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寻找文本“语根”,实现精神“穿越”

2022-06-08

王文龙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虫洞”理论,大意是在我们现世的时空里,有一个特殊之处——“虫洞”,由此进入,可以实现古今穿越。霍金的“虫洞”理论给我启发:文本也有一个特殊之处,也即所谓的“虫洞”,我把它叫做“语根”,文本之根,很形象,很有诱惑力;或者把它叫作“情润处”,也即文本情深意润处;事实上,文本的“虫洞”即是我们平常说的“文眼”“词眼”“诗眼”。唯有苦读文本,方能抓住文之根本,进入文本深处,品幽探微,涵咏文本性灵,领略无限风光,实现精神“穿越”。

文本“语根”的特征之一:情丰意润,凸显文旨。此处“情深深,雨蒙蒙”,是作者喧嚣的内心世界前的一道翠幕,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外的一口泉眼,是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道心门。语根为全文核心、灵魂之处。语根是文本之根,是作者智慧的凝结点。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经验、感悟的积累,是灵感之花的刹那绽放;它是文本的要旨,简明扼要,警策有力;它是文本的精妙处,读之,遐思悠远,悟之,回味无穷。此处是作者在进行写作构思时精心设置的一个关键点,一触即发,其下暗流涌动,是作者情感的海洋,波光粼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语根可以在篇首,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即是心情烦躁,需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荷塘月色”即是调和心情的绝佳所在,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映射。此点是作者情感的一个结点,由此通向作者的内心世界。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作者多年来内心对北国秋真切的感悟和体验,是至真、至性的认识,是作者创作文本时独特心境的凸显。

语根可以在篇中,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一“意”字,直指作者心门,孤苦、思念、愤懑、壮志难酬,无人理解的伤心,这就是辛弃疾这位真男人的内心写照。抠住“意”字,即找到了本词的“虫洞”,就能撬开词人的心门。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将一种个性化的离别情境上升为人类普遍的离别情感,由个性到共性,使离别情更具典型性,让一首普通的离别诗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不能不说是作者深思熟虑、精心设置的一个情感共鸣点。

语根可以在篇末,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卒章显志,人生酸甜苦辣,一“梦”字封住,留给读者几多深思和遐想;祭酒江月,借景抒情,烘托人生的悲壮与无尽的凄凉。情景交融,情理辉映,写尽心中甘苦,诠释人生密码。《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心路历程,一“归”字锁住,归向哪里?“也无风雨也无晴”,挫折如风,名利如烟,心宽如海,宁静如星空。乐观明净,达观泰然,这就是心之所至、东坡所至的地方。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愁”一字千金,将全词内容定住,“国破、家亡、夫死”,剩一老妇黄昏苦雨中独自品尝,非大苦大悲之人不能撬开李清照心门。

潜心识别文本语根,拎出来,抠出深意,拧出情感,心相交融,精神碰撞,穿越于文化时空。

文本语根特征之二:统摄全篇,张举文思。文本语根是文本的“精气神”,一如人之魂,似有似无,无处不在;全篇因此而展开,内容因之而浑然一体、精彩绝伦。文本语根是作者情感的汇聚点:文本的思路称文脉,是文本的经络,是文本精华游走的地方;语根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情感,经过文脉,奔向文本细枝末节,一如人的气血涌向人体各个角落;有了语根释放出的情感,文脉会更加饱满而通畅,文思更加严谨而清晰,文本更加鲜活而有力。

比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第一段,能想象和不能想象对举。有思想的人,虽死犹生;无思想的人,虽生犹死。思想对于人何其重要。由“思想”一词自然引出语根——“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独句段),第三、四、五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证明第二段提出的语根句,人能思想就会变得高贵,就会变得有尊严,就会囊括宇宙。“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将五段内容天衣无缝地缝合起来。

又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此为全词语根句:没有人能理解词人登高的心绪。究竟蕴藏于词人内心深处的是哪些心绪呢?且看它是如何统摄全词的。开篇,秋高气爽,辽阔的南方天空明净、清朗,浩荡的水波流向天边;登高望远,连绵起伏的山峦如美女的玉簪螺髻。如此壮丽美景,怎能不勾起词人对北方故土、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是词人心绪之一。“落日楼头”,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透出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表达词人的愁苦之情,这是词人心绪之二。“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群的孤雁;江南游子,游荡江湖,孤苦伶仃。此句写尽词人流落他乡,孤苦、寂寞的羁旅情怀,此为词人心绪之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词人仔细的察看宝剑,或许会联想到“驰骋沙场,精忠报国”的情景,回到现实,自己不被南宋统治者重用,只为一小官,十几年遭冷落,这是何等的困窘啊!“栏杆拍遍”,真是捶胸顿足,义愤填膺啊!此句流露出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是词人心绪之四。“无人会,登临意。”无人懂我内心的情意,知音难觅之苦,此词人心绪之五。“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词人借此典故反衬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和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此词人心绪之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借此典故反衬自己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流露出对不顾国事,钻营自私的人的憎恨之情,此为词人心绪之七。“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词人借此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此词人心绪之八。“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谁唤来红颜美女,替英雄拭泪?“红巾翠袖”代女子,特指红颜知己。词人渴盼一红颜知己倾诉衷肠,一吐为快。“红巾翠袖”或许还暗指南宋统治者,什么时候能懂词人心,明词人意,实现自己的抱负。在那样的境况之下,做人、做事难啊!各种心绪交织在一起,涌上心头,急得词人泪流满面,痛苦、悲愤、忧愁,如一江春水,决堤而出。这一哭,地动山摇,“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哭,让多少见利忘义的小人无地自容,让多少壮志凌云的大人铁骨铮铮;这一哭,是词人复杂心绪的集中倾泻,是真男人的光辉写照;这一哭,与语根”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文思缜密,可见语根在文本中的统摄功能。

潜心识别语根,拎住它,“牵一发而动全身”,曲径通幽,采集文本精华。

文本语根特点之三:文笔奇绝,彰显文采。大凡文本语根,多为作者精心酝酿、用心润色处,用语简洁,手法独特,意蕴深厚,力透纸背,文质兼美。

比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语根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语言简洁明确,一字不能增减,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故都的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修辞手法,一层进一层,“清朗,静谧,悲凉”,如涓涓细流,欢快活泼,直入心底;如清秋落木,空阔硬朗,笔力稳健。《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相对举,情透纸背,力透纸背,警策有力。《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情景交融,交相辉映,点染烘托,笔力遒劲。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对比衬托,情到深处即是理,千古绝唱。

语根的语言表达是由其在文本中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地位,独一无二,尊贵显赫;性质,文本灵魂。因此,语根的语言表达就显得非同一般,用语奇特新颖,摇曳多姿,彰显其绝对的“领袖”地位和独特的凝聚、震撼功能。

作者单位:重庆璧山来凤中学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