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思考

2022-06-08

  摘要:“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应强化“原理课”教学中的信仰教育。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原理课”教学中信仰教育缺失,往往只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理论水平,勇于面对现实“敏感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敬仰,实现“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原理课;信仰教育;影响因素;有效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核心任务,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原理课”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造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共产主义信念的缺失。因此,如何强化“原理课”中的信仰教育,实现“原理课”由理论教学体系向信仰教学体系转变,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原理课”教学中信仰教育的重要意义


  共同的科学信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原理课”对大学生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更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一)“原理课”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2015年,“原理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还原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马克思以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本身解决不了的矛盾,这种矛盾决定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提高,私有制必将被公有制取代的逻辑体系。在所有的思政理论课中,只有“原理课”能完整的阐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理论难题,这对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具有重大意义。


  (二)“原理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树立信仰的核心问题是信仰本身的科学性。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的理论。“原理课”的教学基本内容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思政理论课中,“原理课”是唯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的课程,能让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真正理解、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精髓,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进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原理课”为其他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它所提供的基本理论贯穿渗透于其他思政理论课。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就难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等其他政治理论课的核心问题。可见在四门政治理论课中,“原理课”处于基础地位,为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加强“原理课”中的信仰教育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具有重要作用。


  二、“原理课”教学中信仰教育缺失的影响因素


  尽管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高校的“原理课”课教学中信仰教育实效性不足,甚至缺失,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对信仰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伴随着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整个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社会的“精英专家”甚至国内部分所谓的学者不断鼓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可否认,我们已经处于信仰危机的时代。尽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当今世界仍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主导,社会主义制度处于下风。同时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放弃“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不断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中国渗透“意识形态”,这无疑增大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国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制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日趋多元化,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显著,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些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日渐多样化,大学生身处这样的社会风气中,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


  (二)“原理课”教师自身素养对信仰教育的影响


  目前高校“原理课”的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对信仰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首先,高校“原理课”骨干教师也处于剧变的社会环境之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不良思潮也不断冲击他们的头脑,其本身也难免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偏差等情况。这部分立场不坚定,信仰有动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其次,部分“原理课”教师的自身理论结构有缺陷,对有效进行信仰教育有较大影响。要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整体性”和“三部分”的逻辑联系。由于我国高校研究生专业的设置,当前高校“原理课”的教师都存在理论结构的缺陷,有的出身哲学专业,有的出身政治经济学专业,甚至一部分出身于不相关的专业,难以对“三部分”理论融会贯通,进行整体化教学。自己熟悉的就多讲些课时,不太熟悉的少讲些,甚至不讲,所以一些教师的“原理课”沦为了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这种把马克思主义“肢解”的教学方式难以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使“原理课”中的信仰教育严重缺失。


  (三)受教育主体的“思想复杂性”为有效开展信仰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飞速变迁、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但也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多奉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思想相对复杂。同时当代大学生缺乏对抽象理论学习的动力,认为无用,过时。面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进行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增加了太多的难度和挑战。部分“原理课”教师出于恐惧或者偷懒,干脆只进行理论灌输,只求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在现实的“原理课”教学中,信仰教育名存实亡。


  三、强化“原理课”教学中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尽管信仰教育困难重重,但从宏观来看,不对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不形成共同的科学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利影响将是深远的。要有效开展“原理课”教学中的信仰教育,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勇于面对“敏感”问题,结合理论,解决学生疑惑,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理课”教师的基本态度应是:不能回避,勇于面对,要在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给予解释,解决大学生对“敏感”问题的困惑。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无效了,而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原理的必然结果。08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西方世界重新兴起了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当今世界,尽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绝对优势,但其本身存在的不可解决的矛盾,决定了其避免不被代替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速发展,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实践上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适合愈来愈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马克思主义并不过时,反而愈发显示出它的蓬勃生机。解决类似的现实问题,无疑会增强信仰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二)提高“原理课”教师的思想和理论素养,使其做到“真信”“真懂”。


  “原理课”教师在信仰教育中处于引导地位,本身应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真信”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言传身教,才能有说服力。因此,各教育部门要密切关注“原理课”教师的思想状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其精神境界,避免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冲击。教师本身也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坚定信仰,才能在信仰教育中起表率作用,消除大学生对信仰教育的误解和反感,使信仰教育有效开展。


  其次,“原理课”课教师要做到“真懂”。信仰的核心是“真理”,只有发至内心的认识到这样的理论是真的,科学的,才会真信。“原理课”教师肩负着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任,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原理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搞懂搞透,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及理论难题,化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高校及有关教育部门也要多提供条件,让“原理课”多参加培训和学习,为信仰教育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创新“原理课”教学方法,增强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许多大学生对“原理课”的认识是:枯燥,单调,没有兴趣。因此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关注基本理论,思考相关问题,是信仰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方式。


  首先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讲授理论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机会,可以通过“小纸片”等方式向提问,更多的引导学生基于基本理论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在解答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基本理论的讲授,还有利于信仰教育的进行。其次,切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因势利导。当前大学生受多种社会思潮影响,思想观念复杂而多变。“原理课”课教师要深入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再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人心,获得学生的认同。相反,一味的进行空洞的说教,学生就会排斥、厌恶,甚至反感。最后,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质疑和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不要害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和批判,只有质疑和批判才能真正思考。教师要以理服人,在解释疑惑中,让学生真正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让学生在心悦诚服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敬仰,实现“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珍妮,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地必要性,[J],科学导刊,2010年7月。 

  [2]倪志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战平,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信仰教育,[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3月。 

  [4]梅学兵,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理念的转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年9月。 

  作者简介: 闫振宇,男,1979.10,硕士研究生,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思政部 讲师,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