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学生生活的道德扩展

2022-06-08

于世华

摘 要:学生生活的道德扩展是在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基础上对生活意义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并表现在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行动有价值的选择之中。学生生活的道德扩展主要有三个举措:其一,通过对学生未来生活的乐观预期赋予道德内涵,或从生活现象中揭示道德意义,以实现学生在理想价值中追求德性;其二,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展示生活中的道德意义,或者在对未来生活的筹划中揭示和理解道德意义,以实现在学生主体自觉中达到德性;其三,通过个人与社会的道德性互动,或者与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的互动中形成新的道德需要,以实现学生在多维交互中成就德性。

关键词:学生生活 道德扩展道德意义

于世华,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价值判断,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以体现德育课程的实施特点。德育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世界之外的抽象道德条文的灌输,而是在学生追求美善生活过程中对道德内涵的理解和道德意义的选择。因此,学生生活的道德扩展是在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基础上对生活意义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并存在于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行动有价值的选择之中。

一、在理想价值中追求德性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存在。人不是在简单地适应环境,而是对现实生活赋予意义,有一种“活得更好”的价值诉求。学生生活的道德扩展是对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满足,对学生未来生活的乐观预期赋予其价值意义和道德内涵,由此拓展学生的道德学习。

对未来生活的乐观预期赋予道德内涵。例如,在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的教学中,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教学建议,即“现场模拟:我如何推销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价值诉求,它体现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乐观预期。学生的理想工作各不相同,但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因此,理想工作是离不开社会要求的,社会对个体的道德要求也是不可缺失的。无论是应聘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还要有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比如,教材中所列举的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事实上,能力是人的优良品德的体现,这四种基本能力蕴含着智慧、勇气、公正、仁爱、宽容等美德。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学生对生活价值目标的美好诉求,学生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会激发学生持续追求目标中所蕴含的道德内涵,预防与之相反的僵化死板、骄傲自满、患得患失、自私偏激等行为。这样,价值目标的追求过程就蕴含了优良品德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升华与进步的过程。

从生活现象中揭示道德意义。例如,“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这也是课程标准中给出的教学建议。为此,教材设立了一个探究活动,并配了一幅漫画。“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没活干,可修脚技师却后继无人;热门高级技师有时万元月薪都聘不到;有些大学生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问题1:对上述现象,你怎么看?问题2:生活中“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原因在哪里?问题3:谈谈你对“行行出状元”的看法。在教学中,有教师会用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行行出状元”。比如,有个擦皮鞋的师傅,后来开了好几家连锁店,自己做了老板;某大亨以前是拉黄包车的等等。这些例子不是在证明“行行出状元”,而是在证明一个成功人士是不会干“丢面子”的工作的。“行行出状元”不是个人的奋斗史,而是一个道德命题。“行行出状元”不仅仅指手艺是“状元”,更指向人的优良品德。一个人从事一种“丢面子”的工作,他需要直面两个问题:“怎样建构积极的、合目的性的价值意识,以及这种自我价值意识如何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取向达成综合统一。”也就是说,他首先要把别人认为“丢面子”的工作认为不是丢面子的事。其次,他还要通过行动说服别人,这不是丢面子的事。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需要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认识和践行。

鲁洁教授认为,“生活世界并不是一个自在自足的纯粹经验领域,它必然趋向于一种自觉的意义探寻,这种意义的探寻和主体在生活中与不断生成的生存需求、自我超越相互关联。”②如果一个人不热爱这份工作,他是做不了“状元”的。因此,“行行出状元”意味着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业绩的人肯定热爱这份工作,为此,他要突破已有的消极被动的认知方式,挖掘人本性潜隐的积极主动的认知建构意识,自主地感知这份工作内在的积极价值意识。比如,这份工作虽然脏点、累点,但收入不错,能维持家庭生活和孩子上学。面对别人的不友善,他还能热爱这份工作吗?他需要对这份工作的价值意义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而不是局限在自我或家庭的利益,这需要更高尚的道德给予生活的意义。比如,责任感。因为我的工作,单位环境变得很清洁;人们在洁净的大街上行走,我很惬意,因为街道是我打扫的。在价值意识基础上会产生有意向性的行动、快乐的情绪、高兴的表情、充满愉悦的动作,不仅会进一步增强这种价值意识,而且也能传递这份工作的愉悦。德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正确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体验到自我发展优良品德生长的主动性,能够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人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中追求幸福。所以,学生对“行行出状元”的认同不是表面上的认同,即认为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出出人头地的业绩,而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平凡岗位上的业绩是有高尚道德支撑的。

二、在主体自觉中达到德性

人的德性不是通过学习道德法则形成的,而是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个人总是在自主能动地构建自己的生活。作为自觉能动的主体,无论是过去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还是面对现实情境自觉能动地决定未来生活,都有道德意义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展示生活中的道德和道德意义,也可以在对未来生活的筹划中揭示和理解道德意义。

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展示生活中的道德意义。例如,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讨论“量人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如何揭示这些消费原则中的道德意义?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消费经历,抛开消费原则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对过往消费经历回忆,从对消费经历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中认识本真自我。比如,你最满意的一次消费。学生可能说得很多:帮妈妈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手机,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几百块钱呢;在我的建议下,双休日全家花了60元门票的钱游玩了栖霞山,栖霞秋色令人心醉;我买了一本席慕容诗集《时间草原》,席慕容的诗弥漫着自然清新的味道;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面积虽然小了点,但租金不贵,关键环境比较安静,有利于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作为一个理智消费者遵循的消费原则都能在这些消费行为中找到。不仅如此,学生之所以认为是满意的消费,他们的行为中也蕴含着道德意义。他们拥有爱心,对亲情的重视;他们拥有智慧,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拥有精神,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具有领略优美、热爱学习等优良品德。相反,也可以让学生谈谈最不愉快的一次消费。比如,因贪图便宜,上当受骗,买了伪劣产品;因一时冲动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等等。这也反映了他们对欺骗、贪婪、自私、冲动等恶德的厌恶和憎恨。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经历积极的理性反思和感性体味,对自己与他人进行再认识,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能不断优化道德内涵的主体性存在。

对未来生活的决策中揭示和理解道德意义。例如,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可尝试制订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的方案。投资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投资意味着将满足自己家庭生活之外的多余资源用于社会再生产,投资能够使社会财富增值、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多余的资金闲置就是资源的闲置或浪费,所以将多余的钱不用于投资是不道德的。教材介绍了四种投资方式:存款储蓄、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每种投资方式都有其内在的道德法则。一个人所决定的投资方案既体现了他对资金收益的预期,也体现了他对道义的担当。存款储蓄的收益小、风险也小。银行拿着我的存款贷款给了企业,企业拿着我的钱挣了很多钱,企业将挣到的钱分一部分给银行,银行再分给我一部分。我所获得的利息只是企业利润中的很少一部分。因此,选择存款储蓄既是对银行、企业所承受风险的公正认可,也有对自己因承受风险小而甘于收益少的诚实与仁义。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股票。他既有将自己的钱投给哪一家企业所需要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的智慧美德,更有自己成了企业的股东因享受了股息与红利就应该对企业的经营成败承担责任的坚毅与英勇的勇气美德。选择购买国债既有支持国家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的“义”,也有对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信”。选择商业保险既有风险没有发生时自己没有收益的感恩与自己的钱资助了发生风险家庭的仁爱,也有风险发生时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担当与对亲人的挚爱情怀。所以,投资理财不单是“钱生钱”的经济利益,更是自我道德意识的觉醒。当他对未来生活做出决策时,道德意识就上升为道德需要,作为自觉主体的自我决定必须理解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此时,人作为道德主体才得以生成和彰显。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的品德的优秀。至此,教育才能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合宜的需要,选择并努力获得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方式。

三、在多维交互中成就德性

道德是生成性的存在,是人们在筹划更为美好的生活中不断生成的新的道德需要。新的道德需要既发生在人与他人、社会的共时性的道德性互动中,也发生在人的生活在历时性的、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之中。

个人与社会的道德性互动。例如,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结合切身感受,讨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变化让学生体验国家经济结构变化的意义。比如,传统纺织业的布料有许多瑕疵,做一件衣服要找裁缝师傅,现在一件成衣的价格甚至低于裁缝的加工费,在中国再也看不到有人穿打补丁的衣服了。过去打一个长途电话要在邮局排两个多小时的队,现在的网购已成为年轻人主要的消费方式了。在这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更要让学生体验到社会的善品质,以及社会善与个人善的互动关系。个体的美善生活依赖于社会善品质。金生竑教授认为,“社会的善品质是一个社会在追求好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好社会是实践美善生活的背景性的公共时空,它也是公共幸福的一种体现。”而社会的善品质又是个人美善生活实践的结果。如社会正义的确立依赖于个人的正义感;社会平等地保护个人权利需要个人对他人的权利平等的尊重;社会的风尚需要每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的维护,等等。既然,社会的善品质是每一个人共同营造的,那么社会善就与个体善存在着互动关系。其内在机制应该是个体作为道德人对社会提高个体幸福感的恩惠的信息的读取,凭借自我的道德自觉会产生亲社会行为,限制对社会的破坏性行为,而亲社会行为又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或赞赏,进而对个体幸福感又会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体验社会的善品质,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公共幸福,并通过个体的善行形成改善社会的道德环境。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中形成新的道德需要。例如,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讨论:等量劳动是否应该获得等量的报酬?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分配原则既关系到个体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等道德因素。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每一个劳动者在共有财产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可以用全民所有的资产为个人或团体谋私利。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工人,在全民财产面前都是普通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差距只是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不同而已,因此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是公正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各种生产要素由市场配置,劳动者个体不仅拥有劳动力,还拥有专业技术、管理才能、资本等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都能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收入分配公平不是人们的收入相同、没有差别,也不是差别不大或略有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差距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在于差距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或者富有者不能说明巨额资产的合法来源,或者在社会转型期钻了制度的空子成了富有者,这样的收入差距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必然会丧失其合理性与正义性。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俸现了社会分配中的公平正义等道德需要的历史变化。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经济生活》的内容标准中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懂得诚信的价值,增强规则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从生活本身获得道德经验,获得超越的生活理想,通过反思来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高尚。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