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心灵对话,轻轻扣响沉静的课堂

2022-06-08

文/杨传忠

【摘 要】教学的心灵对话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相互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它必须具有真诚平等、精彩生成、价值导向的特点。教学中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自己的情和自己的爱点燃这些火炬,才能使他们熠熠闪光,才能轻轻敲响沉静的课堂,使课堂在对话中充满活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真诚平等;精彩生成;价值导向

曾几何时,我们老师总抱怨“我班的孩子表达能力太差了,实在不会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一节课下来,只见老师在为课前的预设匆匆赶路,乐此不疲。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样的情景更是司空见惯。殊不知“生之钝,乃师之过。”课后我们老师是否该反思一下,你与学生是否进行了心灵对话呢?

何谓“心灵对话”?著名学者张天宝在《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一文中明确指出“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相互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广大教师孜孜不倦地钻研探索,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了当今课堂的主流,深深地扎根于课堂。它引领着教师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多种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凸显,如今的教坛迎来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然而,由于人们对“心灵对话”的认识不足,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为“对话”而对话等各种“矫枉过正”的现象,此时“对话”的意义不在,对话成了一种包装,成了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幌子,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行为是和我们的新课标精神相违背的。它将会让我们在改革中困惑,前进中迷失,教学将陷入新的困境。

那么,教学中真正的“心灵对话”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我以为“平等”、“生成”、“价值”乃其中的灵魂所在。

一、真诚平等,构建“对话”平台

真诚平等是对话的首要条件,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就不可能进行心灵对话,用真诚启动的只能是真诚。老师应以真诚的态度,用商量的口气,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那么让人敬畏的,老师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学生心灵的闸门很容易被叩开,此时的对话也将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师生的潜能也将如花绽放,此时的教育就能企及这样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本学期在我县教研活动中,我有幸听了杨淑萍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杨老师老师以自己真诚的爱,真挚的情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心灵交流,创设出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

师:孩子们,再读读这个故事,细细品味品味,你如何欣赏武松这个人?可以边读边画。

(生自学批画)

师:(高兴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啊!批注得这么认真,谁愿意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从武松在酒店喝酒时与店家说的话“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酒钱!再筛三碗来!”……“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中看出武松特别好爽,英武胆大。

师:从武松的语言中看出他豪爽、率真、胆大无畏的性格,你是一个善于分析的孩子。

生:我从武松和店家的对话中体会到武松很倔强。

师:不仅固执还有疑心,你能从对话中体会到武松性格的弱点,你也很会学习。

生:我从武松勇斗老虎“说时迟,那时快……又闪在一边”体会到武松机警、敏捷、勇敢无比!要是一般人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能“一闪,一闪,又一闪”?

师:妙哉!不仅会读,还会精炼地概括!

像这样老师与学生和谐平等的对话始终贯穿课堂,在讨论当今环保的时代还要不要学“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时,一个学生说我们读的目的是要学习武松英勇无畏的精神,是要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并不是叫你去打虎。杨老师赞赏地说:“你可以当社会学家,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了。”该学生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这种充满浓浓的爱的心灵对话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悦,感受到自己独特存在的价值,师生其乐融融,课堂也充满活力。

二、精彩生成,点燃“对话”火花

妙趣横生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者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当我们的孩子体会到语文课的趣味时,他们这时便会喜欢上语文,对语文充满热情。妙趣即精彩,精彩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课堂上的临时生成。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预设,按照课前的精心设计匆忙前行,而应该多一点“即兴发挥”留给孩子更多的阅读期待,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思想的鲜活个体,往往他们当中的一些奇思妙想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远远超越了我们课前的精心预设,极大程度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给师生的对话赋予了生命的灵性。

《石灰吟》这首诗笔者教了多年,对这首于谦的七绝也了如指掌,甚至倒背如流。但前不久看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后,我才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狂妄。上课正酣,老师引领孩子理解了诗意后,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却用粉骨碎身,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印错了吗”刹那间,教室里静极了,仿佛空气也凝固了似的,老师也愣住了,我也不由为老师捏了一把汗。但只见他略微思考后,便笑着说:“谢谢吴骏洋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用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各小组的同学想想准备怎么办。”

生:查字典,查工具书(教室里热火朝天,各小组争先恐后翻阅成语字典及参考书)。

生:我们这组通过查字典知道了它们的意思一样,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

师:解决了它们的词意,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面露难色)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诗。(师生分层次读,生将粉身碎骨引入诗句读,师读原句。)

生:(深思片刻,有几只小手举起)因为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的意思更进一层。

师:(惊喜)为什么?

生:(迟疑)这……

生:我知道了粉身碎骨是说身体变成粉末,骨头变成了碎片,但是有的可能还连着,而粉骨碎身是说骨头变成了粉末,身体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意思更进一层,更能表达作者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怕牺牲的品质。

生:我还想补充:“从这两个词的对比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作者为了正义的永存,不怕牺牲自己一切的高尚情操,他连粉骨碎身都不怕,还怕什么呢?(掌声四起)

师:(激动,动情)多么生动的描绘啊!为了正义的永存,作者连粉骨碎身都不怕,还怕什么呢?这两个词仅仅是调换了词素的顺序竟有如此深刻的内涵,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无比,魅力无穷。(再读诗句,学生神情肃然,读得那么投入)看了这个课堂上的“意外”,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精湛教艺暗暗拍手称快,更为学生深刻的理解和他们出色的表现感到强烈的震撼。掩卷沉思,当时老师如果对课堂的临时生成置若罔闻或敷衍了事,还会有后面的精彩吗?教学中他正是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尊重他们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适时地展开心灵对话,才使得学生对古诗内涵的感悟如此深刻,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收获!“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因此,要想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学会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他们的质疑,在教学中积极地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展开心灵对话,启迪孩子们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大舞台。

三、价值导向,提升“对话”内涵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抵心灵的教学对话”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使价值观的引导如随风入夜的春雨,悄然无痕。但是,平时上课时教师在对话中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常有偏离,甚至错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每这时他们还会堂而皇之地告诉你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笔者以为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没错,但在鼓励学生多元理解,激励学生大胆独特体验的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给予引导,从而实现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的完美统一。因此,这就对我们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就应努力钻研教材,挖掘并合理、科学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因素,特别是在体现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文教育点上更应坚持。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的“对话”才有意义,才能在深入学生心灵深处的同时,为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把握航向。此时,我们的课堂才洋溢着人性与理性,课堂也会因此而鲜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在对生命感悟的同时打好精神底色。

请看本校教师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故事学完了,你想对狐狸和乌鸦说些什么呢?

生:乌鸦真傻,你怎能听狐狸的哄骗呢?

生:狐狸真狡猾,会说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肉。

生:我想说,乌鸦很可怜,好不容易捡回了一块肉,,被狐狸骗去了,这回它的孩子又要饿肚子了。

师:是呀,乌鸦辛辛苦捡回的肉,被狐狸的花言巧语骗走了。你们喜欢谁?

生:喜欢乌鸦,它好可怜

生:狐狸太狡猾,它是一个大骗子,打死它。

师:对,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老师微笑)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教材反复修改,仍保留至今,是有它的理由的。寓言是一种“把思想穿上衣裳,赋予血肉,使之形象化”的创作,它的功能就是为了讽喻和劝诫。在这个故事中如果辩证地评价狐狸和乌鸦,老师的对话就是有失偏颇的。乌鸦作为受害者的确值得同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是愚蠢的,盲目听信他人花言巧语;而乌鸦看似狡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聪明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运用的是智慧,抓住对方的弱点来获取成功。此案例中乌鸦在“可怜”中获得同情,“狡猾”的狐狸在一片责骂声中悄然隐去。试想一下若干年后狐狸在陆地上灭绝了,若干年后班上真出现几个这样“狡猾”的狐狸而无生存之地,这样的得失又该如何评价呢?“爱听漂亮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这是这个语言故事的赋予的价值取向。而对这一点因为教师只注重迎合孩子的“独特感受”没有开掘出来,人文教育停留在对两只小动物的喜好上,以致价值观导向也出现了偏差,谈不上有“直抵心灵的对话”存在,使得一个原本能掀起教学高潮的教学环节,就在老师所谓的“对话”中变得如此沉静,变得索然无味。所以“直抵心灵的教学对话”,老师不能浅尝辄止,缘木求鱼,应该在学生对文本不断深入感悟的基础上,联系他们的生活实践,积极渗透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师生之间的活动真正成为“直抵心灵的教学对话”过程。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自己的情和自己的爱点燃这些火炬,才能使他们熠熠闪光,才能轻轻敲响沉静的课堂,使课堂在对话中充满活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对话”构建语文课堂的“生命”》冯小玲著

[2]《课堂对话的艺术》徐惠萍著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学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