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成语教学——一个亟待开发和建构的领域

2022-06-08

刘 丹

一、成语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1.语文教学的盲点——长期以来,教师对成语不可谓不重视,但基本都是基于成语是个必考的知识点而已,从高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掌握所接触的,有甚者还要求学生每天摘抄或背诵一定量的成语,但这种做法只能称作积累,而非教学。只记不教,只记不学,因而成为了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盲点。

2.知识呈现零散无序——语文教材成语知识零散无序,成语隐含在课文之中,没有作为显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出来。据初步统计,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成语有四百八十多条。由于语文教材内容编排的忽视,造成语文书在成语教学上使用不便。课程纲要和高考考试说明中,成语往往被归入词语中。但成语内涵丰富。极少的文字中可能蕴含着历史典故、古代文化常识、文言知识等。因而,作为文化组成的成语不能只是积累。把成语归入词语中本就忽略了教学的必要性。

3.缺少情趣及文化意蕴——汉语成语独特的历史性、定型化、浓缩化的特点使得整个成语系统也就比一般词汇更能完整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文化负载量是庞大的。但是,由于教育目标过分功利化,成语内在的人文因素和教育潜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导致了语文教育的核心功用即语文教育的人文底蕴,尤其是文化底蕴的遗失,把语文最本质的文化承传的功能薄弱化,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之学、知识之学。

二、成语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成语教学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溯本追源,让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血脉在语文教育中涌动、贲张,强化语文教育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季羡林先生说:“成语和典故是一种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高水平文化的具体表现。”例如,“愚公移山”凝聚着人梦克服困难的坚毅,“毛遂自荐”是多少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因材施教”包含着教书育人的智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着大胆尝试的胆识。对成语潜在的丰富内涵的挖掘,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成语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成语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成语作为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结晶,其中更是折射出了丰富多彩的美学内涵。成语世界无疑是一个充斥着真善美的五光十色的审美长廊。成语既有具体可感的优美悦耳悦目的外形,又有真善美统一的“美”的内容。在吟咏、研习中能激起学生无限的美的遐想、陶冶、感悟。成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使学生从成语中感受到美的情感脉搏,美的文化律动,怡情养性,提升审美情趣。

2.成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成语既然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化的词语,且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传”,决定了成语必然浸淫着几千年历史的仆仆风尘,那它必然和文言文密不可分。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所涉及的主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语言要点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以成语作为例句解释,归纳文言知识点,言简意赅,易懂易记,印象深刻,教学效果非常好。

3.成语是写作活动的得力助手

写作活动是中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常常令学生头痛的学习活动,而成语的巧妙参与,令作文写作柳暗花明,锦上添花。成语具有无可比拟的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可滋养学生内心的文化之树,根深叶茂,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文化资源。成语中的思想光华,可浸渍、涵养起学生深邃、透彻、圆融的思维特点,使其流淌出来的文章富思辨色彩。进行成语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兴趣盎然中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对汉语语法的理解,从而运用所掌握的语法规律,来解决读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读写的能力。

三、让成语在日常教学产生最大效益

以成语为切入点进行诵读教学、文言文教学、语法教学和写作教学,会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性灵,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淀,让学生漫步于成语间苑中,含英咀华,接受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洗礼,洞察幽微,犀燃烛照,让学生学会挖掘民族文化之魂,捕捉古老成语的生命律动,更好地与历史沟通、对话,更好地与世界沟通、对话。

(一)成语在听说教学中

1.成语在诵读教学中的运用

汉语成语的语言形式以四字格为主,平仄相对,错落有致,读之抑扬顿挫,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悦耳动听,或吟或诵,美感无穷。很多成语当中运用了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拟声词来构造和谐的声调。如“辗转反侧”、“运筹帷幄”、“雍容大度”、“虚无缥缈”、“杨柳依依”、“忧心忡忡”、“朝朝暮暮”、“堂堂正正”等等。

笔者尝试随教学内容,相机而动,编纂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成语序列,进行诵读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如以时令气候、山川风物为线——春:春地回春、春寒料峭、春风化雨、春光明媚、杏花春雨、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桃红柳绿、春深似海、春色满园、春和景明、草长莺飞、花朝月夕、杏雨梨云、春满人间……风、云:云飞雨散、风轻云淡、风卷残云、云蒸霞蔚、风吹草动、雾锁烟迷、云涌凤飞、风起云涌……

如以品行陶冶为线——孔融让梨,先人后己。携老挚幼,济困扶贫。路不拾遗,独善其身。自得其乐。粗衣砺食,见贤思齐。救死扶伤,责无旁贷。仗义疏财,克己奉公。结草衔环,扣心无愧。慈鸟反哺,赤子之心。砥节厉行,慎小谨微。闻过则喜,惩前毖后……

2.成语在语文活动中的运用

成语故事会——选择契机和合适的话题,组织学生复述成语故事,或者故事新编,或者对成语人物进行点评。

成语接龙成语抢答——成语接龙不失为一种趣味盎然的成语积累的方法,在基础年级,更可辅以“击鼓传花“等游戏方式,以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可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竞赛对抗。

另外,编成语歌谣、设计古诗词句猜成语等教学形式也是十分有效的。

(二)成语在阅读教学中

1.成语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如果适当联系成语,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察今以推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系成语学习文言词义——成语中许多语素保留了古汉语的因子,是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成语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它又充分反映了汉语的特点,是联系古今汉语的纽带。所以,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保证学生认知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利用性。例如在引领学生阅读《庄暴见孟子》文中“举疾首肇额而相告曰”一句时,可启发学生:“此句中‘举’字的用法与你常见的哪个成语中的‘举’词义相同?”学生会联想起“举世闻名”、“举国欢庆”等常见成语来推断。

联系成语学习文言语法——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意和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汉语的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例如:使动用法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词类活用现象,成语中也保留了大量的使动用法,教学中可援引成语作为有力论据来互相印证。例如:下坂走丸、万人空巷、生死肉骨、体牛归马、伤心疾首、闭月羞花、汗牛充栋、走马观花……

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古汉语中的许多文言特殊句式也保留在成语中,如“人莫予毒”,意思是“没有人能危害我”,“予”是“毒”的前置宾语;被动句也屡见于成语之中,如“贻笑大方”、“蔓草难除”、“见欺于人”、“受制于人”等;“动之以情”、“大白于天下”“绳之以法”、“业精于勤”等成语中保留了介词结构后置的特殊句式类型。

2.成语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许多是直接以成语为中心命题的,这里就不再举例了。其实,涉及到的重要的创作方法、原则和对艺术特色的诊释也和成语大有关系。如:居高临下、高屋建领、一气呵成、开门见山、融古铸今、独出心裁、引经据典、微言大义、褒善贬恶、力透纸背、文从字顺等。

现代文阅读中,概括结构和语言特色的常见成语有:直抒胸臆、借景生情、托物引类、清微淡远、清新俊逸、挥洒自如;不良的创作倾向有:舍本逐末、空洞无物、半吞半吐、大而无当、杂乱无章、无病呻吟、辞不达意、浮光掠影、片言只语、面面俱到、文不对题等。

3.成语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

鉴于成语独特的文化蕴涵和凝练整齐的外在式特点,在作文教学中,精当地驱遣成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议论文为例——在议论文体中,成语言简意丰,富文化张力和理性美,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平添一份儒雅、淡定的书卷气。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中:“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迫遥的一生,才是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该文大量运用、化用了成语,使文章观点鲜明、准确,分析说理更全面辩证,闪耀着哲理光芒,更彰显出作者积淀深厚的语言修养和文化修养,颇显君子之风。

另外,在作文训练的某些细节上,成语还是可以驱遣的令文章熠熠生辉的重要因子,如以成语为标题、为引言,或以其为串联全篇的抒情线索,会取得言简意丰的特殊效果。

四、成语教学类校本选修课的开发

新课程计划要求学校要制订规划,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同时还要求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专业水平。成语因其文化内涵丰富,又有很强的教学可操作性和兼容性,实在是校本选修课开发的沃土。

成语教学类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寻找选题角度:

(一)从成语探源角度入手

大部分成语都是有来历和出处的,并且来源十分广泛。有来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的,有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有来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有来源于古代文化典籍的诗文名句的,有来源于古代俗语和谚语的,有来源于古代戏曲、小说、杂记的,有来源于外民族语言的等等。成语探源对开拓学生视野、拓展阅读面均很有好处。

可以从大处着眼开发《成语探源之旅》的校本选修课,把各类成语的源头作一个归类梳理,应该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也可从某一类型入手来开发,如《成语与神话传说》、《成语与诸子百家》、《成语中的名人风采》等等,专其一点,深入探究,也是很有趣的;甚至可以更微观一些,如《从成语看孔子的思想》、《浙江与成语》、《唐诗宋词成语缘》等,就更专题化了,大有探究的乐趣。

(二)从成语中所保存的物质文化内容角度入手

成语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从这方面开发有广阔的空间。

可以探寻成语中所保留的中国历史中曾有过的物质文明,如《成语中的衣食住行》,搜寻成语中遗存的古人衣食住行的面貌;《成语中的中国山川风貌》,赏析成语中祖国大好河山;《成语中的十二生肖》,剖析十二种生肖动物在成语中的体现,探究古人对这些动物的评判;《成语中的古代地理》,搜集成语中含有的地名及其地理情况,探究它们与今天的对应关系;《成语中的我国传统医学》,去发现成语中保留的中医的诊疗方法、医治手段、药物名目等。

(三)从成语中所保存的精神文化内容角度入手

研究成语中体现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发掘成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

例如,《成语中的礼仪习俗》,研究成语中所呈现的中国古代礼仪,研究成语中所呈现的中国古代习俗,特别是婚丧习俗,深入了解中国“礼仪之邦”的内涵。《成语中的宗教信仰》,分析儒道佛等宗教在成语中的呈现,可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成语中的文学艺术》,通过成语了解古人的文学艺术观念、经典作品、文艺批评等等,从成语中体会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四)从成语本身的语言品味角度入手

成语内涵深刻,形式整齐简短。言简意赅在成语身上体现得最为典型和突出。它表意含蓄形象,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不仅形象、生动、蕴藉,而且富有音乐美和形式美。

四字格成语是成语的基木形式,四字格整齐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在形式上很具美感,符合形式美法则。研究、探索汉语成语的形式美,能够培养学生对成语形式美的敏感度,更多地了解成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从而指导他们更好地去运用成语进行社会交流。

可以从修辞方面来立意,如《成语中修辞格》,探讨各种修辞手法在成语中的应用及其表达效果。或者《富有魅力的比喻式成语》,集中分析比喻的应用,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掌握各种修辞格极有意义。也可从音韵美角度来立意,如《成语:平平仄仄错落美》,分析成语的音韵高低组合之美;或《成语的匀称之美》,探讨成语结构上的匀称整饬,等等。另如《成语:重叠回环之美》,集中解读重叠式成语的魅力。

此外,还可从成语的释义、意思演变、褒贬等角度入手,等等。

总之,成语是一片广阔的沃土,在新课程背景下,理当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使之走出狭隘的空间,让它尽情释放出自己的知性美、形态美、文化美。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