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教学重点及改革

2022-06-08

高 晨

文学课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以语言、文化交际和文学教学为内容,以培养对外教授汉语言文化的专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对于以教授汉语为本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学课实在难以直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因此,在传统文学课教学中学生无法直接体会文学与文化、汉字发展的关系,造成很多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和误解。为突出文学课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提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以文学为载体,突出文化、审美和汉字教学重点,为学生日后的汉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教学重点

(一)文学的文化载体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另一方面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的学习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1]中国传统的文学定义,取其广义的“文学”内涵,包括一切与文献有关的学问。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中国古代史书;“子”指诸子散文;“集”指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专著。

现代将“文学”归属于语言艺术范畴。因此,中国古典文学中只有“集”部才可勉强符合现代的文学定义。尤其,在中国先秦诸子散文和《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史书的教授中,显然突出了文学作为中国历史和哲学思想(即文化之一部)的载体功能。

文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便是中国现代社会和思想的发展,在从五四文学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最直观表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激烈变革。

外国文学同样携带着本国独特的文化思潮,它一方面为中国读者展现世界各国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发展。透过他国文学看到的不仅仅是外国作家的情绪和文字的艺术,还呈现出区别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变迁。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讲授的关键,不应落在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梳理上,而应重点强调文学中的文化因子。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梳理文化的发展,在掌握文化基础后,文学还应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达到文学课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余虹将文学定义为:“文学是一门艺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感受、想象、虚构为特征的审美艺术。”[2]首先,文学是意识形态的集合体,它通过适当的文学体裁表现出作家“美”的体验,在阅读中传递给读者。传播的后果,一方面读者感受到文学艺术中的“美”;另一方面为阅读文学艺术的读者,创造出新的“美”感,改变读者的思想,影响读者的生活。文学艺术是蕴含着审美意识的物质载体,文学阅读是审美意识的传播过程,文学讲授就是将阅读过程提升到审美教育的境界。

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是大学生。大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建立“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除了在文学中挖掘文化因子以外,还要通过文学艺术培养“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从而树立“美”的追求。因此,现代大学教育中广泛开设文学课的目的,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作为以传播中华文化为本职的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很高的鉴赏能力,涉猎广泛的世界“美”。在了解他国文化的“美”的基础上宣传中华文化的“美”,是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美”是真实心灵的释放。在文学课中,无论是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歌还是奇幻惊悚的波德莱尔诗歌,都被称作“美”的代表。对于李白诗歌的崇高美,学生容易接受,但法国波德莱尔的死亡美,学生则难以理解和感受。文学课的学习目的是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区别中外审美差异,从而更好的了解以审美为基础的文化差异。

(三)文学对汉字发展的承载

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将“文学”定义为:“它诚然被视为美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样式。”[3]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文学是通过语言反映作家审美观、展示审美体验的艺术。从历时性的角度看,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学也在变化着,结成文学的文字自然跟随着文学的变迁不断演变。因此,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同时积累了文字的演变知识。

汉字作为中国独创的文字,是中国文学的主要载体。汉字在历史流传中不断演变。它不仅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形变化,还经历着字意义的变化。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假借字和通假字等造字方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用白话文书写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开始了对古典文学的反叛。中国现代作家们大胆改革旧文学,建立新的文学观。在这场轰轰烈烈地文学改革中,汉字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受到世界流行文化的巨大冲击,在文学机体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作为细胞的汉字也经历过分裂和重组。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课是汉字课,汉字的发展演变,是汉字讲授中的基本知识点。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必须以中国文学为基础,感受汉字的发展过程,掌握各时期汉字的发展规律,才能够顺利地将汉字传播到世界各国。

“文学既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和文化现象,又是独特的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它既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之中,……又依存于特定的语言形态,关联着人类的情感、心智与形象,有突出的审美品格和审美属性。”[4]依靠汉字传播的中国文学,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艺术化的表达着中华民族“美”的情感。文学与文化、汉字和美育的关系,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中,必须体现的课程重点。

二、文学教学改革

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其他民族理解中华文化,从而建立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所在。然而,过度甚至于夸大中华文化,给他国文化带来巨大压力,是传播中遇到的困难。美国认定中华文化具有文化侵略性,强行关闭孔子学院事件,为汉语国际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中国国家汉语办公室强调,汉语国际教学中应将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公平对待,以强调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之一部分。为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教学中,应借鉴比较文学的方法,将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对比,既突出个性,又显现共性。从而,建构世界文化圈下的中华文化特征。

(一)比较文学的介入

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5]比较文学在文学课中的应运是必然趋势。文学的传统教授是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三部分。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影响,文学的三部分便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交汇、碰撞。然而,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在教授过程中很难发生关系,这便需要比较文学的介入。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中西文学的相同与差异,透视中西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作为文化载体的中西文学,在共通的文化平台上强调突出各自的个性,从而加深文化的相互了解。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文学课的教授中,应用开放性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将独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文化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解异文化的能力,训练学生与异文化的交流能力,教授学生在异文化环境中传播中华文化的方法。

(二)文学文化学的引导

“所谓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是指对文学的性质、活动过程及其特征、活动的功能等作文化阐释,它构成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文学文化学。”[6]对于重视文化教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文学活动反映的文化现象是学习的重点。然而,在普通的文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引领学生阅读文学文本,带领学生参与到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这便将文学与文化完全割裂,僵硬地单方面传播文学,与文化传播保持距离,加深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对文学课学习的困惑和误解。

文学文化学强调文学活动对文化的建构作用,建构的过程由作家、作品和读者共同参与完成。作为特殊读者的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与文学作品的交往中探寻文化根源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这势必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挖掘文学背后潜藏着的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便成为教学主题。

文学文化学以文学追求的自由精神价值为研究主体。对自由的向往便是对“美”的追求,而文学作品通过塑造带给读者美感的形象、讲述美的故事、抒发美的情感,构筑读者的精神事实,并肯定这种获得是美的,从而积累人的审美体验。在文学讲授传播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文学活动,作家情感和文化通过文学传递到课堂,教师作为接受中介,利用个人分析干预学生接受的想象,从而达到教授文化的目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

(三)汉字文化学的借鉴

“宏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微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7]汉字构成汉语,汉语联结成为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在层层组合的过程中最终与文化产生了联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对外汉语教学输出人才。把汉字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演变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文学课的教授得到实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文本解读及文学史讲解中,需要教师关注重点汉字的古今演变。在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分析中,文化变迁影响下的汉字演变规律,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在这种世界环境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参与培养此类专业人才的教师及教学方法更加受到重视。作为本专业必修课的文学课,一直难以直接参与到汉语国际的教学中,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被边缘化。本文划出文学课中文化、美育、汉字演变的教学重点,并以比较文学、文学文化学和汉字文化学研究方法的介入,提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的些许建议,希冀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注释:

[1]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选自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2.

[2]余虹。文学知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蔡江浓.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曹顺庆.比较文学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6]畅广元.文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7]王立军.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高晨 三亚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文学博士 57202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