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2022-06-08

吴徐汉(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设计缘起

2014年10月15日,有网友拍到蚌埠一中挂出“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标语,并把照片发到了网上,网易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发无数网民吐槽(以下简称话题)。笔者认为,“话题”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结合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进行了下面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对社会“话题”的评价要理性,不要盲目追风,更不能推波助澜,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评价社会话题要客观、公正,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社会“话题”的争论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看待“突发”的社会话题,初步掌握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相关原理看待和分析身边热点“话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图片:“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标语。同时配有旁白:有网友拍到蚌埠一中电子屏打出“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标语,并把照片发到了网上。该标语引来无数网民吐槽,各种议论甚嚣尘上。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一时间使得蚌埠一中“名扬”全国,直至海外。本节课我们就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道理解读这个“话题”。(板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探究活动一:领悟联系的含义。

蚌埠一中是蚌埠市教育局所属的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因“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标语而“闻名”。许多网民在认识一中、评论一中、关注一中,记者也在采访一中,想不火都不行啊!突然,蚌埠一中与五湖四海网民的联系变得如此的近?请问同学们,这里所说的“联系”是哲学上所说的“联系”吗?这两个“联系”又有何联系呢?(板书:联系的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哲学上所说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一中与网民的“联系”是哲学上所说的“联系”的一种具体形式。蚌埠一中因“标语”引发网民的吐槽,让更多的网民上网了解一中,体现了蚌埠一中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一中的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就标语问题做出了回应,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上面,我们通过一种具体的联系读懂了哲学上所说的“联系”。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联系”的理解,我们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共同解读“联系”的特性。(板书:联系的特性)

探究活动二:联系的特性知多少。

PPT展示网民关于“标语”的跟帖。教师有选择性地提醒:有的网友认为一中在借机宣传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有的网友认为一中为“沾光”搬出女婿;有更加犀利的网友这样说:“攀关系哪家强?”也有网友认为:“能通过刻苦学习和创新思维,考入名校,和美国科学家一起奋斗,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但也有网友的跟帖,内容低俗,极不文明。蚌埠一中回应此举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而已。在此,我们先不评论谁的是是非非,我们运用联系特性的知识作出全面的分析。

问题探究1:“联系”有哪些特性?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个别事物具有的特点,而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普遍特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联系具有多样性;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问题探究2:“标语”出来后,蚌埠一中“火”了?请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分析“火”的原因?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引导、总结。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学校得知埃里克·白兹格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且其夫人吉娜是蚌埠一中高中毕业生,因此决定打出“标语”进行宣传,这是“火”的内部原因。网友把标语传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且几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这是“火”的外部原因。网络传播的及时、快捷使得蚌埠一中与世界开展了“零”距离接触,这条标语把一中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正如教材所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注意区分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表述),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的、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不与其他要素发生联系,或者不与整体发生联系的孤立存在的要素也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世界联系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纽带。

问题探究3:“标语”被网络转载后,有网友认为:一中在借机宣传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请运用联系的客观性评价这种说法。

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引导、总结。

据了解,吉娜初中、高中都就读于蚌埠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来,吉娜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研究界面非线性光谱、生物成像,再后来认识了埃里克·白兹格,两人喜结良缘。这个客观事实,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从这个角度说,学校宣传优秀校友,从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标语中用“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确有不妥之处。大家知道,“女婿”是基于婚姻关系的说法,作为学校这样用,显然不够严肃和庄重,难怪网友纷纷吐槽,认为一中往自己脸上“贴金”,埃里克·白兹格获奖与一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这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仍然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未来某一天,吉娜携丈夫回国,学校邀请两位科学家到一中做客,或者为学生做一次科普报告。那么,这种联系形成以后,也就具有客观性。正如“相关链接”中指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问题探究4:-中因“标语”而深陷舆论的漩涡,有人为它抱不平说“太冤了”;有人说它“该得”。请结合联系的多样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总结。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譬如,一中想利用“标语”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这是直接联系、内部联系。一中因“标语”而深陷舆论的漩涡,这是一种间接联系、外部联系、因果联系等等。

问题探究5:-中因“标语”而遭网友纷纷吐槽,为避免类似宣传问题发生,请从联系“条件性”的角度提合理化建议。

学生提建议,教师点评。

我们看待社会现象和评价社会“话题”时,要善于分析和把握社会现象和“话题”产生、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蚌埠一中基于吉娜是校友的客观实际,想宣传她的事迹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这是主观愿望。如果能有效挖掘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学校也能产生良好影响,这是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标语”表达的原因,网友对学校产生了不利的评价。所以,作为学校,在利用社会话题进行宣传或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时候,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措辞要准确,不能因娱乐和诙谐而丢掉了“尊严”,要充分考虑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给学校带来的利与弊。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升华,结束新课】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理分析了蚌埠市“突发”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我们可能是话题的制造者,但更多的时候是话题的跟帖者、评论者。我们在跟帖的时候,在网上发表观点的时候,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社会话题要理性,客观、用智慧的眼光把问题看真切,不盲从,不随意,尤其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注意个人修养和网络道德,做一个遵纪守法,享受网络知识和文明的评论者。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同学们,一中因“标语”而“引火烧身”,请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修改“标语”。

五、教研反思

教学设计写好后,笔者和蚌埠二中程颉老师进行了交流,他认为操作性很强,有创意,想按照我的设计思路进行一次教学尝试。于是,在10月22日上午,程老师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公开课。

从“观课”和“评课”情况看,以此“话题”为载体,设置上述问题情境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讲清了哲学道理。正如评课教师所说,学生在“热闹”中看到了“门道”。学生围绕“话题”探究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寓哲学道理的阐述于“话题”的评价、争论和辨析之中,或从“话题”的围观、讨论和解读之中概括出哲学道理。学生的精彩发言不断,课堂时而自然响起鼓励的掌声。如在“问题探究4”中,庆幸的是,学生的回答没有偏向一种观点,而是根据联系的多样性,同时结合条件性给出了辩证的回答。再如在布置作业巩固新知,请您修改“标语”环节,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纷纷拿出纸笔,写了起来:“热烈祝贺校友吉娜女士的先生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热烈祝贺校友吉娜女士的丈夫埃里克·白兹格先生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学生对这样的表述纷纷点头,表示能够接受。课堂的生成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设。

一节新授哲学课,程老师推进得这么自然,学生参与得这么舒畅,课堂教学氛围这么轻松,我想是与这个“话题”作为课程资源展开教学分不开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也比较高,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指明了分析问题明哲理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能动地去寻找、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是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该“话题”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符合“三贴近”原则。师生共同整合该“话题”资源,优化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过程。同时,笔者也想借此“话题”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因势利导比单纯的口头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可见,对社会“话题”的评价应该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我们的教育教学何尝不是这样!

专家点评(吴望民,安徽省马鞍山市教科院)

本课的设计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理念新颖。情境是认识产生的“土壤”。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遵循“发现生活一体验生活一参与生活”的逻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求知,在活动中成长。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多的是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该设计以不久前蚌埠一中挂出的标语引发网民吐槽为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这一“土壤”生成对有关联系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是过程优化。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作者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来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特性。特别是第二个探究活动以“话题”为中心,围绕网友的观点设置问题由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调动和运用已学知识评判网友的观点,并在这一过程中领悟教材的基本观点,初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这一设计是思想政治学科热点主题类新授课教学设计的新尝试。整个设计有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程序连贯,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责任编辑:王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