而缺货只是一种假象,只要帮学生理一理,它就会感觉到,素材多得用不完。理的途径有多条,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理教材,二是理生活。这里只说理教材。怎么理?概述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合理分清类别,确定可用角度,变换转述重心。下面就以一次作文训练为例,看学生是如何运用课本素材的。

一、题目

2013年12月5日,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时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如果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请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写作指导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则材料中,主席的回信是其核心内容。“青年一代如果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是讲担当的重要作用,“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对青年提出的希望,勉励青年要有担当精神。显然在回信中,“担当”一词又是核心内容的中心。

何谓“担当”?怎样“担当”?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围绕“担当”从多角度来展开。以下以学生写作实例展开讨论。

三、学生作文

例1

勇 于 担 当

陶钰丹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而现在我要说的是,少年有担当则国之伟大复兴不久矣。

转眼间,中国志愿者组织就迎来了它的20周年。而纵观当今社会,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灾区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中。不正是因为他们有担当,才让他们放下其他事情而毅然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的吗?

那么,何为担当呢?

是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烛之武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临危受命,最终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说服秦王退兵的爱国精神吗?还是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明知可能有去无回却仍在易水诀别后前往的舍生忘死吗?亦或是刘和珍等热血青年为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的殒身不恤吗?

是的,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烛之武已近耄耋之年,却仍不忘这份担当,着实可敬可叹。而荆轲和刘和珍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段,也不顾性命之忧来实现这份担当。难道这些都不足以扣击我们的心灵,唤起我们心中的那份责任感吗?

纵使我们没有毛泽东那种“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凌云壮志,也没有他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书生意气,也没有他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英雄气概。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担当,定会像“同学少年”一样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为实现中国梦积聚一份力量。

塞万提斯说:“上帝带黎明来,是送给每一个人的。”担当的号角正在吹响,中国将迎来另一个黎明。

评语

该生运用的素材,来自以下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纪念刘和珍君》《沁园春·长沙》及“名著导读”之《塞万提斯》,这些均属于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开篇所引用的梁启超的话,来自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少年中国说》。作者信手拈来,二十分钟写就这篇短文,虽还有其它不足的地方,但对课本素材的驾驭能力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例2

担 当

汤雨朦

军人的担当是守卫祖国,老师的担当是传道授业解惑,商人的担当是卖良心商品,厨师的担当则是做好每一道菜……我理解的担当就是在每一个角色上做好自己应做的事。

他,是一个在雪地里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热血青年;是在冰天雪地高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志气青年;是站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巨人,是忆往昔峥嵘岁月时想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志士。他用他的臂膀担当起振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作为一个领袖,他是毛泽东。

她,是一个始终微笑,和蔼的姑娘;是一个抵抗反势力始终不屈服的烈士;是一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猛士;是一个以她沸腾的血来洗涤这似人非人的又给人暂得以偷生的世界的女子;是一个在段政府门前请愿的学生。她用她的鲜血想唤起人们的反抗,用她的鲜血捍卫自己的民族。作为一个新青年,她叫刘和珍。

他,是一个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的淡泊之人;是一个拟班固《二都》作《二京赋》来讽刺朝廷的忠士;是一个善机巧,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的学者。他用他的头脑做出地震仪,使中国的科研前进一大步,他担当的是科研学术严谨的精神,作为一个学者,他是张衡。

他,是一个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母亲被强迫改嫁的幼儿;是一个被祖母亲自抚养长大的幼子;是一个因为祖母病了,常在其旁待其汤药的少年;是一个因被举为孝廉,荐为秀才但因报养育之恩不忍离去的孝子;是在朝廷的压迫下,不得以写下《陈情表》的文士。他用他的双手侍奉祖母,用他的双手写下文字,用他动人的请愿来感动融化铁石心肠。作为一个孝子,他叫李密。

担当是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两个汉字,但它的意义又绝非那样简单,它更多是一种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一份不容置疑的精神。

评语

该生所引用的素材,来自以下课文:《沁园春·长沙》《记念刘和珍君》《张衡传》《陈情表》,均是高中语文必修篇目,所转述的材料重心稳定,角度准确。作者开篇运用一个排比句导引出中心论点,“担当就是在每一个角色上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接着连用四个课本素材,阐述观点,具体地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引例精当,文气畅达,结尾更以“它更多是一种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一份不容置疑的精神”深化了中心论点。

例3

担 当

孙玉叶

人立于世,若能有担当精神,方可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而我追问自己,何谓担当?

耳畔突然响起鲁迅先生大汗淋漓地奔走呼喊声。为何他放弃多年的医学研究,一份乱世中的稳定工作,而去选择用笔尖的力量唤醒麻木的人们呢?心中不觉有了答案——是他的担当,是一个爱国者的担当。看到穷酸文人还在之乎者也时,他决心用文字呐喊,去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思想;纵使受到黑暗的压迫,他也因为担当而呐喊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从我血鉴轩辕。”

鲁迅告诉我,担当是一个人的责任,是爱国之根本。

或许,担当还可以是面对苦难时的一种坦然。屈原因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而被疏远,却在“忠而被谤”的困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替有国士之风的李陵说了句公道话,而遭受腐刑,却能“不溢美,不隐恶”,仍能“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泪何由彻”“布衾多年冷似铁”,却在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史诗中大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一种担当去坦然的面对困难,如若能像他们这般有担当,那么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又何谓苦难呢?

很多人因为有担当,而让生命得到了永恒,正如大漠里牧羊的苏武,用十九年的坚守,十九年的忍辱负重,换来了名垂青史,让世人敬仰,纵使人已长眠在大地之下,可他的精神却铸就了永恒的生命。作为一个汉人,他担当起了维护国家尊严的使者,是担当让他坚如磐石的信念不可动摇。

历史的高空回旋着一个声音:人立于世,必要有担当,方能在责任在苦难面前不畏不惧,勇往直前。

评语

该生引用的材料,一来自于课本教材,如《苏武传》《呐喊自序》,二来自于教材相关篇目的人物生平介绍,如屈原,司马迁,杜甫。作者以这些大家熟悉的材料及人物故事,不止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还包含了“怎么样”的问题,语言富有张力,文气充沛。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文昌高级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