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在教学中传承客家优秀文化

2022-06-08

谢苑芳(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掘本土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我国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坚守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传承着勤劳俭朴、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与时俱进地创造出了如客商文化、爱国爱乡客家红色文化、以客家绿色创新社会管理的先进文化等等富有时代内涵的新客家文化。利用客家文化资源,灵活选用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能形象地阐明道理,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能彰显文化的魅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然,对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是多渠道、多视角、多种类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备科学的理性思维为文化传承导航。这种理性思维就是尊重文化自身的特征和属性,把握文化传承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合理的文化观点指导文化传承行为。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和谐共舞。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道德培养的重要场所,传统的课程在文化传承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们大胆突破教材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利用一切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来为教学服务。而本土化、生活化的文化资源,因为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实用性,内容灵活多变,深受教师们推崇。作为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客家优秀文化进行选择和创造,通过删减、替代等方法完善必修课程的教材文本、开设选修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等途径,实现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让客家优秀文化有意识地走进课堂。

在这些传统课程中,尤其要重视社会实践课程的作用。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的产物,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创新,也离不开人的参与。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如客家家训、文化遗迹、客家美食、客家方言、传统生产和生活工具、文艺表演、各行各业杰出人物等等,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学生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和丰富理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统一。

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同时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将传统的课程当作是学校中传承文化的唯一渠道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文化普遍渗透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规章制度、法律政策之中,常常表现为某种“隐形”的因素,它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因此学校文化传承的途径应当实现多样化,不仅要依托传统的显性课程,更要发挥学校隐形课程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通过建设好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学校社团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多种途径,让客家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2.追寻客家文化的“形”“神”兼具。在各种影响人类的因素中,最深刻、最持久的是文化,尤其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以极强的辐射力和穿透力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的全过程。客家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独特传奇的迁徙历史、淳朴纯正的客家方言、多彩奇特的客家围屋、包罗万象的客家习俗、琳琅满目的客家美食、异彩纷呈的客家文艺、文韬武略的客家精英……荟萃成了“客都世界·文化梅州”最真实的意象。高中课堂作为传承客家优秀文化的平台,任重而道远。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识客家文化的光辉历史,展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需要去和学生共同感悟客家文化中所凝聚的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是一种客家人主体意识和文化心理,其独特性和高尚性已经被中外人士所公认。它是客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彩演绎。梅州市政府在建设文化梅州的过程中将梅州的客家精神精炼概括两个方面:一是“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梅州精神;二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梅州人精神。这种客家精神既是对梅州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优良思想道德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对当代梅州人在深化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所需精神状态的新要求。这种文化的精髓具有强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对学生的影响必定历久弥新,深远持久。

3.在彰显个性中提升共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模式。从这个角度看,客家文化的魅力是不可替代的。传承客家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故土的情感从而实现文化认同是教师的责任。但这种文化熏陶不是使学生形成浅层次的“涯系客家人”的自我陶醉。

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共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就具有了共同的、同一的特性。例如,广东的地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雷州文化。像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本质上都是一种移民文化,同样汇集了南越土著文化、中原儒家文化和海外优秀文化。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历史、地缘、方言等方面的原因,传统的客家人习惯于“围龙意识”,重亲情、重血缘、重宗族。这种荣辱与共的骄傲却伴随着形成了盲目排外、保守自居、“小富即安”、“窝里斗”等文化陋习。例如,客家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好女不外嫁”、“客家人(嫁)娶客家人”的习俗,对不同民系的人从语言到服饰的差别都要加以取笑(例如潮汕人被讥为“学老古”)。因此在传承客家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同样有责任让学生明白岭南文化之间、客家文化与中华文化、客家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共性,让学生学会将客家文化放在社会文化的整体框架内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坚持文化的互补意识,克服狭隘的地域主义和保守主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自觉成为客家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的传播者、建设者。

4.在守护传统中拥抱创新。与铺天盖地的快餐式外来文化、城市文化、现代文化相比,客家文化因为传统而厚重,这在不少学生的认知中意味着老土、落后、愚昧和无用。这种被无视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只有适合了学生作为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客家文化才会有传承的空间。

事实上,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的文化,都必须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体现出它的时代特征。因此,客家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搭建一个个“舞台”,既要充分展示其古老而淳朴的传统内容,又要展示其活泼而清新的时代气息。例如,客家山歌就是既保护又发展的一个典型。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聆听原腔原版的山歌资料,从中感受其优美的旋律、中原的古韵、诙谐的方言和传神的意境。但这种原生态的艺术毕竟传唱性不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近几年来,这古老的艺术开始走向大众融人了现代元素,客家新民乐、山歌剧、风情歌舞剧等等表现形式竞相出现。教师应当让学生感悟到传统山歌在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发展机制体制,感受其时代的艺术魅力。

传统客家文化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在近现代一百多年的时间,它激励着客家儿女在神州大地为推翻帝制、抵御外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海外则为繁荣当地经济文化,促进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卓越功勋。教师还应当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领悟客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有历史传承价值,还有政治教育、时代引领和助推经济等等现代价值。今天,客家优秀文化在完善村规民约、建设廉洁政治、促进祖国统一、实现经济绿色崛起,健全现代信用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丹)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