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关注学生生命体验

2022-06-08

文/刘雪峰

《安恩和牛奶》是一篇短篇小说,选自诺奖得主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乡土小说集《希默兰的故事》,现收录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小说告诉我们:清贫的老妇人安恩牵了一头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场,因为奶牛是“出身高贵的纯粹良种”且“健壮结实”,所以很多人想买,但是安恩坚决不卖。在愤怒的人们的追问下,安恩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她把奶牛带到牲口交易场来,是想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语出刘勰《文心周住龙·知音》,原句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

这篇小说多处地方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所以我们在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这一点,“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关注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语文教学中常说要让学生“披文入情”,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如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领会文章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的心灵。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

读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整体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情感,认真体察作者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尽管感知有时不一定准确全面,但一定要有所体察,要能基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在学生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后,提问学生: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很多学生都会回答:要保护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学生能回答出这些答案,说明已经基本把握了作者的意图,但这还不是深层次的把握,教师还应抽丝剥茧,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二、探究诱发作者情感的缘由

在基本把握了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基调之后,就应当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对事物为什么热爱,为什么憎恶,为什么景仰,为什么鄙视……这样,阅读就深入一步了。

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深层次的目的:

1.课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安恩对奶牛的爱护?

回答示例:(1)“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它那黑白相间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

这些语句暗示了奶牛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吃得好,睡得好,生活得好,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照顾得无微不至。

回答示例(2):“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这句话交待了背景——安恩和奶牛的感情基础,暗示了人牛之间相依为命的状态。

回答示例(3):“那头奶牛依儇在她的身边,蹭头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奶牛对周围的环境并不感兴趣,它所看重的只有它的主人——安恩,说明奶牛和安恩的关系十分和谐,从而反衬了安恩对奶牛很好。

2.各种各样的人都看中了这头牛,买牛人看中了牛的什么价值?而安恩呢?

回答示例一:

生1:牛能产奶。

生2:牛能卖肉。

生3:牛能卖皮。

师总结:人们看重的是牛的实用价值或利用价值。

回答示例二:

生1:牛能产奶给安恩喝。

生2:牛是她的伙伴。

生3:安恩没有其他的朋友,牛是她唯一的朋友。

师总结:她和牛之间是伴侣,是任何其他东西不能替代的,安恩看重的是牛的情感价值。

3.这篇小说仅仅只是告诉读者要保护动物,要与动物和谐共处吗?能不能挖掘更深层次的意图呢?

回答示例:

生1:人和动物是可以相互沟通的,安恩就把自己的奶牛看做是自己的亲人,她很重视奶牛的感受,用爱心与牛相处,我们也要向安恩学习,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生2:想告诉读者金钱与情感哪个更重要,我们不要只知道从动物身上索取利益,也要懂得付出爱心,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动物与我们人类是平等的。

三、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文体的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

概括总结出“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结论,这还不够,还可以拓展延伸,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关注与体验,此时,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身边有没有保护动物的事例?或者是伤害动物的事情?

2.除了动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拥有生命的植物加以爱护?周围有没有正面或反面的例子呢?

师总结: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对它们的爱护,也就是对它们生命的尊重。对动植物要爱护,我们人类之间就更应该如此,不能随意伤害他人甚至是他人的生命,应和平共处。

3.学完课文后,请以“国家路上……”为题续写一段文字。

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丁嘉宜同学在想象安恩和奶牛在路边“谈心”后是这样给这段续写文字结尾的:“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土地、蜿蜒的小路,还有那相依相偎的奶牛与老人,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地平线上!”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实生命体验下的“母女”晚归图!

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不释手,不仅因其语文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努力发掘教材所饱含的真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进而加深对生命体验的关注。

(作者单位:靖江市长安初级中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