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文以载道 文道合一——浅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2022-06-08

施伟萍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高职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重要成长阶段,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学生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具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而进入高职的学生往往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兴趣容易迁移,比较喜欢网络游戏。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如何做事。所以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各个学科教学去渗透。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错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关系密切,古代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与今天高职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一、德育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情商指数、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理解宽容的态度、乐观开朗的情绪、直面挫折的勇气等都是各行业对人才招聘的基本要求。五年制高职是初中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跨越从未成年至成年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学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这是语文教师的神圣天职。语文教学中的一篇篇课文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精神的追求,对文化的思考,都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特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会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斗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语文教学通常采用阅读欣赏、情景创设、角色体验、课外实践等形式去感受优秀的文化氛围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教育,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二、语文课堂教育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我们的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时刻不能忘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适应社会发展的种子。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人文教育功能,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教学五年制高职课文议论文《谈骨气》一课时,引导学生列举古今典型事例,学习闻一多、文天祥等人保持中华民族气节的精神,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不卑不亢。在教学鲁迅的《呐喊自序》这篇课文中,分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鲁迅的成长和思想的发展,认识鲁迅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学生感受到鲁迅的人格魅力。在学习《俭以养德》一文时,针对不少学生因生活条件富裕而奢侈浪费的不良现象,讲解节俭的意义,教育他们崇尚勤俭,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外,通过讲解《望天门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学好知识,练好技能,报效祖国。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总之,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情感教育,做到既教学又育人的目的。

三、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重要内容

随着改革形势的不断变化,创新意识的不断加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只凭每周的几节课是远远不能适应要求的,必须开展广泛的课外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所以文化趣味比较平庸和世俗,学生喜欢网络游戏、武侠小说和动漫故事,阅读层次较低。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心灵空虚焦虑。利用语文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提升课外阅读的层次非常重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精彩出场的分析和课外影视的观看,布置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进行自主讲解,结合苏州与《红楼梦》的关系,让学生寻找《红楼梦》中描写的苏州踪迹,学生的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了。学习《荷花淀》等课文时,组织学生观看故事片,学生谈感受,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面试都要进行语言表达,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必须进行认真的训练,利用早读课开展“文化早餐”活动,让学生进行即兴说话,辩论、讨论形式多样,并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对象、场合、礼貌用语等,让学生自编自练上学回家见面相互打招呼、问路、借用归还物品、探望病人等小节目。通过这些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活动之中,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猎取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教师还要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文化活动平台,苏州传统文化的资源非常丰富,每月有重点的带领学习小组探访历史文化名人和行业的名人,撰写心得体会,既练习了写作能力,又了解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另外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一些影视资料,开设多媒体网络语文课,适应高职学生喜爱网上阅读的特点,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扩大了师生互相沟通的渠道,拉近思想交流的距离。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还要对授课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所了解,结合专业的素养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要用新的知识与学生交流沟通。语文教学注重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选择的原则是要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设,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坚强意志、审美观念、法制理念等进行渗透。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激励优先”为原则,激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学生维持一种兴奋和向上的状态。高职学生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注意自身的精神面貌,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鼓励和教诲,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向人生,面向生活,遇到挫折也能认真对待,不灰心,不气馁,语文的积极意义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总之,作为一名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必须用爱心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少一点牢骚,多一分宽容。对学生加强热爱祖国,文明礼貌等思想品质教育。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用语文的美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邓惠艳.德育寓于高职语文教学的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8).

[2]孔瑞珠.润物于无声之中——浅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4).

[3]张桓桓.基于德育教育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8).

[4]袁玲,胡勤平.高职语文德育渗透的新模式[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8).

[5]袁焕玲.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5).

(施伟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副教授 21510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