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沈从文与文化产业的历史关系梳理

2022-06-09

唐莉敏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 要】沈从文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商业意义的品牌,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其实沈从文一直以来就与文化产业这一形而下的经济活动有着太多的联系,早期沈从文与纸质传媒业是互惠双赢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沈从文更多地成为传媒业开发利用消费的文化资源,21世纪后,沈从文进入到更为广阔的文化产业平台,成为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再次挖掘利用的金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沈从文;文化产业;关系

目前,沈从文现在是大湘西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活动的文化资源金矿,大湘西诸多的文化产业都有沈从文这一文化品牌存在,而且的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学界也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开拓沈从文研究的新角度、新视野,考量、分析沈从文这一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实践以及未来路径。本文也不能免俗,试图对沈从文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进行一番历史的爬梳整理和思考。

文化产业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的是1985年之后的事。但是并不意味1985年之前,中国没有这一产业的存在。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纸质传媒就开始登上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舞台,兴隆起来,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时至今日,广播影视业、网络文化业、广告业、动漫业、休闲业等等纷纷登上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舞台,使文化产业枝繁叶茂,兴旺发达。和许多现代作家一样,沈从文文学创作的身前身后,其实都绕不开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关系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1 20世纪初的纸质传媒业与沈从文的关系是互惠双赢的关系 1.1 沈从文能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纸质传媒业功不可没

从传媒业的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沈从文该是生而逢时的。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是中国民营报刊以及出版业发展、兴盛时期。民营报刊以及出版业等纸质传媒业是真正的商业化传媒企业,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早期雏形。正是这些民营纸质传媒业,让中国步入了早期传媒业的繁荣期。这种繁荣对20世纪初期的中国影响巨大,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无不借助了纸质传媒的推力,而中国的文化人受益更大。上海财经大学人文系裴毅然教授在《稿费初始——推动现代文学勃兴的经济基础》有充分的论述,他说“现代报刊的商业化操作催生了稿费制,成为推动现代文学勃兴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聚集了最初的作家队伍。”[1]沈从文就是这只队伍中的佼佼者之一。

纸质传媒助推沈从文走出湘西,这才使沈从文才有从事现代文学创作的可能。20世纪初,具有大众传播意义的纸质传媒敲开了湘西封闭的大门,也开启了沈从文看世界的眼睛。沈从文从军的几年,接触了《申报》、《改造》、《超人》、《创造周报》、《新潮》等报纸刊物。知道到了“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湘西散记 箱子岩》)那样的活法吸引了他,于是他有了“ 多见几个日头 ”、“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从文自传 一个转机》)的人生重大决定,毅然决然离开了湘西。

纸质传媒的经济可能使沈从文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从而成为他自诩的中国职业作家第一人。沈从文1982年5月27日在吉首大学讲话中回忆早年创作:“我算是第一个职业作家,最先的职业作家,我每个月收入,从来不超过四十块钱。”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第一卷(第160页)也曾经指出,沈从文可能是中国第一位专业作家。

而沈从文要成为专业作家是要有条件的。在现代纸质传媒业前,沈从文作为一介贫困的且只有小学文化的青年,估计是很难成为一专业作家的。“古今中外,文化一直是贵族官僚或中产阶层以上者才能摆弄的雅事余兴,只有少数皇家近侍才能成为专业工作者。众多无官无俸的文人墨客,大多需要王公贵族供养,方能从事形而上的文化事业。”[1]“从社会需求角度,古代社会除了替官家记史撰志,留下一点历史资料,社会并无需要供养专业文人的职业,或曰社会文明尚未发展到需要专业文人的历史阶段。既无客观需要,也就不可能出现满足这一需要的社会供给。同时,既无专业职岗,也就不可能涌现成批量的专业文人。”[1] 很显然,古代文人很少靠专业写作谋生。

而20世纪初的纸质传媒的商业化运作提供了这一可能。沈从文就是在这种稿费制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代表。多方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

陈朋远在他的《文化人与钱》一书的中对沈从文早期的收入有个案介绍,沈从文到北京后,1925年8月至12月,在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以及在《现代评论》兼任发行员,有过短暂的固定收入。除此之外,沈从文北京早期的全部收入几乎均来自他的文学写作所得稿酬。1925年以后,沈从文的稿酬收入基本能维持其生存所需,而且还能抚养母亲和妹妹,“他一只手拿起笔,另一只手撕块破布来捂着流血的鼻子,就这样他还得赚钱接济母亲和妹妹。”[2]金介甫说“在这(1929年 )以前,他的大量写作显然是为了糊口。现在他提起早年作品,认为那些东西只能算作是‘素材’,是为了挣一千字五角钱稿费而把刚刚读过、体验到、道听途说或空想出来的东西,匆匆拼凑成篇。”“在内心深处,他接受了林宰平的批评,认为他写那些作品主要是为了谋生,而不只是为了推动文学革命。”正是这种谋生的可能性,使沈从文找到了自己独立生存不依附他人的职业,于是他埋头写作,拼命挣稿费,从1924年至1927年的短短三年中,发表了151篇文章(一说170余篇),当然这种做法,也导致了他早期作品的良莠不齐。

纸质传媒让沈从文逐渐成名,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大家都知道,起初,沈从文作为一个无名文学青年的投稿生涯所遭受的挫折的故事。窘迫之下的沈从文开始写信求助名人,不管原因如何这一招很有效。郁达夫登门探望,并发表《给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一文,公开为沈从文鸣不平,也促成了沈从文第一篇有名可查的《一封未曾付邮的信》的发表。名人效应再加上纸质媒体的传播,沈从文获得进入公众视野的机会,发表的文章也日渐增多,逐步成长为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传媒界向来是一个扶强不扶弱的地方,沈从文获得机会展示才华,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终成正果。

沈从文又尝试做编辑工作,在1928年与丁玲、胡也频合编《中央日报·红与黑》,1933年被聘为《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据李端生《报刊情缘》统计,他先后担任过17家报刊主编或编辑。而编辑的收入相比较稿费更稳定一些。

这些由纸质媒介提供的独立撰稿人、编辑、作家的身份,使沈从文完全可以借助纸质传媒平台,获得生存的条件,并且功成名就,步入文学创作的巅峰。而这种成就又使沈从文获得另外一份职业:高校教师。沈从文创造了奇迹,凭着所谓的小学学历成为了大学教师,甚至走向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讲坛。而这奇迹的发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那个时代的传媒平台——纸质传媒业。

1.2 沈从文给早期纸质传媒业提供了丰富、优质文化资源

20世纪初的中国纸质传媒业走向了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曾经辉煌一时的政论文退居二线,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显然更有读者市场。于是,报纸的文艺副刊和文学作品的出版业开始兴旺发达起来。而这样的平台是需要稿源的支持的,沈从文勤奋的文学创作和组织活动,为纸质传媒业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首先,沈从文勤奋的创作给纸质传媒业提供了丰富的稿源。沈从文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据不完全统计,沈从文49年以前就出版了30多种短篇小说集,6部中长篇小说。从1928年后,就出现了报刊主动向他预约稿件的情况,说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很有读者缘,证明沈从文的文章是有市场。而且,出版社给沈从文的版权费也在逐步攀升,由原来的1000字2元升到4元。

其次,沈从文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后,坚持自己的文学主张,“打破条条框框的门户之见,给不同类型的作者提供了自由试笔的园地,从而使《文艺副刊》拥有了当时实力雄厚的作家阵容。”(李端生《报刊情缘》)这个队伍中,有文化先驱周作人等,有乡土派作家鲁彦等,还有新月派、文学研究会、左翼作家、东北作家群等,特别是沈从文利用这个阵地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锐,如何其芳、刘白羽、卞之琳等等。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业在消费沈从文

20世纪80年代,由于政治的因素,中国文化复苏,文化界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国文化产业延续1949年前的发展脉络再次起步,传媒业成为领头羊,率先发展。同样的原因使沉寂多年的沈从文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的传媒又再一次的发挥了捧红沈从文作用,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沈从文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学术研究、社会和媒体的需要了。更何况,沈从文传奇的一生和个性鲜明的作品,满足了大众猎奇的心理以及审美消费的需要,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热点。

笔者在知网做了一个调查,仅对2000至2014年的全国重要报纸进行统计,就题名搜索对沈从文的报道有106条,就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搜索有1078条报道。限于条件,还无法对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的报纸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做一个纵向比较。但笔者做了一个横向比较,对与沈从文齐名的几位作家张爱玲、巴金、茅盾等也做了调查,数据不相上下。可见,沈从文等现代作家一直是当下新闻媒体的敏感追逐对象。

沈从文相关作品再次成为出版社争相出版的对象。笔者在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进入图书搜索,输入著者名沈从文,获得从1981年至2013年出版的沈从文文学作品专著130本。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不尽精确,但说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当下文化市场依旧占有一席之地。

影视传媒也不甘寂寞,拍摄制作关于沈从文作品以及生平介绍的影视作品。据统计,电影作品,至今有,凌子风1984年拍摄的《边城》,黄蜀芹1984年《村妓》,谢飞拍摄1986年《湘女萧萧》,李劲松1995 年,拍摄的《烟雨长河》。

电视作品则主要是一些纪实、文艺的专题片。据不完全统计,纪实的主要有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人物 沈从文》、东方时空的大型人物系列片《记忆 沈从文1934》、吉首大学拍摄的《永远的从文》、《走边城 沈从文故居》,《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刘洪涛专访》,文艺的有电视散文《边城故事》、《品读边城 沈从文》、《魅力咸安 凤凰之子 沈从文》以及《生命》《美与爱》等配乐配图朗诵。

网络传媒也将沈从文纳入关注的热点对象。常态固定平台有“沈从文吧”,偶尔,某些网络平台也会策划一些与沈从文相关的话题,吸引人的眼球,比较有影响的是2008年7月,湖南小有名气的谢浮名的《沈从文,文坛瞒和骗的第一高手》博客文章,引起网友热议跟帖,湖南的星辰在线趁势邀请到谢浮名和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左湘山就此话题进行讨论,再次吸引广大网友眼球。

3 21世纪初至今,沈从文与演绎、旅游等文化产业结缘

随着文化产业在中国全面兴起后,沈从文又再度被消费,或者说被开发利用,成为新兴的文化产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的新宠,开发的文化资源的金矿,特别是他的家乡湖南湘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就目前表现来看,文化产业开发利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化旅游开发。现任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凤凰古城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2002年获得湘西凤凰古城八大景区景点的经营权。利用凤凰的文化优势做足了沈从文的文章,首先是沈从文故居与其他景点的捆绑销售,今年3月又上演以《边城》的故事改编的《烟雨凤凰》。沈从文成为了凤凰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游客们更多是因为沈从文而来到凤凰。另一个与沈从文旅游开发紧密联系的是花垣茶洞,因沈从文《边城》而闻名,而成为大湘西旅游的一个亮点。

其次,是演艺业。《魅力湘西》中的歌舞《边城》,根据沈从文的《边城》里翠翠的故事改编,描述了翠翠与老大老二兄弟俩的恋情,演员表现生动,演出场面唯美。这应该算是将沈从文的小说搬到旅游演艺舞台第一个很成功的尝试。而后来的《烟雨凤凰》只是它扩展版,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其他的表现,有待进一步考证。

再次,是旅游商业广告。沈从文的一系列文化符号成为常用不衰的文化品牌,如:边城、翠翠、乡下人被各种商家以不同形式借鉴、利用,以达到品牌营销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裴毅然.稿费初始——推动现代文学勃兴的经济基础[J].上海财经大学报,2007:10.

[2]金介甫.沈从文传[M].符家钦,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119.

[责任编辑:许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