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荆州实施“壮腰工程”成效、问题及对策

2022-06-09

吴爱军 徐晓晗 彭 艳 胡 雄

(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 要:对荆州市自2011年11月26日实施“壮腰工程”近三年以来在交通壮腰、工业壮腰、文化旅游壮腰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目前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它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荆州市;壮腰工程;交通壮腰;工业壮腰;文化旅游壮腰;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04

基金项目: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度研究项目《荆州实施“壮腰工程”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爱军(1969-),男,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4-12-25

0 引言

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一,2011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意见》,召开“壮腰工程”现场办公会。振兴荆州,实施“壮腰工程”,自此上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荆州市的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广大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得到极大地提振,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得到改善和提高。

荆州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交通、工业、文化旅游等具有全局性、引擎性、差异优势性的几个领域,将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以期从中可以窥见实施“壮腰工程”以来荆州经济发展的一斑。

1 实施“壮腰工程”的发展成效

1.1 交通壮腰发展成效

荆州市实施“壮腰工程”以来,交通运输系统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克难奋进,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01亿元(截止到2014年8月),实现了交通重点工程超常规发展、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综合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正在加速形成的大交通格局有力地促进了荆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荆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设高速公路项目8个,目前已开工项目6个,即将开工项目2个,概算总投资452.84亿,已完成投资104.72亿,占总投资23.1%。江南高速主体工程已完工,2014年年底前建成通车;洪监高速已完成34%投资,武汉城市圈环线荆州段已完成46%投资,潜石高速江陵段已完成46%投资,东卷高速已完成35%投资,这四条高速均可在2015年建成通车;江北高速(监利至江陵高速公路)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12%投资,计划2016年建成通车;石首长江大桥及接线已完成投资人招标,沙市至公安高速工可修编已完成。到2017年,荆州市将建成“三横五纵”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32km(“十一五”末为214km),占全省比重由目前的5%上升到9%,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

普通公路建设方面,已完成投资54.9亿元,建成一级公路60km、二级公路410km、通乡公路495km,完成危桥改造449座。目前,荆松一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弥市大桥年底可竣工,纪南城至楚王车马阵旅游公路以及318国道改扩建项目年内均可顺利开工建设,207国道黑狗垱、南平、汪家汊三座危桥改造明年10月前可完成主体工程。

港航建设方面,已完成投资30.5亿元。目前,江汉运河已实现通水通航,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主体完成60%,全市III级以上航道由“十一五”末的483km增加到509km。“十二五”规划的16个港航重点项目中,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热电煤码头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荆州港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木沉渊港区江陵跃进综合码头工程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观音寺港区江陵石化码头、朱家湾综合码头(二期)项目等2个项目有望年内开工。到目前为止,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7 070万t,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43万标箱,船舶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运力格局正快速形成,本籍船舶运力由“十一五”末的80万吨增加到127万t,位列全省第二。

站场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已完成投资5.1亿元。郢城客运枢纽基本完工,年底可实现公交、出租车、班线客运与火车的全面“零换乘”。荆岳综合物流园、盐卡港综合物流园和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备基地项目全面开展前期工作,将于荆岳铁路完工前建成。同时强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制定了《荆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中心城区三年共新购置公交车264辆, 新增出租车400辆,公交分担率由“十一五”末的14%提升到22%。

3年来(截止到2014年8月),荆州市完成的交通建设投资,为“十一五”期5年交通建设投资总额112亿元的1.8倍,占全市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比例5.8%,对全市同期GDP贡献率达到6.7%。交通壮腰成效显著。

1.2 工业壮腰发展成效

工业是荆州市发展的主战场,是“壮腰工程”的主驱动源。荆州工业目前基本形成了农产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医药化工产业、轻工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1)实施“壮腰工程”后经济基本结构变化。开展“壮腰工程”以来,荆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基本结构不断优化(见表1)。

2011-2013年荆州市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都在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年增长率都在14%左右,高于同期湖北省平均增长水平;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占比从2011年的43%增长到2013年的44.7%,逐年增加,充分体现了工业壮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2)2012-2013年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概况。荆州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商品粮基地,因此以农产品为依托的加工产业一直是荆州工业发展的基础,在2013年率先成为首个千亿级产业,产值达到1 019亿元。形成了以福娃集团(82亿)、白云边酒业(53.2亿元)、中兴能源(75亿元)等一系列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荆州工业形成了以湖北恒隆集团、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神电汽车电机、湖北车桥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江汉四机、四机赛瓦、湖北四钻、沙市钢管等为代表的石油机械产业集群;以奥达、乾盛、越美为代表的纺织产业集群;以沙隆达、楚源集团、新生源、江汉精细化工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以凯乐集团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湖北美的电冰箱、拍马集团、松滋双七水泥、建立超强建材等主导的轻工建材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现阶段荆州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担起了荆州工业发展的重担(见表2、表3)。

实施“壮腰工程”以来,工业壮腰最显著的成果是招商落户了以伟特电子、同洲电子、华讯方舟、长江液晶、信息源、五方光电、湖北凯乐光电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和荆州原有的菲利华、711厂、明德科技等企业,共同打造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弥补了荆州市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电子信息产业2012年工业产值57亿元,2013年就达到了112.4亿元,增长了97.2%,发展势头强劲(见表2、表3)。

2012年以来,荆州还吸引了日本高田、中联重科、长江镍业、恒信汽车等国内外重头企业,不断延伸现有产业链。经过近2—3年的建设、发展后,这批招商引资的落户企业必将担当起荆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引擎。

根据政府公报资料统计,荆州市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3家。2012年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6家,净增133家,六大支柱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737家(见表2)。

2013年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1家,比上年净增155家;六大支柱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88家,比上年净增151家(见表3)。

(3)2012-2013年工业项目(亿元以上)投资统计。荆州的工业壮腰进程紧紧围绕工业展开,依靠各项工业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2012年完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1项,合计789.74亿元;2013年完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1项,合计998.07亿元(见表4、表5)。按照地域分布统计,县域亿元项目完成数量明显高于中心城区的开发区、荆州区、沙市区,尤其是公安县、石首市的亿元以上项目的完成数量名列前茅,说明在荆州市域范围内,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强劲,发展势头较好。

从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额度来看(见表6、表7),项目数量、投资额度都有明显增长。2013年与2012年比较,项目数增加了19.9%,投资额增加了26.38%。10亿元以上项目数增加了23.08%,5-10亿元项目数增加了54.55%,3-5亿项目数增加了41.38%,1-3亿项目数增加了9.49%。数据分析表明,工业项目的规模、质量都有显著地增长和提高。

1.3 文化旅游壮腰发展成效

(1)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经济发展提速。荆州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截止2013年底,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有5项、省级非遗项目15项,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现有对游客开放的景区景点65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景点13个,含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景点9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全国生态旅游示范景区1家;湖北省卫生示范旅游景区2家。

拥有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11家,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湖北省旅游名镇2个;湖北省旅游名村8个。

全市现有住宿单位1 631家、客房数29 724间、床位数46 251张;其中,星级饭店44家(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8家、二星级饭店10家)、客房3 637间、床位6 018张,非星级住宿单位1 587家、客房26 087间、床位40 233张;旅行社47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3家,国内社44家。旅游客运公司3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3.8万余人,其中专业导游和服务人员1 874人。

与2010年相比,全市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和实现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仅三年时间均实现了翻一翻。2013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 906.76万人次(2010年为919.9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0.99%,比2010年增长107.28%;实现旅游总收入112.27亿元(2010年为52.34亿元),较上年增长22%,比2010年增长114.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 901.1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0.63%,国内旅游总收入111.26亿元、较上年增长22.25%(见表8)。

(2)生态保护加强,美丽荆州建设步伐加快。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荆州,荆州市先后开展了两轮“四城同创”活动。第一轮“四城同创”已取得了创建成果,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新的“四城同创”活动也已经开启,以全面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创建目标。

近年来,荆州市已先后建成了20 多条景观绿带,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让市民流连忘返。新建城市绿地面积达524.33公顷,绿地率35.14% ,绿化覆盖率39.78%。

荆州是湿地大市,共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约60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156.3万公顷的38.4%,其中天然湿地23万公顷,人工湿地37万公顷。申报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共计11处(2014年申报10处),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7个。

以第十四届湖北省运动会在荆州成功举办为契机,极大地推动了荆州城区的各项环境的整治,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交通状况不断改善,旅游通达性逐步提高。一是汉宜高铁的建成通车,拉近了荆州与周边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距离,极大地改善了荆州的投资和旅游环境。二是北煤南运大通道的开工建设、洪监高速、江南高速、长江荆州组合港、引江济汉通水通航工程的建设等,将在“十二五”末至“十三五”规划期间彻底改变荆州市交通落后的状况,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目前,荆州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14km,公路通车总里程20 549km。公铁联运、水陆联运、(长)江汉(水)贯通等将为荆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经济的交通保障,并极大地改善荆州市旅游可进入性问题。

目前,荆州交通已经可以直达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逐渐开始吸引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的游客来荆州旅游。

(4)搭建旅游投资平台,构建旅游开发建设主体。实施“壮腰工程”后,推动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与荆州市先后组建了洪湖湿地生态城旅游公司、湖北洈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天鹅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半岛温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湖北荆州关公文化园投资有限公司等五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现在,除天鹅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暂无实质性运作外,其他公司均投入资金并启动了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城一期(概算8.5亿元,已累计投资6.6875亿元)、洪湖悦兮半岛旅游区二期(已投入3 275.59万元)、“金湾大酒店”、洈水大酒店(3.5亿元)、关公文化园(已完成投资近2.9亿元)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建设。

目前,通过构建旅游投资、运作的市场主体,荆州市域内的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正加速推进。荆州,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步伐正在加快,旅游产生的综合效益逐步明朗。

(5)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促进旅游产业规模壮大,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推动、市场主导,近年来荆州市大力推进了荆州关公文化园、“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悦兮半岛温泉、市游客集散中心、周老嘴红色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2013年这5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13亿元(计划总投资38.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74亿元);全市以荆州古城为核心、以洪湖湿地生态和红色旅游、松滋洈水自然风景区等为支撑的旅游格局正逐步完善。

(6)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积极规划、打造环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围绕荆州古城,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核心,目前正在开工建设以博物馆为中心的荆州文博园、以东门景区为核心的荆州关公文化园;已经完成规划编制的纪南文化旅游区;经过了前期规划的张居正文化园共四大文化旅游产业园规划、建设。

荆州文博园坐落于荆州古城西隅,涵盖荆州博物馆建成区和划拨市文物部门的三国公园,占地总面积530余亩。新建项目为荆州文保中心文保科研大楼和荆州博物馆综合陈列馆。

荆州文保中心科研大楼建筑面积1.28万m2,由省、市两级财政共同投资9 300多万元修建,已经基本建成。荆州文保中心将成为我国出土木漆器与丝织品保护修复中心和国家级文保科技培训推广中心。荆州博物馆综合陈列馆规划建筑总面积2万m2,经费预算3亿元,该项目已列为国家发改委和湖北省“十二五”社会发展重点项目。

荆州关公文化园坐落于荆州古城东隅角,项目园区规划用地面积为159亩,计划投资71.2亿元。2015年底建成。目前正在抓紧建设一期工程—关公塑像。关公文化园将成为三国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纪南文化旅游区总面积198km2,其中水域面积40km2。2012年10月,省政府批准实施《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2014年6月6日,湖北省政府批准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更名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简称纪南文化旅游区)。

张居正文化园区的初期规划已经完成,还没有通过荆州市的审核。园区规划位于古城东门内外,以张居正故居为主体构建。

文化使荆州具有显著的差异化优势。荆州作为楚文化的发祥之地、三国文化的重要演绎之地,拥有旅游界不可复制的资源。打好文化牌,突出楚文化、三国文化,建成环古城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后,荆州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探究文化,寻根之旅”的旅游目的地。

2 “壮腰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维的解放程度不够仍是最主要的问题

“思维的解放是最大的改革”这句话适合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市,当年迸发出了强大的改革动力,同样也适用于今天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的荆州市。经过壮腰工程实施近3年来的实践,荆州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围绕发展不断发酵、扩散,形成了全市上下热切期盼快速发展的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思维的保守和解放的不够仍然阻碍着经济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在课题组调研荆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过程中,为数不少的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思维、办事效率颇有微词。在长期制约项目快速落地、尽快形成达产的各项行政服务中,“中层梗塞”的现象一直存在,各级各部门中层干部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申报、审批,请示、汇报”的工作模式上,缺乏“主动服务、主动解决问题、主动询问企业困难”的服务理念。干部们的置身事外的思想较重,在执行有关政策法规上,容易机械硬扣条文的现象,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更妄谈主动帮助企业完善条件,更快达到符合的条件,早日投产。例如:企业反映在消防设备的安装上,即使企业是建在一片水塘之上,也必须按照3 000m2的标准配置设置,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导致企业很是无奈、无策。目前,企业的近20 000m2的厂房建好后,由于消防许可证的问题,近三个月还无法搬迁,极大地影响到正常生产运转。亦无相关部门主动协助办理,有的部门甚至告知“等政策出台”。企业非常无助,对此类回复异常失望,也充分反映出管理部门的服务企业意识的淡薄。

在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过程中,各类企业日常生产、市场运营、政策适用方面,企业界都感到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来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寻找解决措施、发展壮大,而这些,正是目前荆州市在发展经济中亟需解决的微观问题。

2.2 产业规划布局的不合理性严重

荆州市没有搭上国内上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快车,直接导致了在新一轮改革开发中对产业的“饥渴”。在各级开发区规划、产业布局上存在明显的乱象。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1年获批国家级开发区,是荆州市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发动机。但是,在开发区沿着东方大道走一圈,就会发现企业布局的凌乱、无序。拿化工产业来讲,从北到南布局了江汉精细化工、能特医药化工的北区、南区、沙隆达新区、化工产业园,整个目前开发区内的骨干企业都处在各种难闻的空气范围内,企业怨声载道。即便是现在的化工产业园,也面临着未来处于开发区核心区域的窘境。现在一方面开始动工搬迁整体沙隆达,另一方面,又在相邻的不远的地方规划化工产业园,再过20年,开发区铺开发展后,该产业园又该如何处置?如此规划,着实令人费解。

在石首市、松滋市的陈店镇,同样规划、吸纳了众多的中小化工企业。虽然化工行业是亲水产业,但由于目前荆州范围内的化工产品低端化污染性强、环保措施跟不上、企业规模度不够难以集中处理等现实原因,一旦爆发环保危机,将直接危及到荆江以下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

在荆州经济开发区深入调研后就会发现,沿着东方大道主干道,布局的企业业态参差不齐,互相交叉,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集中、行业配套的互动性发展态势,单体企业生产成本高企不下,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

各级开发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定位不是很明确,“招到企业就落户”的现象很普遍,市域内各县市开发区内产业雷同性较强,相互间差异性、层次错位性不强。这样,容易导致同质竞争,产业结构不优等不利局面。

2.3 主导产业存在市场主体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荆州市由于历史原因,一直缺乏类似宜昌三峡水电、襄阳东风汽车、荆门石化等大型国家投资企业,直接导致目前市场主体偏少,大型企业不多的窘况。

截止201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1家,仅占全省6.4%,大型企业12家,还没有一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全省超百亿企业21户,基本集中在武汉、宜昌、襄阳、黄石等地),尤其是缺乏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领军企业。荆州市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末端,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产业比重不高,高精尖的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行业分布零散,产业链条短,专业化协作程度低,区域内产业配套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尤其缺乏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成套总包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全市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03家,仅占全市规模企业的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4 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定位不清晰,产品缺乏

荆州旅游资源丰富,尤其差异化的优势在文化底蕴深厚。荆州古城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现存古城墙自清顺治(公元1646年)重建以来,已经有368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是楚文化的代表之地;同时,荆州又是三国文化的传承之地,一部《三国演义》是荆州最好的广告册。于是,荆州的旅游定位在于文化旅游,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荆州到底以楚文化为主宣传,还是以三国文化为主宣传,曾经还出现了红色文化、水文化、宰相文化等共计六种文化之多。周边旅游经济发展红火的宜昌主打三峡大坝、武当主打道教圣地,主题明确。这就如同双品牌、主副品牌的营销策略一样,荆州主打品牌是楚文化还是三国文化,这存在一个定位的问题。

目前,荆州市旅游产业不仅总体规模不大,没有一个起龙头带作用的大景点,单个景区景点的旅游收入、接待人数也十分有限,年接待人数超百万和年旅游收入超千万的景点几乎没有。

在旅游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荆州是有资源,无产品。正是因为定位不清晰,导致荆州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截止现在,在荆州的各类有关旅游网站的网页上,找不到成型的旅游线路推介。现在的荆州旅游还主要是停留在到东门宾阳楼看一下古城墙,到博物馆观转一圈,有时间的话,再到熊家冢的车马坑遗址跑一趟,前后不到一天的时间。荆州仅仅作为武汉到宜昌、恩施、神农架旅游线路中的一个站点,而非旅游目的地。

2.5 思想不解放,旅游市场营销意识不强,整体策划不足

荆州的旅游一直是一个令人尴尬篇章。“守着金山无饭吃”是荆州旅游的现实写照。这固然与荆州经济欠发达,前期投入不足有直接关系,但更显著地表现在思想的不解放,对旅游规律和市场的认识不足。

荆州是文物大市,却也是旅游资源大市。文物的保护强调的是史实的准确,文物的原貌。但旅游需要的是历史的故事,实物的佐证。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毫无冲突,可以互相补充。在实际中,却是文物保护部门借口文物的刚性而排斥了旅游的市场性。最显著地表现在熊家冢的旅游开发上。北有陕西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南有荆州的熊家冢及车马坑,两种何尝相似,现实中又如此大地不同。文学若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获奖感言是《讲故事的人》,他的小说就是在讲故事。旅游,尤其文化旅游又何尝不是。

熊家冢的卖点在于墓主人的身份,经长江大学楚文化专家徐文武教授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采用“排除法”,最后把熊家冢墓主锁定在楚昭王和楚惠王的身上。而在这两位楚王之间,徐文武推断墓主为楚昭王的可能性又远高于楚惠王。这正是目前全国没有的、具有显著差异性优势的楚王概念的旅游品牌,徐教授的论断得到国内很多权威媒体的引用。可在现实中,文保部门说基于文物的客观性,只能说是一个高等级的楚国贵族墓地,旅游吸引力骤然无存。文化旅游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演义的故事、文化,人们若干年后品评的是景点所代表的文化。为什么本来好好的一个旅游的爆发点,被没有市场营销头脑的、刻板的相关部门的冷漠就如此地葬送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就如此地互不相连吗?实际上,二者是可以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的故事的演义丝毫不影响文物的保护,而且,可以获得收益分成来更好地加强保护条件。这是典型的本位主义在作祟,是一种短视行为。

翻看有关荆州市的各类有关旅游的官方网站、旅游网站,很可笑的是几乎看到的都是在推介外地的旅游线路,在号召荆州本土人士外出旅游。看不到本地的旅游线路的推介、旅游景点的全面介绍。难道有关从事旅游管理、从业的各类人士不能虚心参考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的宜昌、襄阳、十堰等周边城市的旅游网站的建设,这些城市的旅游网站建设个性鲜明、产品丰富、线路清晰。根据各种公开报道,以2014年“五·一”期间三天的旅游统计,宜昌、襄阳、十堰、荆州的旅游收入分别是5.57亿、9.28亿、5.92亿、803万元,相比之下,情何以堪。

在荆州的高铁站,看不到荆州景点的招贴灯箱;在高铁上、在荆州的宾馆看不到有关荆州的专题宣传册;在央视、省内媒体上,鲜见荆州宣传的影子。

这一切都反映出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市场意识薄弱、整体策划严重不足的事实。

3 对策及建议

3.1 厘清各类发展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力度

荆州现在正面临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各类国家级、省级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近8项之多在荆州区域内交织、叠加。如何充分落实各种规划,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发展关系是荆州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2011 年11 月20 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委地区[2011]2997 号文,正式批复设立湖北省荆州承接转移示范区。目前,荆州正是凭借这块金字招牌,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了一批产业转移过来。但是,直至今日,很难搜索到湖北省配套的明确并加强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支持政策。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远逊于安徽省的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而且,三年来,荆州产业转移示范区内“一主四辅”的荆州与荆门、仙桃、潜江、天门五个不同行政区划地区间没有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更加谈不上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布局、分工、协作了。难以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整体经济效应。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存在于国家级层面的长江经济带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及湖北省级层面的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规划、壮腰工程规划等各类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如何厘清各类发展规划相互间的衔接与融合,最大效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荆州市决策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3.2 立足宜荆荆城市群建设布局交通协调发展

交通壮腰是荆州壮腰工程的基础。但荆州的交通规划主要受限于国家和湖北省的整体交通格架的布局,壮腰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相关规划的加速实施。但是,在湖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格局中的,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的构建是湖北城镇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涉及未来若干年后三地协调发展的交通布局上尤其应该具有前瞻性。

在机场建设方面,现在荆州正在积极谋划的沙市机场的迁建,就应该与宜昌三峡机场、荆门漳河机场的迁建等综合考虑,建议在三市交接地带建设一个综合类机场,确保物流、客流的充足,而且更加有利于三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和资源的集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每地单独建设由于客流、物流的不足而导致的机场营收难以为继的窘状出现。

在港口建设方面,将荆州组合港的建设与宜昌港的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宜昌港的带动作用,拉动荆州港的快速发展;并充分发挥荆岳铁路的纽带作用,将荆州港作为荆门市的水路口岸,让荆门的产品通过荆州港而通江达海。

在公路建设方面,需要围绕宜荆荆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快速通道,加快三地的人流、物流交往,还可以综合协调三地的旅游资源的整合。

3.3 将荆州港水运口岸升级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设立保税物流区

湖北省境内的长江港口仅有武汉、黄石港对外开放,省内长江中段没有对外开放口岸。而历史上的沙市口岸是长江内河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至今有近120年的历史了。建议积极争取将荆州港水运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设立保税物流园区,使荆州港可以辐射江汉平原、湘北、豫南等地,加快湖北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破解“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经济板块中“一头沉”的不合理布局。

3.4 合理布局荆州经济开发区与各个县市开发区的产业布局规划

荆州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合理布局紧密相关。要厘定国家级荆州经济开发区的龙头引领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选择原则,避免产业布局的无序。应该与各县市经济开发区在产业选择、衔接上做好文章,形成区域内的产业链延伸、加宽。

荆州产业的承接与招商引资应该立足于本土的差异化资源优势,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立足绿色概念,构建健康品牌,打造荆州特色理念的绿色、高附加值各色农产品。充分考虑环境的环保承载能力,招商、承接、培育一批具有少污染、科技含量较高、对经济拉动效应较强的现代装备制造、信息电子、新材料、新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型产业。逐步调整、淘汰处于夕阳产业的纺织行业,严格限制污染性、危害性很大的各类化工产业,真正使荆州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3.5 强化产业链建设,培育、引进重量级龙头企业

荆州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没有重量级的龙头企业的引领,截至今年,还没有一家产值过百亿的企业。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不明显。因此,荆州的招商要集中于产业链招商,集中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大本地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石油机械、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本土的优势产业集群。

利用“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的区位优势,布局煤化工产业,将荆州作为中部大能源基地进行部署、建设。

3.6 加强荆州市文化旅游的定位研究、品牌建设、营销策划

荆州的文化旅游首先是要搭建懂市场、会营销的旅游职能部门领导机构,如果没有他们的思维解放,不可能出台基于市场要素的促进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不可能超前地谋篇布局旅游要素的建设。其次是厘清定位,明确主打旅游品牌,策划好系列品牌的应用范围、实施路径。三是加强旅游宣传,在国家、省市层面,海外市场大力推出“古韵荆州”的各类、各层次的旅游宣传,加强外部市场的营销力度。四是加强旅游软件建设,对荆州旅游网、荆州旅游局网站等进行全新设计,主推荆州市旅游线路,把游客吸引进来,而不是一味地将本地游客推荐出去。五是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据报道,敦煌旅游目前都开始实行网上电子订票、景点视频推介、游客网上互动、景区全wifi覆盖等新型旅游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游客,也增加了游客的满意度。而这些在荆州都还没有起步。六是强化营销策划。前提是解放思维,用营销的思维去处理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用故事的演绎去诠释文化的内涵及存在,让楚文化镌刻在游客的心里,让三国文化流连于游客的口碑之中。

荆州的“壮腰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从很多方面、众志成城地解放思想去抓落实、抓实干,未来必然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发展格局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爱军.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中部发展战略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爱军.小城镇特色经济与荆州城镇化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1(3)

(责任编辑 高 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