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做一名善“变”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2022-06-08

李黎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关于生命发展的开放式的动态活动,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善于变换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

关键词: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 作业形式 评价方式

作者简介:李黎,女,江苏省南京市滨江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体系注重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理念,立足教育实践,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善于变换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探究、反思和感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一、教学资源善于变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课程资源,将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资源不足,照本宣科,就会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如果教学资源陈旧,如映雪囊萤、悬梁刺股、铁杵成针之类励志劝学的事例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毕竟太久远了,听起来如隔靴搔痒,无切肤之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首先要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必须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只有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恰当的教学资源与教材融为一体,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要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精致、灵活,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生命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极为丰富,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于生活的每时每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对教学的重要性,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挖掘典型事件和案例,从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深入思考,精心选择,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收集教学资源,如《开学第一课》、《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公益广告,或是新闻热点、典型案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视频;或是一段美文、一幅图片、一个故事、一则幽默等等,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把教育的空间扩展到社会的天地;还可以随时拍摄学生的校园生活点点滴滴,制作电子相册或微视频,使教学资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善于整理教学资源,可以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分类,也可以按照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板块分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资源,并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运用丰富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用理智反思生活,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方式善于变化

教学方式是在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为实现特定认知和情意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心理和教学行为。它直接表现为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结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同时也直接制约着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的特点,如果只使用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课堂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辩论、知识竞赛、故事会、模拟法庭、案例分析、漫画评析、音乐欣赏、才艺展示、故事续编等教学方式,变学生的单独思考为小组的思维碰撞,变文字的静态呈现为学生的动态表演,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探究、展示,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直观地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并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逐步呈现给学生,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启迪,帮助他们明是非、辨美丑、识荣辱,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三、作业形式善于变化

作业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智力、促进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的基本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思维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课标的研读和对考点的把握,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对学生作业的设计重视不够,问题表现在作业布置的专制性、内容的封闭性、形式的单一性、答案的绝对性和批改的冷漠性等等。这样的作业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不符合体验式教学的理念,不能体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造成学生对作业没有兴趣,学生思维的僵化,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人文的关怀。

思想品德课作业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价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变换作业形式,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多做一些探索和尝试,让作业的形式丰富一些,内容鲜活一点。比如:写一份自我介绍,设计班徽,制作主题手抄报,制作主题明信片;或者采访记录某位教师一天的校园生活,给父母、老师写一封感谢信,落实孝敬父母的具体行动;或者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行人闯红灯现象,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状况,青少年零花钱使用情况等;或是推荐阅读一篇好文章,学唱一首歌;或是借助新闻热点进行多角度点评,分类搜集相关新闻等等。在作业的数量上,可以分层布置,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选择作业,鼓励学生适当地设计美化自己的作业等等。总之,作业设计的形式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既要落实课程标准,又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还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把书写作业与行为作业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真正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平台、展示学生个性才华的舞台。

四、评价方式善于变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新课改下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也是教学过程的促进力量,具有重要的诊断、激励功能,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化,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天赋、气质与个性的个体,学生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受到尊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观察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开放的心态,追求发展性、多元化和互动式评价的和谐统一,在尊重、期待、赏识和包容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新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要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走出“喜对厌错”、“空洞”、“乱捧”等误区,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兴趣动机、爱好特长等因素,尊重学生个体特性,对学生形成合理、积极的期望,确定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立足激励,促进发展,使课堂评价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师还要将教学评价延伸到课外,坚持校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多种方式方法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所采用的方法和技能,换位思考、乐于助人的美德,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创造行为,甚至是学生的错误,都可以进行有价值的点评。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自我反思、发现问题,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往往更乐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此外,恰当使用微笑、点头、跷拇指、握手、甚至是拥抱等体态语言,充分利用书面评价,如在作业批改中,不再是单调的优良中差,而是或肯定或赞美或激励或建议的充满感情的话语,或者再加上一个可爱或调皮的笑脸,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喜爱,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其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就会被唤醒、被激发,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师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它不具备善变的教学智慧,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关于生命发展的开放式的动态活动,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变换的是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不变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信念和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这不仅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更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值得我们用心、用情、用智慧,努力做一名善“变”的思品课教师。

(责任编辑:王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